哈佛、人大纷纷退出,大学排名就是生意
创业邦原创
作者丨海腰
编辑丨信陵
近日,耶鲁大学法学院宣布,将退出U.S. News的法学院排名。
几个小时后,哈佛法学院也宣布退出。
之后几天,斯坦福大学、乔治城大学、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法学院相继宣布退出。
综合各个大学的退出声明,普遍提到了一点:U.S. News的排名规则不利于各法学院支持学生做公益律师;不利于招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
在U.S. News的排名体系中,公益律师不算正式工作,有志于此的毕业生会被统计为失业;看重学生的LSAT(法学院入学考试)成绩,但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通常成绩一般。
虽然退出的理由完全站得住脚,但究其原因,是商业化的排名榜单和各大学之间越发激烈的冲突。
作为常年在U.S. News的法学院排行榜上名列榜首,且打响了退出“第一枪”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在退出声明中的第一句是这么说的:在30多年的时间里,U.S. News这样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杂志,一直在给全国的法学院做排名(For three decades, U.S. News & World Report, a for-profit magazine, has ranked the educational quality of law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在中国家长心中如同“圣经”般存在的权威大学排名榜单,本质上就是个生意,也并不存在“公正”和“客观”。
不“公正”
作为当今最知名、最权威的大学排行榜的出品方,U.S. News其实是个很边缘的二流杂志。
U.S. News的全称为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33年创立时名为U.S. News(美国新闻),1948年和World Report(世界报道)合并。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濒临倒闭的U.S. News为了生存下去,开始尝试制作各行各业的排名榜单,先后尝试了食物、汽车、化妆品等多个榜单,但都不是很成功。
直到1983年,U.S. News推出的大学排名榜单一炮而红,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杂志。
U.S. News制作大学排名榜单并不是出于公益目的,而是为了挽救发行量。
在早期,U.S. News并不知道如何制作榜单,于是编辑们参考美国公认的老牌名校,确立了榜单的评价标准。
美国高等教育发达,大学多如牛毛。为了方便评估和统计,U.S. News的制榜标准更倾向于具体和可量化的数据。
这种风格一直保持到今天。
看似公正、且可量化的指标有可能“造假”吗?
如果摸透了排名的规则,可以的。
比如权重很高的申请通过率,U.S. News的规则是越低越好。哈佛等名校的申请通过率常年是个位数字。
在美国就读的高中生,如果成绩还可以,大概率会收到名校的申请邀请。
但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是名校真的有意录取,人家只是想让你提交申请,来降低自己的申请通过率。
很少有人知道,在二战之前,哈佛的录取通过率是85%。
哈佛大学校园一角
虽然战后大学教育逐渐普及化,名校的录取通过率也在降低。但1970年代,哈佛的录取通过率也超过30%。
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大学排名榜单的兴起,哈佛等名校的录取通过率直线下降,如今已普遍是个位数。
放在中国的语境下,假设你高考650分,才会考虑报考清华。600分以下的,明知道自己考不上清华,也就不会报考。
但因为大学榜单看重这个数据,清华会邀请大批只考了500分的学生报考,然后拒绝申请,以此来实现自己极低的录取通过率。
再比如权重也很高的录取接受比例(大学发了录取通知书,多少人会接受),U.S. News的规则是越高越好。
因此很多大学搞了类似预科的桥梁项目(Bridge Program),并优先向参与了桥梁项目的学生发录取通知书。已经在桥梁项目上读了半年到1年的学生,当然接受录取的比例会很高。
美国东北部某历史悠久城市的某大学,就因为摸透了游戏规则,排名从1996年的162,冲到了最近几年的40名左右。
任何大学都不可能在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国内,大学排名榜单也在扭曲着大学的方方面面。
最典型的,是国人普遍抱怨的外国留学生问题。因为各个大学排名榜单普遍重视国际化,即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比例。大学为了冲排名,只能从不发达国家招收留学生,还给其高额奖学金、独立宿舍等超国民待遇。
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公认的顶尖学府,在U.S. News的排名(525名)却位列苏州大学(327名)和重庆大学(448名)之后,明显与国人的认知不符。
主要原因是人大擅长的、有中国特色的社科类专业并不受西方认可。
今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相继宣布,将退出一切大学排名榜单。
不“客观”
因为大学排名榜单的生意属性,各个媒体的评判标准与“客观”相去甚远。
榜单的设计,通常是符合媒体自身的定位,操作上能借助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
以商学院的榜单为例。西方主流的榜单出品方包括U.S. News、财富杂志、彭博、福布斯、金融时报等。
斯坦福大学法学院也宣布退出U.S. News的榜单
U.S. News的榜单,特色是以专家意见为主(权重最高)。
该榜单每年邀请超过2000位商学院的院长和项目主任,选出各自心目中的最佳,投票者不得选本校。
美国一共只有2000多所商学院,U.S. News依托自己多年在教育领域积累的资源,把评委资源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彭博商业周刊》的榜单特色,是把商学院看成是一个产品,而评价一个产品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产品的用户,即商学院毕业生。
为此,彭博搜集了上千家商学院毕业生的反馈,并以此作为单一最大的权重,并结合商学院的软硬件得出一份榜单。
彭博的榜单是参与者最多的,这些参与评选的商学院毕业生都是其潜在客户。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毕竟多数毕业生不愿诋毁自己的母校,且很少有学生读过两家商学院,缺乏对比。
《华尔街日报》的榜单特色是雇主意见。逻辑是,最能评价一所商学院好坏的,是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众所周知,多数商学院毕业生最向往的是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而这些公司的CEO和人力资源主管恰恰是《华尔街日报》的核心读者。
因此,《华尔街日报》给多达两万名大公司CEO和人力资源主管发问卷,问他们最有意向从哪所商学院招聘毕业生。
《福布斯》是一份教人如何投资和赚钱的杂志,其榜单的特色和杂志定位也很匹配:性价比。逻辑是,接受教育是一种投资,投资就需要看回报。
因此,评价商学院的主要标准是毕业生的投资回报率,即评估毕业生入学前和毕业后的收入上涨幅度,与上学的花费进行比较。
《金融时报》是一份源自英国、在全球发行的财经报纸,其榜单特色是全球化。
榜单会评估商学院的全球化师资、全球化生源等。以此标准,欧美老牌商学院几无优势可言,而新兴市场的商学院则占尽便宜。
因此,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非欧美地区的商学院,非常积极的配合《金融时报》的商学院排行榜。商学院获得了满意名次,《金融时报》也获得了广告收益。
只要是内容,就没有“公正”和“客观”
既然权威媒体的榜单都不“神圣”了,那有没有一份榜单,是真正的公正和客观呢?
很遗憾,并没有。
不仅是榜单,只要是内容,就不存在“公正”和“客观”。
强调一下,“不公正”和“不客观”并不意味着造假,而是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对信息的选取和解读的角度。
比如:
在世界杯的历史上,仅有三支球队战胜过中国队;
没有任何一个足球强国能够逼平中国队;
即使是世界冠军巴西队,也仅战胜过中国队一次;
中国队从未在世界杯点球大战中失利过;
从来没有一支球队能够在世界杯上击败中国队两次;
中国队在世界杯上丢球数远少于巴西、荷兰、意大利等强队;
在世界杯近百年的历史上,中国队一共只丢了9个球。
任何一个人都有这两项“特权”。只要一个人在表达,就必然涉及到信息的选取和解读的角度。
任何的榜单都是人做出来的。
因此,对于各种各样的榜单,不管是多么知名和“权威”,都切不可将其神圣化。
同时,对于榜单的商业化和利己性,也不必过于苛责。
榜单,就是一个正常的生意。
最近更新
-
张兰回应海外欠债9.8亿;李开复加入中文版ChatGPT大战;瑞银30亿瑞郎收购瑞信;华为最新“天才少年”26岁年薪百万丨邦早报
股票 · 昨天 09:45
-
算法=价值观!平台不能一直躺在“避风港”中
股票 · 03-19 11:39
-
李国庆称汽车降价潮是忽悠消费者;李彦宏称文心一言市场反馈符合预期;马斯克:CEO最先被AI替代丨邦早报
03-19 11:29
-
任正非正面回应天才少年离职;德勤被财政部重罚2亿;上海迪士尼3999元无限次年卡停售;中国低龄老人达1.5亿丨邦早报
股票 · 03-19 11:25
- A拆A观潮 夜视丽IPO“烦恼”知多少?
- 检测收入“消失”业绩近乎“腰斩 ” 热景生物两大股东等不及减持数百万股
- 贝壳“交卷”:关店1万家,裁员6万人
- 聊点平时付费才聊的干货
- 颀中科技在科创板通过注册:拟募资20亿元,预计全年收入同比持平
- 上周楼市成交同比涨幅显著,土地市场二线城市交易活跃
- 都市丽人市占率低于2%,女性内衣行业上演"群狼夺食"
- 柏诚股份IPO注册生效:计划募资4.7亿元,过建廷为实际控制人
- 李开复宣布亲自组建中国版ChatGPT公司,资金、算力将陆续到位;途牛2022Q4净收入2730万,同比下降62.8%|节点早报
- 【读财报】厦门银行拟发行50亿元可转债:资本充足率下降明显 近两年持续补充资本金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553人已购
¥2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115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1人已购
¥288.00/月 -
财报拆解 知识点解读+实战案例,帮你5小时学会看财报 72人已购
¥19.90/月
推荐阅读
-
中国功能性能量饮料市场行业数据分析: 39.0%消费者均次购买1瓶功能饮料
-
太难了!无论美联储本周做什么 都将是一个错误
-
硅谷第二轮裁员潮来了?科技巨头亚马逊官宣再裁员9000人
-
中国预制菜行业数据分析:76.6%消费者会购买预制菜作为晚餐
-
华为云居高临下于云端,却仍需足履实地
-
【盘中宝】第二批活动即将开展,竣工端快速回暖或加快行业需求复苏,这家公司多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居前列
-
江泰保险:监事与高管双双出走至竞争对手 审计机构频因执业问题被点名
-
联合国发布“人类生存指南”:呼吁各国加快气候行动
-
济人药业:三千万元采购额真实性存疑 产品频被检出不合格品控缺位
-
效果惊人!我们用Midjourney生成了四大名著里的23个经典人物画像
-
华为是企业,任正非是商人!市场有傍大腿的说法,去年傍特斯拉大腿走的就是比较强,今
-
市值一天蒸发24亿!靠“假”钻石业绩狂飙超九成,力量钻石股价却创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