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海财险之困:老总主动请辞、股权折价拍卖!如何打个翻身仗?

董事会、监事会延迟两年多完成换届,年初正式迎来新一任董事长,原以为能步入正轨,打一场翻身仗,谁曾想,就在公司发展的关键阶段,前海财险又一次迎来人事变故。这次是总经理请辞。

6月13日,前海财险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近期收到李功霓的书面辞职报告,李功霓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其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同时,前海财险第三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临时)审议通过,由董事长霍建梅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李功霓的突然辞职,多少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从时间看,李功霓担任前海财险总经理一职还不到一年半时间。

不仅如此,前海财险的大股东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将于7月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折价拍卖其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且从前海财险当前的股权看,公司高达5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

一边是人事调整,一边是股权动荡,与此同时,前海财险还面临偿付能力长期不达标、经营不景气的现状。这样的处境下,已经9岁的前海财险如何打一场翻身仗?

人事变动频频

谈及前海财险总经理这一职位,可谓经历颇多波折。

据悉,前海财险的首任总经理张云飞,因个人原因于2021年8月辞职,此后,该职位就一职处于空缺,在此期间,前海财险总经理职责一直由原董事长黄炜代行。2022年2月,前海财险曾选出新总经理人选,即华农保险原副总经理郜延华,且郜延华也曾以前海财险拟任总经理的身份出席活动,但最终郜延华的任职资格一直未获批准。

2022年8月,黄炜又被深圳市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当日和次日,宝能集团和中炬高新分别发布公告称,黄炜被调查系“个人原因”,与公司无关。这一突发状况又让前海财险处于“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后来的前海财险也是多由副总经理代管。

直到2024年3月,李功霓正式获批出任前海财险总经理一职,才打破了前海财险的管理僵局,也结束了前海财险长达两年半的总经理空缺局面。

资料显示,1974年出生的李功霓,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有着丰富的保险工作经验,他曾在太平财险、鼎和财险、国任财险等险企有过任职,历任太平财险苏州分公司助理总经理,鼎和财险车险部总经理,太平财险总公司车险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太平财险助理总经理,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筹备组第一副组长等职务。

2018年,李功霓被聘为国任财险副总裁,一年后又出任国任财险信息系统安全责任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久前,前海财险以及多位高管收到了监管处罚。4月16日,金融监管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前海财险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违规投资不动产、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被罚93万元,同时对黄炜给予警告并罚款3万元,对李功霓给予警告并罚款6万元,对张剑、曾凡熙、孙波分别给予警告并罚款7万元。

股权被冻结、被拍卖

除人事方面的波动外,前海财险的股权方面也不稳定。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北京金融法院将于2025年7月21日公开拍卖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起拍价定为3080万元,较4400万元的评估价折价30%。

折价拍卖,一方面反映出这份股权转让的迫切性,另一方面或反映了市场对被拍卖险企的估值水平。另外,根据前海财险当前的注册资本金计算,20%的股权对应的注册资本价值应为2亿元,如今以3080万元起拍,其中的落差并不小。

除此之外,根据相关信息显示,这份股权拍卖源于(2024)京74执1220号执行案件,并与中融人寿有关。公开资料显示,中融人寿与钜盛华、宝能投资集团存在债务纠纷,2024年9月,法院判决钜盛华、宝能投资集团执行20.25亿元,为了偿还这笔债务,法院相继冻结了钜盛华旗下多项资产,其中就包括前海财险20%的股权。

今年2月份,前海联合基金30%的股权成功以3766.22万元的价格被上海证券拍下。不过,从拍卖的资产价格与债务额度看,相差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上述被拍卖的股权外,前海财险还有3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

具体来看,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17.2%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为2023年9月11日至2026年9月10日;凯信恒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0.7%股权被冻结,首轮冻结期限为2024年12月10日至2027年12月9日;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被冻结,且已被第三轮冻结,冻结截止日期到2027年7月9日。

背后的经营压力

从前董事长姚振华被禁业十年,到后来黄炜被调查,再加上股权等问题,一路走来,前海财险坎坷不断,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具体来看,自2016年成立以来,前海财险的业务规模有过迅速扩张期,2016—2019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55亿元、10.24亿元、15.42亿元、22.66亿元,但从2020年开始,前海财险业务发展开始走下坡路,2020—2024年,其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21.31亿元、19.39亿元、14.43亿元、15.64亿元、15.25亿元,虽然在2023年其业务规模有小幅回升,但整体来看,未有明显突破。

盈利方面,除2016年、2022年实现盈利外,其他年份前海财险皆为亏损。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0.23亿元,-0.89亿元、-1.12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保险业务收入为3.23亿元,净利润为-0.19亿元。

这一成绩单的背后,与居高不下的综合成本率有很大关系。据悉,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前海财险综合成本率高达201.5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综合费用率为134.31%,综合赔付率为67.26%。

再则,前海财险偿付能力已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自2022年一季度起,前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就由B类下调至C类,至今已连续12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维持在C类。

对此,前海财险表示,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由于经营尚未实现盈利而导致实际资本逐渐损耗。最低资本方面,随着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的优化,预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将会逐步下降,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则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若业务品质和经营改善程度无法达到预期,可能会导致实际资本进一步下降,进而偿付能力可能会面临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基于此,前海财险表示,要全面强化资本管理,一是降低经营成本,严控费用支出;二是加强经营分析,改善盈利水平,持续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大与监管和股东的沟通力度,通过多种资本补充举措来实现外部资本补充,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完善业务结构、渠道发展及再保险等方面的发展规划,优化各类业务的资本占用;加强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分析,持续监测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严密关注净值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处置措施;优先选择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较高的境内财产险公司或再保公司作为分出交易对手;不断积极处理应收账款,降低违约风险暴露。

不过,从当下看,前海财险半数以上的股权被冻结,这对未来股东增资也增添了更大的难度。

并不尽如人意的经营现状没有得以扭转,在此背景下,总经理请辞也不难理解。据悉,李功霓此前就曾提出过辞职,被得以挽留。这次可能是痛下决心,去意已定。如今,前海财险总经理职位再次空缺,而董事长今年年初刚上任,不过已超退休年龄,一切难题都待解。

明年,前海财险将迎来十周年,能否打一场翻身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