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港股万亿城商行徽商银行正式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徽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63.65亿元,实现净利润149.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0.37%、9.56%。虽然净利润数字可圈可点,但仔细对比不难发现,主要是由于所得税同比大幅减少所实现。

作为国内首家由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不管是整体资产规模,还是营收规模在国内城商行里都排前列。上个月发布的“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中,徽商银行位列146位,同时也是国内上榜城商行第7位。但表面繁荣的业绩背后,是营收增长放缓、资金流动性欠缺、资产质量下行等多种压力的叠加,这些压力同时也对徽商银行回归A股之路造成阻碍。

营收增速放缓,非标规模不减反增

尽管徽商银行在营收端保持了正增长,但纵向观察近几年该行的营收数据,可以发现其营收增速在大幅度放缓。2020年-2023年,该行的营业收入依次为322.9亿元、355.14亿元、362.3亿元、363.65亿元,近三年的同比增幅分别为9.98%、2.02%、0.37%。很明显,2023年的营收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营收增幅收缩,一大原因是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该行的净息差跌破2%,仅有1.88%,同比下降了23个基点,净利差也下降23个基点至1.65%。具体来看,净息差大幅收窄的主要原因出在了资产端,2023年徽商银行的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收窄到2.33%,反而下降了2个基点,但生息资产收益率也大幅下降了26个百分点至4.16%。

截至2023年末,徽商银行的生息资产有15605.82亿元,全年平均余额相比2022年增长16.67%,其中占比最高的两项便是客户贷款及证券投资,这两大生息资产也是该行2023年收益率下降最严重的两个板块。

其中,客户贷款平均余额为8405.13亿元,平均收益率为4.55%,同比减少了38个基点,利率变动导致减少的利息收入就有32.24亿元,得益于14.38%的贷款规模扩张速度,对冲了收益率下降带来的减利,最终才勉强维持住了0.05%的利息净收入增长。

另一边,徽商银行的证券投资平均余额有4978.86亿元,是该行第二大资产,2023年的平均收益率也从4.17%下降到3.96%,减少了21个基点。

收益率的下降,或许是受该行不断提高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安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的影响。不过好处也显而易见,由于免税资产的增加,徽商银行的所得税同比大幅减少。

当然,尽管在高安全性金融资产的规模扩张上有所提速,徽商银行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非标金融资产的占比依然很大,且在2023年有所反弹。

截至2023年末,该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产品及其他的资产余额为1354.92亿元,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产品及其他的资产余额为1176.67亿元,合计2531.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56.96亿元。非标投资的单户金额较高,且有效抵质押物也比较有限,宏观经济环境下行的背景下,较大的非标投资资产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徽商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

新生不良超100亿,地产不良率7.33%

营业支出端口,徽商银行2023年计提的减值损失为87.98亿元,同比下降8.94%。其中贷款减值损失为79.13亿元,占比最高且同比增加了33.91%。加大贷款减值损失计提力度之下,徽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指标实现了双降,不良贷款余额为110.22亿元,不良贷款率1.26%,降幅分别为2.98%、23个基点。

2023年,徽商银行加大了核销力度,核销金额高达103.72亿元,由此可计算出该行的新生成不良下限为100.33亿元,远高于2022年的数据33.2亿元。这从侧面反映出,尽管徽商银行最终的贷款不良指标表现良好,这也只是因为该行加大核销和减值损失计提力度的结果,该行的存量不良还未完全出清,新生成不良也在成倍增加。另外,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规模小于新生成不良下限,徽商银行这种计提策略是否合理?

细分来看,徽商银行一直以来风险控制都做得较好的个人贷款,资产质量在2023年出现下滑,截至年末该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13%,上升了23个基点。另一边,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在2023年实现优化,截至年末的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都有明显下降,不良率下降49个基点至1.45%,不良贷款余额也减少9.89亿元,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按行业来看,该行的存量公司不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商业及服务业、餐饮及旅游业。其中,房地产的资产质量下滑格外明显。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房地产业规模有342.25亿元,不良贷款规模只有1.13亿元,不良率仅0.33%,是徽商银行资产质量表现最好的几个行业之一。到2023年末,房地产业规模为346.48亿元,增幅并不大,但不良贷款金额一下子暴涨到了25.41亿元,不良率也飙升至7.33%,相比2年前飙升22倍。如此大的增幅,是2023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风险集中爆发?还是说此前徽商银行一直对房地产业不良率秘而不宣?

同业资金依赖较大,流动性压力不减

在负债端,徽商银行还面临活期存款规模大、对同业资金依赖较高的问题,这让该行承受着较大的资金流动性压力。

截至2023年末,徽商银行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余额为1640.14亿元,占总负债的9.88%,不管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较上年末有所提升,是该行的第三大负债项目。与此同时,徽商银行还披露了去年全年的同业存单发行数据——以零息方式发行了214期同业存单,总计面值2033.9亿元,截至年末的未到期同业存单面值合计1210.1亿元。

一方面,同业负债成本率较高,2023年徽商银行的平均成本率为2.57%,仅次于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同业负债多为短期负债,对该行的流动性管理提出较高要求。根据报告披露,以2023年末为节点,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负债规模为113.17亿元,1-3个月内到期的同业负债有483.71亿元,相当于三个月内到期的有596,88亿元,远高于2022年同期的数据。而3个月-1年期的同业负债规模也有957.64亿元,1-5年内到期的则只有108.42亿,占比最少。短期同业负债规模较高,给徽商银行的资产流动性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即便成本和流动性风险都比较高,徽商银行也没有减小同业存单发行力度。1月24日该行披露的2024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明确表示,2024年将申请发行额度为人民币2352.7996亿元同业存单,再加上2亿美元的外币同业存单。这一数据比2023年的实际发行量高了超300亿元。

除了对同业资金依赖程度较高,徽商银行在存款方面也存在企业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中短期存款占比较高的特点,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企业活期存款规模为2639.24亿元,占比25.87%,企业存款单笔数额较个人存款更大,而活期存款又具有不确定性,同样考验着徽商银行的流动资金管理水平。相对地,该行的资产中又有不小规模的非标资产、长期限债券,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相对较大,需要徽商银行谨慎管理。

近年来,徽商银行高管变动频繁,此前亦有3任董事长落马,业务也频繁因违规被开罚单。尽管坐拥万亿资产规模,但不管是内部治理还是经营业绩,都与头部城商行存在一些差距,或许新行长孔庆龙只有来一次彻底的求变,才能革清宿弊,优化经营水平,推动A股上市计划有实质性的进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