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萝卜快跑们”加速,险企提前小试牛刀!哪些难点堵点待突破?

图片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飞快发展,无人驾驶这一曾经在电影和科幻小说中出现的场景,正在从想象变成现实。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号召下,今年以来,国内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显著提速。典型的现象是,近期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萝卜快跑”因订单火爆快速出圈、备受关注,吸引很多市民打卡体验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然而,新生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争议、质疑,比如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普及,是否会冲击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市场?无人驾驶真的安全吗,其交通事故风险又由谁来兜底?
日前,一则“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撞倒行人的新闻牵动了大批网友的神经。尽管百度方面相关负责人已作出回应称,该车辆实则是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已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但该事件也引发了老百姓对无人驾驶、自动驾驶风险保障问题的关注。
于是乎,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保险的创新开发也随之成为车险市场的新议题,业界尤为关注的是,随着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加速,哪些险企已提前做出布局,专属产品开发还存在哪些难点和堵点?

上路必投交强险

三者险不低于500万

说起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驾驶,不得不先说一下自动驾驶的分级。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汽车驾驶自动化共分成0级至5级,其中0级驾驶自动化属于应急辅助,1级驾驶自动化属于部分驾驶辅助,2级属于组合驾驶辅助,3级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属于高度自动驾驶,5级属于完全自动驾驶。

不同于我们经常使用的L1、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无人驾驶属于高级自动驾驶。『A智慧保』了解到,“萝卜快跑”所使用的第六代无人车Apollo RT6就搭载了L4级自动驾驶技术。

当自动驾驶从辅助化走向无人化,出现交通事故是否有保险可赔?又覆盖到哪些保障内容呢?这些都成为很多百姓关心的话题。

『A智慧保』注意到,政策层面已作出相应规范。2023年11月,交通部印发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就明确指出,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者(以下统称“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应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范围应登记相应经营业务类别;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道路旅客运输应依法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

除承运人责任险外,为指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在车辆运行所在城市限定区域内有序开展试点工作,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四部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实施指南(试行)》也明确提出,试点使用主体应当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为车辆上路通行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每车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近年,一些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落地,比如深圳保险业已率先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投保和理赔流程及全环节的具体实务操作规范。

『A智慧保』查阅《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承保指引》发现,该指引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投保内容更加细致,如针对险种购买提示环节,指引提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购买者,包括个体买家、第三方运营商、车企主机厂(测试场景)等,保险公司应告知投保人必须购买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其中交强险应按《交强险承保实务规程(2020 版)》指引客户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建议保额投保大于等于50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建议保额投保大于等于150万元/座。

此外,作为推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城市,北京地区也给出具体要求,据《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显示,每辆测试车应当按照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额不低于500万元、车上人员责任险保额不低于每座200万元的标准投保。

前不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五条也提出,申请利用自动驾驶汽车开展创新活动的,应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承运人责任险、乘客意外伤害险,以及投保一定责任限额的其他交通事故责任商业保险或向金融机构开立一定额度的交通事故赔偿保函。

综合上述国家部委及各地关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投保要求来看,交强险及不低于500万元保额的三者险、交通事故责任险成为“必投”选项,从事出行、运输服务的主体还需投保承运人责任险。另外,在乘客的安全保障方面,百万级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乘客意外伤害险等也必不可少。

至于最近大火的“萝卜快跑”也是按照类似的标准来执行。据悉,国寿财险北京分公司承保了北京地区部分“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车险业务,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在交强险外,国寿财险北分为每辆测试车提供500万元保额的三者险、200万元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以及车损险。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寿财险北分是按照非营运车承保北京地区的“萝卜快跑”,因为目前还处在测试阶段。

商业化提速

新市场释放新需求

2024年堪称自动驾驶规模化发展的元年,与之相关的政策紧密落地,全国各大城市也在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车辆的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

今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这一政策的出台预计将在全国各地推动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进一步催化“车路云一体化”生成。

在日前召开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也在演讲中强调,要深化试点示范,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辛国斌还介绍道,目前我国已有9个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销售占比超过50%。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也指出,稳步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运营,打造高阶智能驾驶新场景;开展智能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政策指引下,各大城市紧锣密鼓地推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如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已有28家测试车企、超过800辆车在开展测试验证与商业化探索,累计测试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深圳即将开通4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计划于2024年内在前海推广20台自动驾驶公交车;上海发放首批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获证企业可以在浦东部分路段实现全无人载人的车辆应用等等。

从产业创新层面看,目前除了百度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外,还有小马智行、AutoX安途、文远知行等多家企业布局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如小马智行已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部署无人化自动驾驶车队;AutoX安途已经获得五大一线城市的无人驾驶许可,并在杭州进行无人驾驶测试准备工作。

可以预见,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会显著提速,产业端传导下自动驾驶车辆的风险保障需求也会逐渐释放,这无疑为我国车险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围绕自动驾驶车辆提供的保险保障,更多是沿用传统车险制度,以交强险、三者险、车损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险种为主,实际并不能满足自动驾驶汽车特殊的风险保障需求,行业有必要加快对自动驾驶专属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

多家险企小试牛刀

联合车企推定制化方案

实际上,随着近年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发展步伐加快,已有部分险企抢先试水,针对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车辆的风险保障需求,联合车企推出定制化保险解决方案。

比如2019年7月,长安汽车引入了国内首份面向消费者的自动泊车使用责任险,根据保障内容,驾驶者在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APA自动泊车系统的前提下,因为自动泊车系统质量问题而导致事故发生,所产生的损失将由保险公司进行相应赔偿。在每次赔偿限额中,财产损失限额40万元,人身伤害限额15万元,综合最高赔付金额为55万元。不过,这份保险仅仅针对长安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

针对自动泊车场景,2021年百度也与瑞士再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自动泊车产品险,瑞士再保险为百度提供了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和保险产品创新服务。

无人驾驶相关的保险创新,早期集中在商用车领域。2020年,为保证上汽5G无人重卡车队安全运行,相关保险机构为上汽销售部门专门设计了集车险、财产险、产品责任险于一体的组合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内自动驾驶商用车领域的首批保险产品之一。

还有2021年7月,矿区自动驾驶企业伯镭科技联合太保财险推出“智能无人驾驶矿车保险”,该产品和常规汽车车险一样包含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根据不同车型保额可达千万。

2022年4月, PIX Moving也与中国平安达成合作,推出全国首款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保险。据悉,签约被保车辆为PIX Moving 基于滑板底盘打造的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中国平安对PIX Moving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及Robobus在天气状况、不同路面应用场景等风险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估。

另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2016年,平安就在广州接触了无人驾驶企业车辆的保障需求,并通过多年的金融场景与创新实践,结合无人车的运行场景等多方因素,推出了一揽子创新保险的保障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极越和平安产险还联合推出了一项名为“智驾保”的智能驾驶保障服务。从保障内容来看,“智驾保”一方面针对已经启动车辆商业保险报案理赔的,极越可以给用户定额补偿1300元,服务有效期内累计补偿不超过2次;另一方面,针对漆面损失,不启动车辆商业险理赔的,可以给用户提供漆面修复服务。据悉,这项服务针对极越用户专门推出,保障范围覆盖高速、城市、泊车等全场景。

总体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对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案例尚属少数,且大多是联合部分车企的限定车型推出定制化方案,保障场景和保障力度相对有限,自动驾驶保险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

新风险考验老模型

专属保险需破数据难题

在业界看来,自动驾驶汽车专属保险的开发是有必要,但难度也颇高,如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不仅重新定义了汽车产业,也将重塑传统车险的风险模型。

从主要风险来看,自动驾驶车辆的风险点从过去以驾驶员操作过失为主,延伸到汽车生产商、技术系统服务商等角色上。自动驾驶汽车涉及的机器学习、传感器等多项技术都可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萝卜快跑”在出行服务协议中也明确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存在的多种特有风险,包括由于自动驾驶硬件、软件或技术水平限制导致的交通事故风险,自动驾驶系统质量或设计缺陷引发的安全风险,以及自动驾驶车辆可能产生的身体或心理不适感等。

除了技术、产品质量风险外,网络安全问题也是自动驾驶面临的主要风险点之一,如黑客可能会侵入自动驾驶汽车系统,导致智能设备或驾驶行为不受控制,这可能会造成大范围交通事故、人身伤害,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早在2017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罗德岛州参加全国州长协会会议时就表示,随着特斯拉向自动驾驶汽车转型,“车队级黑客攻击” 是其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此外,随着民众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也需要给予充分的保障。

谈及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风险,责任认定也被行业视为老大难问题,传统车辆交通事故中,责任认定主要是围绕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但在自动驾驶,特别是辅助自动驾驶交通事故中,责任认定可能涉及驾驶员本人、车辆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数据与算法服务商等多个主体,极易产生责任纠纷的情况。

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就坦言,自动驾驶辅助定责问题不断凸显,有些交通事故中司机方认为是自动驾驶功能的问题;主机厂则认为车依然是司机在开,但又不提供相关数据,导致双方各执一词,给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带来了困扰。

平安产险精算部副总经理陈志坚就曾指出,围绕具备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车辆的保险产品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是面向车主(或车辆使用主体)的商业车险是围绕“人”和“责任”设计的,保险公司可能拒赔由自动驾驶系统失灵或者缺陷导致的损失,使车主和第三者的损失可能得不到或者无法及时得到赔偿;其二是行业缺乏明确针对自动驾驶生产商生产车辆的合适的责任险产品;其三,目前车险产品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不适应,缺乏面向自动驾驶技术商的合适的责任险产品。

此外,太平再保险总经理李立松、行业分析员王世禹撰写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发展探析》一文中也指出,智能网联汽车的保险保障,需要根据汽车技术和使用的场景化特点进行差异化定制,并随着技术变化不断优化升级。因此,很难由一个保险产品去覆盖多场景且不断变化的风险,险企需要搭建一个持续迭代的产品体系;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的产品形态可能会从传统车险、三者险、交强险等延伸为安全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网络安全险、质量保证险等。

车车科技CEO张磊在其最新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谈及,传统汽车的风险主要来自人的驾驶行为,而自动驾驶汽车则依赖于软硬件系统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因此,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保险产品将被重新定义为两大类:一类是保障交通事故风险带来的损失,可在原有车险产品上进行创新升级,涵盖车损险与第三者责任险等,保费定价将根据行驶环境、车辆使用情况和自动驾驶行为等进行动态精算。另外一类是系统与网络安全险,涵盖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软件错误、黑客攻击等问题,投保主体将更多地转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确保系统故障和网络安全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风险,上述《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承保指引》也提及,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算法供应商、车辆生产者和销售者等客户,考虑客户需要承担因软件产品质量问题或软件产品因网络攻击导致的事故损失等风险,保险公司应向投保人建议购买人工智能责任险或首版次质量安全责任险,投保保额大于等于1250万元/车。

不过,从险种开发实操层面看,也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指出,由于自动驾驶汽车涉及诸多新技术、新风险,在产品精准定价方面需要充足的历史数据作支撑,但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发展初期,数据积累显著不足,基于业务风控考量,很多保险公司不敢贸然布局,建议行业协会、行业组织机构等能够积极牵头,集结险企、车厂、算法供应商等形成合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平台,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保险创新提供支撑。

针对自动驾驶保险创新,张磊也建议,为有效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挑战,车险行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创新策略。首先,应建立行业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大数据平台,通过收集与分析驾驶数据及自动驾驶技术数据,为风险评估和定价提供支持;其次,提高投保和理赔流程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再次,开发出与自动驾驶技术相适应的专属保险产品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车险产品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保险公司需要提供更多新技术、新场景下的创新产品;最后,应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络,整合维修、保养等全方位车后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张磊看来,建立车险数据创新中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整合金融数据、车企数据、车联网数据、行业数据、保险数据以及自动驾驶数据,打造车险行业的全量数据平台。丰富的数据来源,实时的数据更新,加上多模态的精算模型一定会改变传统车险粗放的发展模式,实现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创新,推动形成“一车一价”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如上可见,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商业化提速的大环境下,保险业加快自动驾驶专属保险的创新开发已是大势所趋,但行业还需闯过风险认知、产品精准定价与建模、历史数据积累等关卡,且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多方协同,将保险创新深度嵌入到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之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