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财经/原创】

只差一夜,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就可以上会,向资本市场再迈进一步,但其却在上会的前一天9月21日主动撤回了IPO申报材料,之后发审委也决定取消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这是从2011年起燕之屋第3次上市铩羽而归,“燕窝第一股”的梦再次折戟。

燕窝被称为中国四大传统名贵食品“燕鲍翅参”之首,自带高光的它,近年来在各方条件的助力下,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滋补市场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1997年成立的燕之屋是国内头部燕窝产品品牌,现旗下拥有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干燕窝及其他燕窝衍生产品。

据招股书显示,这次IPO中,燕之屋拟募集10亿元,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园建设、燕之屋研发中心升级、营销网络建设和品牌推广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明明有机会达成目标,但燕之屋却在最后关头“缺考”发审会,到底是“心虚”还是另有原因?

01 燕窝是不是智商税?

“名贵”一直与燕窝如影相随,国人食用燕窝历史悠久,但很长一段时期内燕窝主要是作为名贵滋补品为极少数人群享用,行业发展不成规模。

随着大健康逐渐成为时代的热点话题,养生观念深入人心,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燕窝消费发展逐步加速。当80、90后年轻职场人加入了养生大潮后,燕窝的需求量也开始慢慢增长。

据燕之屋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的营收分别为9.51亿元、12.99亿元和14.99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0.79亿元、1.22亿元和1.72亿元。

营收净利双双增长看似成为国内“燕窝第一股”应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却突然熄火,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年4月22日证监会针对燕之屋的招股书,反馈了将近两万多字的意见,一共提出了57个问题。

从要求说明燕窝营养价值权威出处、是否通过大量广告营销支撑业绩到代持、对赌等。

近年来燕窝经济的营销一直都围绕在燕窝的神奇功效之上,据燕之屋招股书中称,燕窝是一种有数百年食用历史的珍稀食材,中医认为燕窝具有滋补养生作用,曾经的代言人刘嘉玲宣称其保养秘诀是“吃燕窝只选燕之屋碗燕”,“每天吃一碗燕之屋的碗燕”;另外部分广告中燕之屋还宣传清朝的皇帝因食用燕窝而长寿,慈禧太后也靠燕窝进行滋补,使得年过六旬容颜依旧……

对于此类宣传,监管部门也关注到了,在反馈意见中提出,需要燕之屋补充披露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介绍等相关材料、数据来源,是否有权威出处,以及相关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

但燕之屋的反应与其铺天盖地的宣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虽然进行了解答,但在“关于燕窝的进一步介绍”一栏,非但没有进行任何文字修改,反而闭口不谈。显然,证监会对答案并不满意,消费者与市场,同样也不买账,骑虎难下之际,才有了不得已的“变数”。

实际上,对于燕窝外界一直存在质疑,此前带货网红辛巴和刘畊宏曾因为“假燕窝”事件而道歉。

有媒体报道称,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干燥状态下的燕窝,蛋白质含量约为50%,碳水化合物含量30%,还有10%左右的矿物质和杂质。被各大燕窝品牌企业吹捧的燕窝酸即唾液酸,会占到大概3%-15%。

但唾液酸并不是燕窝的专属,不少文献报告表明,人类自身的肝脏就能自主合成足够的唾液酸,且日常的食物如母乳、牛奶、鸡蛋等都含有唾液酸成分。市场上也有食品级的唾液酸,价格不过每克几块钱,远低于燕窝。

并且据2018年3月《消费者报道》发布的专业评测报告显示,包括燕之屋在内的6大品牌即食冰糖燕窝的唾液酸和蛋白质含量远远不及鸡蛋和牛奶,而冰糖、水及增稠剂等成分却占了97%以上。

虽然现在燕之屋撤回了IPO申请,但监管部门的质疑,以及市场上对燕窝的质疑并没有就此消失。

02 下血本请明星,却没钱搞研发?

尽管市场上对于燕窝的质疑声一直不断,但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燕窝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百亿的产业。

《2020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燕窝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33%。

燕之屋虽是头部企业,但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策略大同小异,其不断增长的业绩和高额的营销费用是分不开的。

“重营销,轻研发”或许是行业人尽皆知的秘密,据官网显示,燕之屋的代言人从刘嘉玲、濮存昕、林志玲到当红女星赵丽颖。个个都是顶流,广告费常年以亿元计,彰显其财大气粗。

2019年至2021年,燕之屋销售费用分别约为3.08亿元、3.17亿元和3.91亿元。可见销售费用投入持续增长,且常年保持在营收的25%以上,3年间累计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是期间累计净利润的近3倍。2021年,燕之屋广告宣传费用约2.67亿元,占总销售费用比例为68.37%。

虽然,面对巨额的宣传费用,燕之屋从来都舍得下血本,但研发方面却表现得相对“抠门”,2019年至2021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0.19亿元、0.18亿元、0.19亿元,呈现原地踏步的状态,且占营业收入不足2%。

从燕之屋的招股书中也可以发现,在其燕窝产品中,碗燕始终占据支柱地位、撑起总营收的半壁江山。2018-2020年及2021上半年,碗燕销售收入分别为5.05亿元、5.35亿元、5.43亿元和3.34亿元,营业收入分别占比69.88%、56.64%、41.94%和47.23%。2019年、2020年的收入同比增长6.02%、1.45%。

由此可见,燕之屋研发费用一直原地踏步,其业绩又出现严重依赖单一产品的现象,若后续依旧不能及时跟进研发投入,仅依靠碗燕一张“王牌”,燕之屋很难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3 燕之屋未来拿什么立足?

实际上,燕窝类产品护城河并不高,赛道内的竞争也表现得十分激烈,仅是天猫这一电商平台就有相关商户近600家,且数目还在上涨,各大竞争品牌也在不断发力。

同类型“对手”小仙炖从2017年到2021年已经实现5年鲜炖燕窝全国销量领先。2020年、2021年更是超越燕之屋连续两年蝉联天猫双11健康、滋补、燕窝三类目第一。而最新报道称,2022年双11小仙炖鲜炖燕窝连续三年斩获全网燕窝行业第一。

而截至2021年底,纳入CAIQ(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溯源的国内燕窝加工企业100家、燕窝进口商682家、燕窝经销商17615家,CAIQ溯源体系平台会员数过万家。

这么多企业里面,随时可以冒出一两家“小仙炖”,到时候燕之屋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呢?

市面上的燕窝产品五花八门,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社交货币。但是,燕窝的价格往往很高,而且经常被一些年轻的消费质疑是“智商税”,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虽然燕之屋是老牌燕窝厂商,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质疑之中。

不过,存在的肯定有合理之处,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燕窝的市场规模目前依旧在不断增加,未来总有一天,资本市场会走出“燕窝第一股”,只是不知道得到这一名号的,会不会是燕之屋?

*题图源自燕之屋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