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经营鲜少盈利,渤海财险互联网业务面临出局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早前保险公司乘着互联网东风,纷纷布局互联网业务。因手续简单、性价比高等优势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带动险企保费规模迅速增长。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虚假宣传、违规自动扣费、恶意捆绑、强制搭售、“买易赔难”等。
2021年,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发布,引发行业地震。彼时不少人身险企宣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也有个别险企根据新规调整下架部分保险产品。如今,监管强风再次吹到了财险行业。8家险企互联网财险业务有关停风险,其中渤海财险榜上有名。
背靠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渤海财险困境凸显。业务转型效果不佳,长期依赖不赚钱的车险业务,盈利能力孱弱;引战受挫,连续1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偿付能力长期未达标。
风险综合评级久居C级
8月9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共16条。重点内容包括明确互联网财险业务范畴;明确互联网财险业务的经营条件;明确可以拓展经营区域的险种范围;明确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在风险管理、内部管控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通知》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以外的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除遵守金融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外,还明确设置两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
第二道“红线”。最近连续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要求与之相似,要满足三点。即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很明显财险公司要进军互联网业务,准入门槛高于监管对险企偿付能力达标要求。
事实上,尽管“偿二代”规则实施下,近年不少保险公司启动发债增资进程,提高偿付能力,仍有未达标险企。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经统计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仍有8家险企因未达监管标准,面临互联网保险业务停摆。
不过,为保证现有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稳定供给和平稳过渡,《通知》给予了过渡期安排。对于已经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设定最终整改期限截止到2024年12月31日。
8家面临互联网财险业务关停风险的保险公司中就有渤海财险。据悉,渤海财险主要受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影响。公司自2020年四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由B级降至C级后,连续1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不变。这意味着,渤海财险偿付能力长期未达标。
公司长期风险综合评级较低主要受流动性风险等检测结果表现不佳影响。而流动性风险通常是指险企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支付到期债务或履行其他支付义务的风险。可见,归根结底还是公司资本金不足,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低。
事实上,公司自2022年起连续10个季度,仅2022年第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03.76%,超100%以外。其余9个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均在100%以下。同期,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为158.90%。
据监管披露,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7.9%,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0.2%。
可见,渤海财险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较行业差距不小。
盈利不稳
偿付能力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公司经营情况。
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大股东为“泰达系”子公司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0.62%。实控人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作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泰达系”旗下拥有渤海证券、渤海银行、渤海财险、恒安标准人寿等金融机构。谁能想到背靠大树的渤海财险自成立后,却鲜少盈利。
公司营收自2018年达到38.29亿元历史最高位后,大势回落。近5年,营收分别为24.98亿元、27.06亿元、30.06亿元、23.75亿元、26.74亿元。期间,保险业务收入起伏明显,分别为37.21亿元、32.14亿元、35.65亿元、33.75亿元、35.50亿元。
然相较营收、保费收入规模而言,公司净利大多亏损。成立近19年来,早期仅2009年、2015年实现了小微盈利。2019-2023年,净利依次表现为-3.57亿元、0.08亿元、-3.50亿元、0.34亿元、0.47亿元。可见,近年公司净利虽有向好迹象,然仍未进入稳定盈利周期。
渤海财险经营主要受车险业务影响较大。2019-2023年,公司机动车辆险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2.68亿元、28.20亿元、30.96亿元、27.47亿元、28.21亿元。占总保费比例分别为87.83%、87.74%、86.84%、81.39%、79.46%,大致呈下滑趋势。这主要受公司战略影响。2021年,渤海财险提出要聚焦车险业务品质改善,并将非车险业务战略发展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
不过,不同于车改后多数财险公司车险、非车业务两手抓,渤海财险对车险业务依赖程度仍较高。且大力发展的车险业务并不赚钱。以近5年来看,除了2022年机动车辆险承保盈利0.36亿元外,其他年份均亏损。2019-2021年机动车辆险承保亏损4.52亿元、1.46亿元、4.69亿元;2023年承保亏损金额收窄为0.39亿元。
2024上半年,公司经营情况有所好转。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77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6.06%;净利0.21亿元,较2023年同期0.12亿元,增加0.09亿元。
同期,公司实现签单保费20.89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占比仍较高为76.16%达15.91亿元。
此外,2024上半年,公司综合成本率为99.05%,趋近100%盈亏线。这意味着下半年盈利空间或将收窄,经营挑战增加。
财险公司业绩不稳定是多方面的,除受负债端承保利润影响外,资产端受资本市场波动,利率下行等因素制约,投资收益不佳也是影响业绩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渤海财险投资收益正在承压。2024上半年,公司累计实现投资收益率0.19%,综合投资收益率0.31%,两项指标均不足1%。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同期公司投资收益率为1.27%,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64%,两者相差甚远。渤海财险正面临投资收益率下滑压力。
增资不顺,出路在哪?
渤海财险自身盈利承压,偿付能力不达标,互联网业务受限,多重压力下,增资迫在眉睫。
公司最近一次增资获批还是2021年,渤海财险两大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46亿元和2.14亿元,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6.25亿元,提升至19.73亿元。然结合前述公司偿付能力表现可知,此次增资并未“解渴”。
2022年,渤海财险再次启动增资进程。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披露相关增资项目。彼时公司拟新增注册资本不超过21亿元,新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不超过51.55%。筹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偿付能力补充及对投资、非车险领域支持。不过,截止目前,此次引战增资仍未有结果。
保险行业正处低谷,股权不再吃香;渤海财险经营承压,导致外部投资者兴趣寥寥可以理解。重点是内部股东袖手旁观,不免引发外界担忧,是股东有心无力,还是丧失信心了?可见,无论哪一种,渤海财险未来增资路很难平顺。
爬坡过坎的渤海财险,正在寻找出路。
2024年2月,新董事长刘振宇任职资格获批。值得一提的是,刘振宇出自“泰达系”,现任泰达投资副总经理,泰达国际董事长。刘振宇有寿险公司管理经验,曾在“泰达系”旗下恒安标准人寿工作10余年,一路从董事做到了总经理。
据悉,恒安标准人寿也曾经历过经营不佳,引战受挫局面。2011年公司高层调整,刘振宇上位总经理,坚持续期拉动,大力发展保障和长期储蓄产品。在职短短1年,恒安标准人寿就成功完成4轮增资,注册资本金由16.52亿元攀升至23.82亿元。后于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并连续9年盈利。目前,恒安标准人寿注册资本40.47亿元,保险业务收入破百亿元。
“泰达系”将刘振宇由寿险调至财险,或许寄托着渤海财险能复刻恒安标准人寿转危为安的美好愿景。
毕竟财险和寿险分属不同领域,层层压力下,新掌门能否直面挑战带领渤海财险走出阴霾,值得关注。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