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电子签乱象,这些借贷平台仍在横行!
每年的315晚会,都是消费者权益的“守护战”,今年也不例外。在众多被曝光的黑幕中,电子签里的隐身放贷人问题尤为触目惊心。
原本电子签的诞生,是为了简化繁琐的纸质签署流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借助加密等技术保障签署内容的安全性与不可篡改性,让线上交易更加可靠。在合法合规的领域,它确实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良平台却将电子签的功能扭曲,彻底沦为了高利贷肆虐的温床,内部乱象丛生,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像借贷宝、人人信这类知名的电子签平台,表面上打着为借款人寻找放款人,提供“欠条借条”功能,还宣称有“法院认可”“律师函服务”等保障措施,营造出一副正规、安全的借贷环境假象。可实际上,这些平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高利贷陷阱。
借贷宝:被撕开的“遮羞布”
315 晚会曝光的案例,桩桩件件都让人愤怒不已。
借贷宝,曾经打着“打借条、打欠条、个人借钱、企业融资”的旗号,在市场上大肆扩张,短短几年便积累了1.4亿个人用户和4.3万企业用户。然而,光鲜外表下却是累累伤痕。
在315晚会上,洪先生的遭遇揭开了借贷宝的黑暗一角。他在借贷宝平台借款5000元,实际到手却只有3500元,平台欠条却登记为5000元,7天还款期限内,要额外偿还1500 元利息,换算下来,年化利率高达 5959.18%。
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的遭遇同样悲惨。她借了30000元,实际到账仅14000元,平台直接扣除了16000元所谓的“利息”。当暴力如潮水般涌来时,她甚至连放款人的真实身份都无从知晓。在这些平台的操作下,借款人如同陷入了一个无底深渊,不仅没能解决资金困难,反而被高额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陷入了绝境。
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高利贷与“砍头息”。而且,借贷宝平台默认放款人通过线下转账绕过监管,导致借条金额与实际到账金额严重不符。当借款人遭遇暴力催收,想要维权时,却发现放款人身份虚假,甚至是“死人账号”,平台提供的资料全是假的,根本无从起诉。
事实上,借贷宝的业务模式曾多次被质疑。早在2016年底,借贷宝曾被央视《焦点访谈》点名。同时截至3月16日,关于借贷宝的投诉数量达到7816条,投诉内容多涉及借贷宝存在巨额服务费、高息放贷、暴力催收等。
宜享花、安逸花:仍在“暗潮涌动”?
宜享花和安逸花,在借贷市场也颇具“名气”。虽然315晚会未直接点名,但通过用户反馈和一些行业调查,不难发现它们身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宜享花的投诉量居高不下,许多用户反映借款利率过高,存在“息上加息”的情况。有用户称借款5000元,分12期还款,总还款金额竟高达6500元左右,实际利率远超国家规定的合法范围。还有用户遭遇莫名其妙的手续费、服务费,这些费用在借款时没有明确告知,还款时才发现“暗藏玄机”。
安逸花同样饱受诟病。部分用户表示,在申请贷款过程中,遭遇强制搭售保险产品的现象。原本只需要借款应急,却被要求购买高额保险,否则无法顺利借款。更夸张的是,有网友仅仅是点击查看了借款额度,输入了验证码,就被强制放款,这简直是强买强卖。
而且,安逸花的催收手段也让不少用户苦不堪言,频繁的、短信轰炸,甚至在用户明确表示还款困难、协商还款时,依旧态度强硬,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生活。在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就发布公告,指出马上消费的“安逸花”存在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营销宣传夸大误导、催收管理不到位等七大问题。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电子签为何成了“罪恶帮凶”?
据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有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其中有43.3%的年轻人认为信贷产品是更精明的消费方式。另外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1239.64亿元,相比2023年上涨26.32%。
而电子签本身是一项便捷、高效的技术,它简化了借贷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在这些不良平台手中,却沦为了违法违规的工具。
一方面,平台对放款人身份审核形同虚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纵容放款人伪造身份,利用人脸识别漏洞制造虚假账号,使得借款人在借贷时根本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一旦出现纠纷,维权无门。另一方面,平台对借贷交易监管缺失。借贷宝就是典型,默认线下交易,对借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不加约束,导致高利贷、“砍头息”肆意横行。
当用户在平台上签了电子签协议、打了欠条后,实际交易根本不在平台上进行,而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这样一来,电子签平台就巧妙地绕开了对放款金额的审核监管。平台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借款人支付的出证费、展期费和逾期费,所以对于放款人出借高利贷的行为,平台选择了默许。
更让人震惊的是,从315曝光的情况来看,许多电子签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平台上很多放款人通过“做假账号”来规避法律风险。甚至连去世人的信息都被用来注册账号进行放款。原本贷款最初的目的是“救急”,是善意之举,而非“救穷”,去压榨年轻人。出了问题,放款人挣了钱,平台收了手续费,却没有谁来承担责任。
这就导致即便借款人遭到放款人的高利贷盘剥和暴力催收,由于不清楚对方真实身份,根本没办法通过法律途径起诉维权,只能任由这些不法分子宰割。
监管出手,平台回应,背后问题引人深思
事件曝光当晚,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行动,借贷宝公司办公室大门被贴上封条,App 内“打欠条”功能无法使用,华为、oppo等应用市场纷纷下架该APP。
面对来势汹汹的监管风暴,借贷宝相关负责人站了出来,发表了一番声明,表示立即成立整改小组,恳请社会各界监督,还向所有受影响的用户及公众致以诚挚歉意,并将以最大决心落实整改。
然而,这番看似诚恳的回应,却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毕竟伤害已经造成,无数用户的生活被这场“借贷噩梦”搅得一团糟。更有人认为,借贷宝所谓的“整改”只是为了应付这次监管,等风头一过,又会重操旧业,继续出来害人。
这场风波再次敲响警钟: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不能成为暴利工具。网贷市场的乱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成为黑产业的滋生地。当“借5000还5000万”的魔幻现实照进现实,唯有监管利剑高悬,才能守护百姓钱袋子。正如网友所言:“黑网贷是金融界的‘地沟油’,必须连根拔起!”
此次315晚会对“电子签”高利贷平台乱象的曝光,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整治借贷市场乱象仍任重道远。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呼吁更多消费者站出来,共同抵制不良借贷行为,让借贷回归本质,真正服务大众,让金融市场恢复应有的秩序与公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