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振A股,是应对关税大棒的最优解

©读懂财经·消费组原创/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今天上午,一则关税消息引爆市场:传美国对华关税加到245%。

随后午间收盘,上证指数跌0.92%,深证成指跌1.96%,创业板指跌2.47%。在这节骨眼上,很多人认为A股下跌与关税传言相关。

不过事后市场发现“乌龙”了。

消息源头是白宫当地时间周二发布的一份新闻稿。原文含义是某类中国商品最高关税已达245%,而不是继续把所有中国商品关税加到245%。

虽然没有新加关税,但即使是在现有125%的税率下,外循环路径也遇到了重大挫折。

关税风暴之下,想要赢得主动权,必须认真审视“内需”。让最广泛的国人有意愿、有能力地消费起来,已然与科技创新并立,成为熨平不确定性的最重大课题。

如何刺激内需?提振A股就是答案之一。观点如下:

1、2亿多股民是国内消费的主力军。在国内,最有消费能力的用户与股民高度重合。据开源证券统计,我国股民中高消费人群占比达到76%。提振股市,更容易激发投资人消费需求。

2、刺激消费需要股市形成新的财富效应。在地产财富效应消失、居民工资收入较难提升的情况下,股市带来的财产险收入成为刺激内需的必要发力点。类似路径也被日美验证过。

3、慢牛更适合救消费。短期极端行情容易把财富分配给信息、资源更好的高净值人群。多数人的账户只是昙花一现,谈何消费。慢牛行情,普通人获取财富的机会更大,同时稳定的预期也能使其更从容的消费。

/ 01 / 去年最热的消费复苏,是924行情带来的

去年一整年,社会各界几乎都在围绕提振消费做文章,无论是流动侧降息,还是需求侧加补贴,似乎对消费的提振作用都不是太明显。

然而,一波924行情,却给出了意外的解题思路。

从去年的消费数据说起,2024全年,社零总额的同比增速稳定在2%-3.8%的区间内,但924大牛之后,10月份的社零增速达到了4.8%,走出了全年增速的一个峰值。

对比一下往年数据,2023年10月社零消费同比增速就低于同年3-5月和11月。2022年10月几乎成为了全年增速最差的月份之一。

可以看到,历史上,10月对比其他月份并不存在显著的增速差。因此可以判断,10月份的消费复苏大概率和924行情有关。

即使是从长期视角来看,国内居民部门的权益类资产同比增速与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也在大部分时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如下图。

为什么A股好,消费就好?2亿多投资人是国内消费的主力军。

在国内,最有消费能力的用户与股民高度重合。开源证券在研报上做过一个统计,我国股民中高消费人群占比达到76%,超一线与一线城市群体占比约 70%。

而救股市就是激活投资者的消费能力,东北证券就清晰表达过,股市提振消费的影响路径:

除了单纯因资本利得收入而扩大消费预算增多而带动消费外,更关键的一点是股价的上涨会极大改善消费者信心。这种消费者信心的提升使得股市上涨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将大于其资产本身的涨幅,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

从2024年10月份的消费结构看,也与高消费人群的购买偏好高关联。

2024年10月,社零消费各类别中,同比增速最快的是,通讯器材类(12.2%)、体育娱乐用品类(11.5%),这种非刚需性消费需求也更像是投资人增厚收益后,对自己的奖励。

而从更长周期的视角看,股市也是最适合激发新一轮财富效应的角色。

/ 02 / 需要股市创造新财富效应

什么是抑制消费的核心因素?经济学家付鹏认为,财富缩水是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在他看来,过去十年间中国居民消费升级主要依靠的是财富端房地产的大幅增值,但这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尤其是2021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大幅调整直接导致了财富效应的消退。

付鹏还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些中产阶级的房屋价值缩水,首付赔掉,一成了负资产,消费立即下降。40元的咖啡不敢喝了,只能选择8元买一送一的。”

但问题是,在房地产当了二十年的货币蓄水池后,城镇化、老龄化都已经开始开启,房地产已经失去了全国普涨的基础。

此时,股市是为数不多能竭力楼市创造新一轮财富效应,进而提振消费的领域。

类似路径也在很多国家验证过,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2019年-2023年,美国股市的总市值增长了24.7万亿美元,超过了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增长(15万亿美元)。如下图所示,股市的市值增长也成为美国居民财富增长的主要来源。

而在2019年-2022年,扣除通胀因素后,美国家庭收入实际上是下滑的。但靠着股市造富,美国消费依然强劲,2019年-2024年,美国社零总额复合增速达到6.5%。

除了以股市刺激消费的样本美国,即使同样是东亚人民的日本,也曾证明过以股市带消费的路径。

在日本内阁府的统计中,2002-2007及2013年-2023年的两轮牛市,都对消费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

回到国内,考虑到我国收入水平相对有限,23年我国人均GDP是1.27万美元。不到日本1990年的一半,以股市接力楼市,进而形成新一轮财富效应也是必要之举。

而过去几年的A股的下调,也为股市创造新财富效应提供了契机。

/ 03 / 只有慢牛才能救消费

在国内,股市究竟能不能救消费,一直存在争议。

以刘纪鹏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旗帜鲜明的看好股市救消费,刘纪鹏认为,拯救股市就是拯救经济,提振消费就是提振经济,一个认为股民会从股市里赚钱,然后去消费促进经济。

但中泰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借道股市走牛来促消费的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部分股民在牛市其实赚不了钱。

两个人的观点虽然看似矛盾,但其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站在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李迅雷的观点是在更具象在短期市场行情下得出的,其举例的是,2014-2015年的疯牛行情,期间上证指数一度从998.23点上涨到6124.04点,涨幅达到513%。

但根据李迅雷的测算,这期间,只有2.5%的高净值投资者是赚钱的,85%的普通投资者的2500亿左右资金被0.5%的高端投资者给赚走了。这时候,大部分股民的财富反而损失了,还拿什么消费?

但刘纪鹏,是从更长期的视角看股市,认为A股必须长期上涨才会刺激消费。这个观点,从上文提到的,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同比增速与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在大部分时间是正相关的数据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结合两个人的观点,其实能得出一个更精准的说法,只有慢牛才能救消费。

对于A股市场发生的疯牛行情来说,来得快去得也快,普通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而且短期的极端行情也容易出现李迅雷的担忧:很容易出现市场套利,把财富重新分配到信息、资源更好的高净值人群受众。多数人的账户只是昙花一现,谈何促消费。

但慢牛行情不同,在慢牛行情中,股市整体呈稳步上涨态势,不像快牛行情那样容易被少数机构主导,普通人有更多机会获取财富。

同时,慢牛行情下,居民的财富水平稳步提升,会增加他们对未来的财富增长预期,进而更从容的消费。

回看日美,其股市造富的基础也是慢牛行情。美股“大慢牛”始于1982年左右,期间虽有起伏,当整体稳中向上。在日本,10年慢牛行情也是常态。

以邻为鉴,找到正确的A股提振动作,它既可以成为居民财富的蓄水池,也可以是消费信心的发动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