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险企一季报看冷暖交织:“资负”两端仍在深度调整中!
经历了2024年业绩的翻红之后,A股五家上市险企又交出了2025年一季报的成绩单,从净利润来看,呈现“三升二降”格局。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4%、39.5%、19%;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18.1%、26.4%。
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一季报于4月29日公布,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一季报则是在4月25日公布。
从股市表现来看,A股五家上市险企一季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涨跌不一:中国平安跌0.23%,中国太保跌1.14%,新华保险涨1.16%,中国人寿涨0.22%,中国人保跌0.7%。
人保净利增速领跑
今年一季度,在A股五家上市险企净利“三升二降”格局下,中国人保的净利润增速领跑。
对于一季度净利润大增,中国人保在一季报中解释,主要原因是持续优化保险业务结构、提升业务质量,承保业绩较快增长,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资产配置的稳定性、灵活性及前瞻性,投资业绩大幅提升,实现净利润同比较快增长。
从一季度净利润总额来看,“老大哥”国寿列第一。中国人寿2025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在资本市场波动态势下,中国人寿负债端承保表现超预期改善带动利润增速超预期,看好保险服务费用年内同比优化的可持续性及负债端新单同比增速逐步改善趋势。”申万宏源认为。
在A股五家上市险企中,新华保险一季度净利润表现同样优异。国信证券研报指出,新华保险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26.1%,业绩增长归因于投资类收益提升。公司受益于高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叠加债券市场波动带来的交易机会,一季度公司实现投资类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3%,对营收贡献比例达62.6%,带动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一季度的净利润呈现下降态势。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中国太保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
对于中国平安2025年一季报表现,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债市波动拖累短期业绩,寿险多渠道发展效果显著。从利源看,今年一季度保险服务业绩265亿元,同比增长2.8%,投资服务业绩29.8亿元,同比下降83.2%,预计一季度债市下跌对公司TPL项下债券公允价值损益带来短期拖累。
中国太保一季度净利润表现不尽如人意则和资产端表现有关。国信证券表示,2025年,债券市场出现明显震荡,导致公司资产端收益承压。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投资类相关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15.9%,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受资产收益下滑影响,同比下降89%。负债端方面,公司进一步推进“长航行动”的转型深度,一季度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95.5亿元,同比增长3.9%。
负债端转型进行时
低利率态势下,为了防止“利差损”风险,无论是监管还是险企自身都在推动负债端业务的转型。
从监管来看,先后宣布加强银保渠道的“报行合一”,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万能险监管、严禁开发5年期以下产品等等。
以上监管政策,在助力险企更好防控利差损风险的同时,也推动着险企在业务端转型。从A股五家上市险企来看,今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持续保持增长,寿险改革推向纵深。
如中国人寿一季度积极推进产品供给形态多元、期限多元、成本多元,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两全险、年金险、终身寿险、健康险业务实现均衡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转型成效明显。今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使用相同经济假设重述的结果增长4.8%。
中国平安一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 128.91亿元,同比增长 34.9%,新业务价值率达成32%,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多渠道发展效果显著,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1.3%。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多渠道驱动新业务价值增长超预期,价值率同比显著提升。价值率的提升主要源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向分红险加大转型,保障型业务占比提升,缴费期限拉长;“报行合一”的推行,降低费用率;预定利率下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平安人寿的个险代理人数量33.8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6.9%。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增长同样强劲。中国太保旗下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184.22亿元,同比增长11.8%;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9%。
资产端渐显新风向
投资端一直是险企业绩表现“胜负手”。
今年一季度,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以股市为代表的权益市场持续回暖,但债券市场震荡明显。险企间不同的投资策略,也将直接影响投资收益。
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中国太保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0.8%,总投资收益率为1%;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7%,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8%;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2.75%,净投资收益率为2.6%等。
当前,险企处在什么样的投资环境中?从全球经济来看,受特朗普关税战的影响,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经济还处在企稳回升的过程中,低利率态势持续一段时间成为共识。
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险企的投资思维需要有所转变,平衡好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协作关系。
从资产端来看,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保险资金在投向上一直以债券等固收资产为主。然而,在低利率的态势下,一些固收资产的收益率很有可能无法覆盖保险公司负债端的成本。如何找到较高·收益的资产,对于现阶段的险企来说是一道“必答题”。
中保新知观察到,头部险企已经在行动。4月29日晚,新华保险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100亿元认购由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的份额。该基金成立规模为200亿元,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新华保险表示,该基金投资范围为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标的公司应当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需求相适应。若基金有闲置资金,可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
同日,中国人寿发布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审议通过《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分级分类监管导向下,公司作为寿险“头雁”,在探索多元化资产配置等方面有望获得进一步政策支持,并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几天前,中国人寿还携手首程控股、财信人寿等联合发起设立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2.37亿元,是目前市场上单只规模最大的公募REITs。
可见,险企资产端配置正在进入深度的调整期。在降准降息预期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险企资产端如果一味地配置银行存款、债券等看似稳定收益的资产,可能会难以覆盖负债端的成本。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通过“松绑”考核引导险资入市,高股息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仍是险企未来重点方向。与此同时,险企也需要寻求像黄金、REITs等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机会。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