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徐龙捷 编辑|过江鲫

大消费行业的复苏缓慢而艰难,过去一年食品饮料行业的121家企业中有一半、60家录得亏损记录。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的企业还是达到了79家,占比为65.29%,最高增幅为80.0%;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的企业共有60家,占比为49.59%,最高增幅为283.58%;另外有19家公司收入增长、利润下降。

蓝筹企业评论分析员在对归母净利润出现下降的60家食品饮料企业研究中发现,在22家市值大于100亿元(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的“大企业”中(下表)。

顺鑫农业、珠江啤酒、张裕A、妙可蓝多、紫燕食品这五家企业,管理费用与净利润同时呈现降低。剩余的企业,均呈现净利润下降,但管理费用却继续增长的反差情况。

它们中间海天味业市值市场最高、伊力特管理费用增幅最大、绝味食品管理费用增加最多,光明乳业管理费用最高,而养元饮品、岩石股份、立高科技也从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当前年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

2021年,121家食品饮料企业管理费用总额为447.09亿元,平均管理费用金额为3.7亿元,管理费用中位数为1.36亿元;2022年,食品饮料企业管理费用总额为478.39亿元,较上年增长7%;平均管理费用为3.99亿元,较上年增长7.89%。

2021年食品饮料行业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0.18亿元,2022年增长至10.42亿元,增幅为2.39%,低于市场平均管理费用增速。

海天味业深陷舆论漩涡难拔

海天味业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达到了3546.74亿元(截至2023一季度),排名第二位的百润股份甚至不及海天味业的零头。

2022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256.1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2.42%;实现归母净利润61.98亿元,同比下降7.09%,增收不增利。

管理费用则从2021年的3.94亿元升至2022年的4.42亿元,增幅比例为12.11%。

海天味业对外解释说,管理费用增长是由于“本期管理人工及信息化支出增加所致”。

显然,上述解释忽略了海天味业两位高管2022年年内薪酬上的大额增长。

2021年,海天味业董事长、总裁庞康薪酬为498.43万元,副董事长、常务副总裁程雪薪酬为451.94万元。2022年,庞康的薪酬增长至700.81万元,涨幅41%;程雪的薪酬增长至705.77万元,涨幅56%。

但其余多数高管薪酬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董事何廷伟下降最多,降低189.12万元。

2022年是海天味业自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归母净利润下降的情况。海天味业也在年报中称,“我们感知到这可能是数十年来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

2022年9月,海天味业在短视频平台被博主质疑国内外销售产品在添加剂方面双标,后续引起行业关于“零添加”酱油的争论,海天味业在网络舆论中始终处于被动。

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海天味业管理层针对行业市场竞争、线下渠道、产品迭代等相关问题做出解答,但对添加剂风波的相关问题未做回应。

伊力特大搞工业旅游

伊力特曾被称为“新疆茅台”,作为一家区域性的白酒企业,伊力特也曾努力进行全国化布局,但这方面的成果并不显著。

伊力特前身为新疆伊犁酿酒总厂,目前是以“伊力”牌系列白酒为主业,加之食品加工、野生果综合加工、生物工程、金融证券、印务、房地产、天然气、旅游服务等业态的综合企业。目前,伊力特具有成品酒生产能力5万吨/年,原酒储存能力15万吨。

2022年,伊力特实现营业收入16.23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6.24%;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47.1%。

实际上,伊力特已经连续三年出现归母净利润下降,2020-2022年,伊力特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2亿元、3.13亿元、1.65亿元。

三年间,伊力特管理费用却在持续上升,分别为0.32亿元、0.5亿元和0.74亿元。

根据伊力特的说法,管理费用的增长是由于“白酒文化产业园折旧增加、管理人员薪酬及酒文化活动费等相关费用增加所致”。2022年年内,伊力特调整线下品牌策略,推进工业旅游,举办首届酒文化节,其产业园也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金,推进“白酒+文旅”产业模式。

2022年,伊力特高管团队薪酬基本均较上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整体管理费用情况与年报中所述基本一致。

从公司所披露信息可以看出,伊力特的管理团队个人薪酬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但近三年管理费用的投入方向出了与预期相反,在产业园和文化方面的收效甚微。

绝味食品高管薪酬翻倍

绝味食品与另外两家卤味业公司周黑鸭、煌上煌占据了这一细分行业的主导地位。

2022年,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6.23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1.13%;实现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下降了76.29%。该利润水平甚至低于2014年同期,绝味食品2022年录得近五年来最差表现。

但在管理费用上绝味食品近五年都在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2.61亿元,持续增长至2022年的5.15亿元。除近2年疫情期间费效比有所增加之外,费效比仍在延续疫情前的下降趋势,目前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

对于管理费用增长,绝味食品在最新的年报中称是由于“原股权激励取消,加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

追溯近五年历史,绝味食品称,近两年的管理费用增幅主要系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及职工薪酬增加上,在此之前则主要是职工薪酬等人力成本的增长。

事实上,高管团队在此期间薪酬涨幅保持稳定增长,尽管增长金额不大,但每年均有提升。以总经理、董事长戴文军为例,2018年其薪酬水平为73.55万元,2022年已提升至153.56万元,已实现薪酬翻倍。

除业绩表现差为近5年最差外,绝味食品的内控接连受到监管部门的关照。因涉及未及时披露股权投资转让协议;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经营性占用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信披违规等四项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

绝味食品的产品投诉不断,其食品安全受到质疑;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公款、高管“家属团”与供应商关系密切却未认定关联方、未披露近亿元关联交易等多重问题同样需要应对。

光明乳业大本营失守

作为国内巴氏奶的代表企业,乳品行业的“万年老三”,光明乳业在2022年的表现可谓十分一般。

2022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82.15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39%;实现归母净利润3.61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9.11%。这是自2020年光明乳业业绩复苏后,利润再度二连降。2020-2022年,光明乳业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8亿元、5.92亿元、3.61亿元。

在管理费用方面,2022年管理费用为8.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1%,增加了0.64亿元,管理费用在2022年利润亏损的企业中,绝对值金额最高。

结合近五年的具体管理费用支出来看,2020年的管理费用大涨来源于折旧与摊销费用,其余年份基本还是以职工薪酬的增长为主。

近期,《南方都市报》指出,尽管被外界与蒙牛、伊利并称为“乳业三巨头”,但光明与蒙牛、伊利的差距正在持续拉大。同时,在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减少,现金流净额为-1.39亿元,同比下降224.47%。

作为一家老牌上海乳企,其上海本地市场的营收贡献长期保持在30%左右,但2022年光明乳业上海大本营遭遇危机,收入降低与毛利双双下滑。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光明乳业经销商大量退出,仅一季度已累计退出146家经销商。

养元饮品大额分红喂饱股东

养元饮品的六个核桃曾经在饮料市场中占据相当地位,过去五年下滑趋势明显。

2022年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收入59.23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4.24%;实现归母净利润14.7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0.16%。

养元饮品2021年的反弹现在看来只是下降趋势中反弹,也与2020受疫情冲击形成的低基数有关。产品和主营业务不振才是公司面临的真正问题。

在管理费用方面,管理费用绝对值不高,但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从2018年的0.69亿元增至2022年的1.05亿元。

最新年报中称,管理费用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公司停工停产期间车间人员工资及折旧费用等计入管理费用”。

虽然在近年来养元饮品的高管团薪酬基本保持不变,董事长姚奎章甚至每年薪酬仅18万元。但市场媒体发现,养元饮品的高管们主要通过现金分红获得激励。

自2018年上市,养元饮品每年均保持大比例分红。2018-2022年,养元饮品分红金额为为22.6亿元、21.09亿元、15.18亿元、25.3亿元、22.78亿元,占归属净利润比重约为79.66%、78.25%、96.19%、119.8%、154.51%。

养元饮品的大部分分红,流向了董事长、实控人姚奎章;监事会主席、第三大股东的李红兵;总经理、第四大股东的范召林,以及相关股东及高管层,仅这三人便分别持有养元饮品21.15%、9.90%、9.89%的股份。

需要说明的是,分配对于盈利公司多数是负责任表现,高管通过分红获得职业回报本身也是好事。只是从养元饮品近年经营表现看,公司可能正在经历重要的产品力衰退期,如果当前高管团队无法扭转这一颓势,这就不是激励和回报问题所能说明的事情了。

岩石股份变身“贵酒”,延续“更名王”称号

蓝筹企业评论分析员在食品饮料行业低于100亿元的亏损企业中发现,管理费用增幅超过20%的共有12家企业,其中岩石股份最高,增幅达到60.41%。

必须承认,岩石股份称得上市场中的一只“奇葩”。

自1993年上市以来,岩石股份先后使用福建豪盛、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等作为公司名称,主营业务也轮番变换,涉及各个时期的热门赛道,诸如房地产、矿产、互联网、金融。

目前,这家公司正在布局热门的白酒领域公司名称也再度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仍为岩石股份。公司白酒产品覆盖了市场低中高所有系列,价格从1500元每瓶至400元每瓶不等。

岩石股份的业绩表现飘忽不定,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80.9%,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39.86%。

2022年管理费用由2021年的0.6亿元增至0.97亿元,增幅达60.41%,为亏损的60家企业中增幅最高的公司。

具体来看,职工薪酬出现翻倍增长,同时,业务招待费由32.37万元增至227.12万元,增幅超过6倍。

这家A股更名王,2022年的营销费用达到了惊人的4.54亿元,较2021年的1.41亿元增幅超过200%,占到了当期营业收入的四成。

同时,岩石股份的白酒来源于贵州高酱酒业公司的外部采购贴牌,岩石股份本身并没有造酒酿酒技术与底蕴。同时,其使用的上海贵酒还在与贵州贵酒争夺“贵酒”商标归属权。

立高食品销售跟不上产能

管理费用增加金额最多的前十企业中,第一是绝味食品,增加金额是0.97亿元,第二名为立高食品。

与桃李面包类似,立高食品也是生产烘焙产品的企业,旗下拥有立高、美蒂雅、迪旺高、汝之友、新仙尼、小休一下、美煌、茂麟、奥昆、大佬强、好禧坊、挞将军等品牌。

2022年立高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降49.22%。

管理费用由1.74亿元增长至2.48亿元,增加额为0.74亿元,为亏损60家企业中第二高。

立高食品对此称,“主要是股份支付影响和管理人员增加使费用相应增加”。追溯2021年的管理费用,当时立高食品称管理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业务增加,费用也增加,剔除超额业绩和股份支付的影响,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7.06%。”

立高食品2022年大量扩建产能被释放,但销售力度难以跟上产能扩大的速度,但立高食品仍在扩大产能,由于产能释放缓慢,未来厂房的费用及折旧都可能会对利润造成影响。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睿蓝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