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春节期间,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

从各地疫情情况来看,确实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人员明显减少,药品供应等也进入正常状态,各类药品供应充足,广大居民心理基本平稳、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企业全面恢复生产,建设项目纷纷开工,城乡都呈现出快马加鞭、只争朝夕、发展经济的喜人局面。

今天的良好局面,毫无疑问与过去三年疫情防控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在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并正确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序防控,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才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没有让广大居民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试想一下,如果不采取严厉的防控措施,不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不发挥医护人员和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的作用,而是像有的国家一样,任凭疫情扩散蔓延,给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损害,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吗?广大居民能够保持如此平稳的心理吗?复工复产工作能够这么顺利吗?那些指责疫情防控过于严厉者,此时此刻,是否应当好好想一想、好好反思一下,自已的言行是否恰当。

实际上,不管外界怎么评价,也不管有的人如何质疑,过去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令人鼓舞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双结合。如果没有严密的防控政策,以及高效的经济政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协同能力,要想保持经济平稳有序,也是十分困难的,就会给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社会稳定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正是因为有了前三年积极防控、主动防控、有序防控的经验,在防控政策做出调整的情况下,除短时间内出现药品供应紧张,以及部分城市医疗资源供应紧张之外,很快地,就在各级的积极努力下,化解了药品和医疗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步入了稳定有序轨道。特别是春节期间,全国疫情呈明显下降态势。按照专家的表述,就是此轮疫情已经进入尾声。

那么,是否意味着疫情防控已经到可以松松劲、歇歇脚的时刻呢?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除了病毒会出现二次、多次感染,仍然有可能发生疫情之外,农村疫情则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医疗条件较差、医疗资源不足的农村,应当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需要增加药品供应、添置医疗资源、派遣医疗队伍,防止可能出现疫情快速传播和扩散。特别是重症病人,必须切实做好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死亡现象。

不仅如此,如学校、医院、超市、养老院,以及车站、码头、铁路、民航等人员密集场所,也要紧绷防控这根弦,所有人员都必须佩戴口罩,公共区域要勤消毒,要保持环境整洁,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感染,确保不再发生大规模疫情。尤其是佩戴口罩,人员密集场所必须坚持、必须严格要求。

当然,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定要避免再次出现限制人员流动等方面的行为,也不要再大规模地进行核酸检测工作,而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过去防控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要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堵塞漏洞,补长短板,像指氧仪、制氧机等基本医疗设施,要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居民购买需要。对经济薄弱的农村地区,有关方面、地方政府、企业等也要积极努力,提供或捐赠一些医疗设备,提升这些地区的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宣传部门也要利用更多平台、载体、媒体等,做好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继续重视疫情防控,不要麻痹松懈,特别是没有出现过疫情的地区,要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防止出现新的疫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