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谢莹洁

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成立于2012年的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在天使轮就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等机构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此后融资数额与估值一路飞涨,最高达到60亿美元。

但在十多年后的今天,疯狂吸金的柔宇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成为柔性屏巨头,而是成为了破产新闻的主角。

6月9日深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在朋友圈,贴出了其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的闭门会议上的发言摘要,主要内容为反思柔宇科技破产一事。其中提到在初创期,柔宇科技曾拒绝了华为的投资。

刘姝威在2020年开始担任柔宇科技独立董事,此后多次为柔宇科技发声。6月10日,华为在其集团官方账号发布声明澄清。表示有关“华为提出投资柔宇科技”的言论属于误传。实际情况是,华为未有此投资计划,也未提出投资要求。

柔宇究竟获得多少机构投资?又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

进入破产清算

时间回溯至2018年,柔宇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逐渐兴起,公司成为被市场热捧的独角兽企业。但如今,折叠屏手机和柔宇科技却有了不同的“结局”。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9%,创下过去六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中国市场的折叠屏手机销量同比增长48%,同期整体智能手机市场仅增长2%。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子公司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柔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申请人分别为张明、郭晓涛、王金周。

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6月6日发布公告称,已于2024年5月15日裁定受理柔宇科技破产清算一案,柔宇科技的债权人应在2024年8月30日前向该公司管理人申报债权。此外,柔宇科技的两个全资子公司柔宇电子和柔宇显示的破产清算案也被裁定受理。

按照企业破产法,企业被申请破产之后,由法院进行破产审查,裁定是否受理破产。一旦被裁定破产,法院将会指定破产管理人,进行债权登记、破产重整或清算。

公开资料显示,柔宇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为斯坦福大学博士刘自鸿,主营业务是柔性OLED屏幕,其宣称自研的非主流技术路线,可使柔性屏具备低成本、高良率的特性,实现“弯道超车”,但产品却长期没有规模应用场景。

财新报道援引多名柔宇内部人士说法:“柔宇所称‘独特技术体系’实际是多年前研发的IGZO(金属氧化物)背板技术,柔宇将其包装成故事,还融到了钱。”

细数柔宇科技的融资历程,已披露交易金额的融资可梳理成如下时间轴:

2012年6月,刚成立不久的柔宇科技获得了松禾资本和深创投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2013年6月,松禾资本和深创投继续领投,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入局B轮,柔宇科技获得了数千万美元投资。

2014年,柔宇展示了第一代屏幕,对外宣传为“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型显示器”。此后在2015年8月,松禾资本和深创投领投C轮,带着基石资本、中信资本、IDG资本、源政投资、富汇创投、浦发银行、Alpha Wealth、奇势资本等8家机构,共投入11亿元。

2016年11月,WARMSUN资本、前海母基金、启诚资本3家机构投资5亿元,此为柔宇科技C+轮融资。

2017年9月,柔宇再获8亿美元的D轮融资,其中5.6亿美元是来自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债权融资,2.4亿美元来自汉富资本、浦发银行、中海晟融、檀实资本和WARMSUN资本。

2018年5月,保利资本入局柔宇科技E轮融资;3个月之后,盈科资本、招银股权投资、安托资本参与E+轮融资。

同样在2018年8月,沐盟集团、星河湾创投入局柔宇科技Pre-IPO,不过,这几轮融资的交易金额并未公开。此时,柔宇科技的估值已高达50亿美元。

2020年5月,柔宇科技再获F轮3亿美元融资。

多轮融资后,柔宇的持股结构历经数度更迭,但最大股东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企查查数据显示,刘自鸿持有公司38.61%股份,因特别表决权设置,控制的投票权比例为71.56%。其余数十名股东中,持股超过5%的股东仅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部分股东持股少于2%。

梦碎IPO

2019到2020年,柔宇先后在纳斯达克和科创板寻求IPO,分别寻求募集资金10亿美元、144亿元,用于柔性显示基地扩建等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柔宇极力打造柔性消费电子产品,但二级市场普遍将其视作面板厂,基于市净率(PB)法估值。据招股书,柔宇净资产为54亿元,按照面板厂平均2到3倍的PB值来计算,柔宇的估值上限也只有162亿元,还不到其2017年在一级市场200亿元的估值水平。

柔宇IPO前最后一轮估值达到60亿美元(约390亿元人民币)。如果比照面板行业估值方式,柔宇的估值存在较大泡沫。

三年多前,柔宇科技科创板IPO失利。2020年12月31日,柔宇科技发布招股书,冲刺科创板,计划募资144亿元,整体估值577亿元,引发市场热议。202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最新一批受理的科创板及创业板企业抽检名单,柔宇和其余19家企业被抽中。

被抽中的企业,证监会将派人去现场检查。同年2月10日,柔宇科技主动撤回了IPO申请。进入抽查名单间隔不超过半个月,柔宇科技撤回IPO申请的举动让市场浮想联翩。

与此同时,柔宇自身业务迟迟没有起色,难以“造血”。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上半年,柔宇科技营收分别为6472.67万元、1.09亿元、2.27亿元和1.16亿元;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10.73亿元、-9.61亿元。亏损总额约是营收总额的6倍。

消费者业务主要是柔派手机、柔记手写板,如今市面上几乎难觅踪迹。同时柔宇科技还提示,公司有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营运资金不足及流动性风险等风险。

IPO受阻后,柔宇资金链越绷越紧。

据公开资料统计,申请科创板IPO之前,柔宇在一级市场股权融资共约61.5亿元,债权融资约29亿元,声称主要用于核心技术开发及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等。撤回IPO申请之后,柔宇再无公开的融资进展。

2021年11月底,柔宇首次大规模暂停发薪。刘自鸿在内部一直声称公司正在进行融资,待资金到账将补发薪资,但依然有不少员工走上仲裁程序。

而自2022年至今,蓝色光标、昆山镭泰克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柔宇的供应商纷纷将其告上法庭,索要服务账款。如今,柔宇已多次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刘自鸿亦多次被限制高消费。

有财经媒体指出,柔宇目前最理想的解决路径,是谋求深圳国资的支持,此前深圳国资体系的深创投、深圳汇港投资、红土信息创投都曾参与过柔宇的前几轮投资。

从这个角度来看,柔宇独董刘姝威的呼吁发声,或许早已想好了定点传播对象。(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