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揽子重磅政策来袭!哪些利好保险业?

有利于市场稳定的重磅信息再次来袭!稳经济、稳企业,保险业大有可为。

5月7日上午9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在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准降息,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

为加大稳市力度,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如此重磅的新闻发布会,究竟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如何影响保险业下一步的战略布局?

更强力度支持险资入市

国新办的发布会宣布了一揽子重磅措施,对于保险业而言,最明显的一个信号,就是加大入市力度。

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从这一轮稳经济政策以来,监管层特别强调“险资入市”?

因为作为“长线资金”和“耐心资本”,保险资金一直扮演的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角色,这一点在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过程中格外重要,“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市场信心得以稳住,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稳住。

果不其然,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险资入市再度被强调。

李云泽介绍,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的增量资金。

不仅如此,李云泽还表示,调整优化监管规则,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早在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就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在引导保险公司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该《通知》对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风险因子从0.35调整为0.3;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对于投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中未穿透的,风险因子从0.6调整为0.5。

同时,上述《通知》引导保险公司支持科技创新。保险公司投资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风险因子赋值为0.4。保险公司经营的科技保险适用财产险风险因子计量最低资本,按照90%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

专业人士向中保新知分析称,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传递出监管层面对于股票市场支持的信号,将引导更多的险资进入股票市场,提升交易的活力度,为市场注入“真金白银”。

全力稳外贸、发力科技保险

除了再度强调险资入市的力度,国新办发布会的另一个重磅信号在于释放保险业为中国外贸企业“保驾护航”的信号。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全球范围内发起贸易战、关税战,作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象”,中国避无可避的要被波及到。

李云泽表示,将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全力帮扶稳定经营、拓展市场。

其实,就在近半个月前,政策层已经宣布一系列金融稳外贸的措施,保险业更是“火力全开”。

4月21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保险业将从“物”到“人”、从产品开发到机构布局,进行全方位保障:如加大对国产商用飞机、新能源汽车、大型成套设备等重点出口企业的保险保障力度,加强对跨境人员意外伤害、医疗、疾病等方面的保险保障等,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也是在同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时提出,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等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

此外,李云泽还有较大篇幅介绍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他表示,发展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是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近3倍,科技保险提供保障超过2万亿元。

关于科技保险发展,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指出,保险业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服务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健全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强化绿色保险顶层设计,提升农业保险和农村基础设施保险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运保险。

科技保险如何更高质量的发展?李云泽在发布会上介绍,接下来,将加快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好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支持更多以共保体方式为重大科技攻关提供保险保障,推动研发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的保险产品,切实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鼓励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创业投资,有序开展对未上市科技企业的重大股权投资。

和资本市场一样,科技企业的成长也需要像险资这样“耐心资本”的陪伴。科技企业前期投入大,但是如果投资得当,所带来的效益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降准降息影响保险业

这次发布会也释放了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大信号:央行将加大宏观调控,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降准降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等。

虽然市场对于二季度降准降息早有预期,但真正落地后会如何影响保险业呢?

可以预见的是,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降是大概率事件。中保协在4月底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保险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并对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根据监管要求,当人身险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参考的三个重要指标,即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当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后,中保协下一季度的研究值将大概率调降。

如果在下一个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低于2.25%,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2.5%的上限将会下调,将引起一系列产品的调整。

而随着人身险产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保险产品的转型势在必行。比如今年分红险成为保险公司“开门红”的主推产品,因分红险是“保底+浮动”的收益模式,能够较好兼顾保险公司防范利差损风险和保持产品竞争力的需求,面对未来利率变化有较大的进退空间。

总体而言,从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来看,低利率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低利率环境下,险企“利差损”风险如影随形。这意味着,险企需要时刻平衡好负债端成本和资产端收益之间的矛盾,较长的负债久期与较短的资产久期之间的矛盾。

监管更大力度的支持险资入市,或许也是基于双向考量:一方面,险资要为资本市场注入活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监管也想通过引导险企进行合理的权益资产配置,提高险企资产端收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