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特朗普的“降关税”陷阱:美国正把中国当赵国
文/万木桥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他觉得给中国加145%的关税太高了,将“大幅降低中国商品的关税,但不会降至零”。国内许多人士对此一片欢腾,认为这是特朗普开启关税战以来扛不住了,是主动“认输”或“对华政策软化”的信号。
国际政治博弈绝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但可能背后包藏着难以启齿的秘密。特朗普的这番表态,极可能暗藏离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战略意图,甚至很有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金融与政治陷阱。
何以见得呢?我们先从中国古代的两个故事说起。
话说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并非仅靠武力,更依赖高超的外交谋略。其中,“渑池会盟”便是一个经典的离间案例。
在秦国统一六国前,赵国是中华大地上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秦国要吞并六国,赵国是一大障碍,公元前282年秦将白起率兵攻陷了赵国的几座城池之后,进攻的势头被遏制住了,昭襄王希望用更快一些的办法让赵国投降,于是约赵王在渑池会谈。
在渑池会盟前,秦国不断向赵国释放“结盟”信号,表面上示好,实则暗藏杀机。如果赵国拒绝会盟,秦国便可借机指责赵国“破坏和平”,为发动战争制造借口;如果赵国赴约,秦国则能借会盟削弱赵国与其他诸侯国的互信。
最终,赵王选择赴会,众所周知的是,在会场上,昭襄王让赵王鼓瑟,而蔺相如反将秦王让其击缶,闹得极不愉快。在会场上,秦王提出让赵王拿出15座城池给秦王做收礼,而赵国丞相蔺相如让秦王拿出都城咸阳给赵王贺寿。
尽管渑池会盟不欢而散,但秦国在会盟后大肆宣扬“秦赵达成重大共识”,导致其他诸侯国误以为赵国已与秦国暗中勾结。此后,当秦赵爆发战争时,原本与赵国结盟的诸侯国袖手旁观,赵国孤立无援,最终被秦国所灭。
特朗普此次的“降关税”喊话,与秦国的策略如出一辙:表面释放“缓和”信号,实则暗藏离间与金融操纵的双重目的。其离间的对象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意图孤立并击垮中国。而如果此目的达不到,其操纵金融市场也能稳赚不赔。
其实,特朗普“降关税”的言论,绝非单纯的经贸政策调整,而是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战略意图:
1.金融市场的短期操纵
特朗普深谙市场心理,知道“降关税”的消息会刺激美股及全球股市上涨。他和他的支持者可以提前布局,通过做多股票、期货等方式获利。这种“喊话操纵市场”的手段,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就已屡试不爽。例如,他曾多次在推特上释放“中美即将达成协议”的消息,推动股市大涨,随后又突然翻脸,提出更苛刻的条件。
2.离间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长期战略
如果中国对特朗普的“降关税”表态积极回应,美国便可借机在国际上制造“中美关系缓和”的假象,让其他国家误以为中国正在“倒向美国”。如此一来,中国与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战略伙伴的关系可能受到冲击,甚至影响“一带一路”合作。而一旦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信被削弱,美国在未来对华施压时,中国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正如当年的赵国。
3.终极目标:逼迫中国签订“檀渊之盟”
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内,曾多次暗示希望中美达成类似北宋与辽国的“檀渊之盟”,即中国向美国缴纳巨额“岁贡”,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全面让步,甚至接受美国的长臂管辖。此次“降关税”喊话,不过是故技重施,先以“缓和”姿态诱使中国谈判,再突然提高要价,逼迫中国接受不平等条约。更危险的是,美国还可能借此推动新版“广场协议”,要求中国自缚手脚,甚至不惜以分裂中国为终极目标。
特朗普在国际政治中的最大特点就是言而无信。他在第一个任期内,多次上演“谈判前释放善意,谈判时突然加码”的戏码。例如:
-2018年,中国代表团赴美谈判,刚上飞机,美国就突然提出远超预期的要求,试图逼迫中国屈服;
-2019年,特朗普一边声称“谈判进展顺利”,一边突然对中国加征新关税,导致谈判破裂;
-2020年,特朗普政府甚至威胁要中国接受“无条件投降”式协议,否则将全面脱钩。
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事风格,使得特朗普的“承诺”毫无可信度。中国若急于回应,只会陷入被动。
面对特朗普的“降关税”喊话,中国应保持高度警惕:
1.不急于回应,避免被美国利用来操纵市场或离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2.继续深化与俄罗斯、中东、东盟等伙伴的合作,巩固“全球南方”战略联盟,防止美国分化;
3.坚持公平对等谈判,若美国真有诚意,应先取消全部不合理关税,取消全部实体清单中的近千家企业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非玩弄话术故作姿态;
4.警惕“檀渊之盟”陷阱,绝不允许任何损害中国主权和发展利益的协议。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实力与信用的较量。特朗普的“降关税”口号,不过是又一场心理战和操纵市场的信号弹。中国只需稳守战略定力,静观其变,待其真正拿出诚意时再行动,方为上策。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