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多多消保课堂:警惕“代理维权”陷阱,别让维权变违法
近年来,以“全额退保”“修复征信”“债务优化”为噱头的“代理维权”服务频繁现身网络平台,吸引部分消费者“病急乱投医”。然而,这些看似“维权捷径”的背后,实则暗藏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乃至法律追责等多重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多地公安机关已多次发布警示,提醒公众切勿轻信此类非法服务。
“代理维权”套路解析:虚假承诺诱导消费者入局
桔多多在此提醒大家,“代理维权”机构常通过社交平台、自媒体等渠道发布夸张广告,宣称“不成功不收费”“法务援助免费”,以此吸引急需解决金融纠纷的消费者。其操作模式已形成黑色产业链,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其一,信息虚假夸大。 不法分子以“成功案例多”“专业团队”为幌子,编造“优化债务”“全额退保”等不实承诺,利用消费者焦虑心理实施诱导。
其二,牟利手段隐蔽。 部分机构伪装成“咨询公司”,收取高额代理费、手续费,甚至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用于非法交易或截留资金。
其三,手段涉嫌违法。 为达到“维权”目的,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伪造证据、发起恶意投诉,甚至参与非法集资,致使消费者从受害者变为违法者。
轻信“代理维权”或致人财两失,消费者一旦踏入陷阱,将面临三重风险:
风险1:个人信息“裸奔”风险。在所谓“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需提交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核心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倒卖至黑产市场,或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风险2:财产损失难以挽回。 多数“代理维权”机构要求预付高额费用,但实际服务质量与承诺严重不符。消费者不仅难以解决原有问题,还可能因支付代理费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风险3:法律追责“反噬”自身。 部分消费者因听从教唆伪造证据、虚假投诉,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多地警方通报案例显示,有消费者因参与此类活动被追究法律责任。
针对“代理维权”乱象,相关部门此前也多次明确表示,此类行为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在此,桔多多也再次提醒,任何以“收费”为前提的债务优化、征信修复服务均涉嫌欺诈,消费者应通过金融机构官方渠道协商解决纠纷。消费者应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向第三方机构泄露敏感信息,定期查验账户安全。理性消费,量入为出,树立正确金融观念,避免过度借贷,从源头减少纠纷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