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系财险"非车":全线亏损,探索"报行合一"行业自律!
年报披露渐已落幕,策划仍未停止。上市险企净利大增之下,我们“把脉”一下具体业务板块,“非车”业务首当其冲。
“非车”,在财险公司业务范围内,除车险之外所有保险业务。
数据显示,各家财险业务稳定增长,车险依旧是保费收入“护盘手”。不过近年来,车险改革倒逼行业主体规范经营,财险公司纷纷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伴随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及险企业务结构的优化,以农险、责任险、健康险等为代表的传统“非车”产品进一步丰富,“非车”在财险公司整体保费收入的占比快速提升,整体占比达40%—50%,部分险种保费收入保持两位数同比增长。
不过,也应看到,各家公司仍有部分“非车”业务“赔本赚吆喝”,主要集中在责任险、健康险、企财险。背后原因包括灾害事故和自然风险增加,也与行业“内卷”掣肘盈利空间有关。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会上透露,公司1月牵头召开了行业协同会议,提出并推动达成深化财产险行业自律、巩固车险“报行合一”成果、探索开展非车险重点领域“报行合一”等行业自律共识。
保费增长驶入快车道
延续近年发展趋势,5家传统上市财险公司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太平财险、阳光财险的“非车”原保险保费收入在2024年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超过车险。
可比数据显示,有两家公司2024年“非车”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超过10%,分别是太保财险10.7%、阳光财险16.7%,两家“非车”保费规模均在百亿量级。人保财险2024年“非车”业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905.22亿元,同比增长8.8%;太平财险“非车”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8%,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部分公司个别险种增速更为抢眼。例如平安产险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83.28亿元,同比增长38.3%,农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32.4%;太平财险农险保费收入10.27亿港元,同比增长58.1%;阳光财险农险 、政策性健康险等政策性业务同比大增94.8%。
对于“非车”快速增长的原因,多家财险公司在财报中也有着墨。阳光财险称,公司积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以“非车”数据生命表建设为抓手,确定“核保人定价+机器模型辅助”定价逻辑,深化“伙伴行动”全量风险管理服务模式,不断增强“非车”经营管理能力。
太保产险则提到,责任险业务是立足新发展格局,积极深化与各级政府战略合作关系,加大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力度;健康险业务加强对大病保险、意外医疗等存量业务的抢抓,加快创新业务市场布局;企财险业务积极服务国内经济稳健发展,拓展绿色能源、半导体等国家战略新兴行业客户,夯实企财险基石业务的地位和作用。
个别险种仍“赔本赚吆喝”
不过,部分“非车”业务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费用率和赔付率仍难以把控,导致出现“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多家财险公司都分别有承保亏损的“非车”业务,例如平安产险的责任保险、保证保险,太保产险的责任险、健康险、企财险,2024年承保利润均为负。
“财险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新能源车险的亏损,而是非车险业务的全面亏损。”于泽称,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也处于亏损状态。
“非车”亏损背后的一大原因是,灾害事故和自然风险加大导致部分险种赔付压力明显上升。例如,人保财险农险业务因受气候异常、冰冻、暴雨等灾害影响,综合赔付率同比上升。细分业务中,责任险、企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达105.2%和113.4%。于泽还在业绩会上带来另一组数据:2024年是人保财险近年来大灾损失最大的一年,大灾净损失为155.7亿元,比近五年平均大灾净损失103.2亿元高出51%。
阳光财险在财报中也表示,“非车”2024年承保综合成本率100.6% ,主要受台风极端天气 、“非车”偶发大案,以及雇主责任险部分板块近年来赔付率持续走高影响。
平安产险的保证保险业务是近年公司综合成本率的一个“扰动项”。该业务曾为平安产险创造了显著承保利润,但近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小微企业客户还款压力大等影响,承保综合成本率有所波动,承保综合成本率一度达到117.7%。平安产险近年逐步回收存量业务理赔案件,保证保险未了责任余额持续下降,风险敞口快速收敛。2024年保证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仍为-23.53亿元,不过承保亏损同比大幅下降,受此影响,产险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
“非车”也在探索“报行合一”
除了上述因素,在业内人士看来,“非车”险种过多、行业竞争激烈、条款复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也掣肘了业务盈利。
对此,监管部门有意在“非车”领域推行“报行合一”。于泽在业绩会上就透露,公司1月牵头召开了行业协同会议,提出并推动达成深化财产险行业自律、巩固车险“报行合一”成果、探索开展非车险重点领域“报行合一”等行业自律共识。
对于推行商业非车险“报行合一”,于泽表示,这有利于提升行业和公司的承保盈利、风控水平和服务质量,将推进行业主体避免“内卷式”竞争,促进改善行业非车险亏损局面。对公司2025年的目标,于泽透露,将积极推动非车险发展快于GDP增速,实现非车险承保盈利比2024年明显改善,综合成本率力争达到99%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产险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很高,在“非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考验产险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机构需具备风险定价、风险转移等相关能力,同时还需持续挖掘新的增长动能。
多家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将围绕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持续深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的创新布局,提升“非车”定价能力和风险减量服务能力,加强高风险业务板块的专项治理 ,夯实“非车”高质量发展基础。
事实上,“非车”市场成熟,才是财险整体市场成熟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