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金融监管“一把手”集体亮相:金融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一部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开放史。
在刚刚结束的2025陆家嘴论坛上,有两个热词,一个是稳定币,另一个就是金融开放。前者方兴未艾,后者一以贯之。而稳定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金融开放过程中要面对的新事物,既竞争也合作。
事实上,此次金融监管部门的“一把手”集体出席,释放不同重磅政策信号,但金融开放是彼此的交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在世界地缘局势波诡云谲之际,坚定金融开放,积极金融开放,不仅是战略定力的表现,也是战略自信的表现。
流水不腐,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放式A面
在论坛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刚刚批准了友邦人寿和荷兰全球人寿在上海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无独有偶。在去年10月的北京金融街论坛上,李云泽同样宣布,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
这样的开放故事,屡见不鲜。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华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全球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李云泽也向外资金融机构发出“邀约”,银发经济方兴未艾,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保险公司在养老金产品、医养结合等领域有非常多的发力点,而外资凭借专业性和全球化服务能力,可以分享极大红利。
可以说,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的时代主题,而金融开放也一直走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金融开放,始终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推动自身金融改革发展的强大引擎。无论外部环境是否朝着保守主义和保护主义“退化”,都应以我为主,坚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因为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相互依赖和竞争合作,本来就是全球经济长期增长的共识。
当然,金融开放是渐进的、动态的和拾级而上的。李云泽表示未来将稳步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推进规则、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制度型开放是高阶的开放,从此前的政策性开放和市场型开放迈向制度型开放,既是金融对外开放的成果,也是目标;既是深水区开放,也是高质量开放。
开放式B面
金融开放,不仅是“引进来”,也意味着“走出去”。金融开放是双向的,全球市场自然是比一国市场更广阔的“舞台”和“擂台”。
在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了八项金融开放措施。在演讲中,大家敏锐捕捉到了潘功胜首次提到稳定币,也对将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给予热烈关注和讨论。
在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在谈全球金融治理时提到,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也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演进和发展。
毫无疑问,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也将在未来与稳定币一道形成国际竞争的数字货币。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一事,不仅是推动跨境支付和跨境贸易的因应之举,同样也是强化数字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动出击”。
过去一个月,稳定币破圈,成为“言必称希腊”。从circle在美IPO大获成功,到国外金融巨头纷纷入局,以及国内蚂蚁、京东等大厂明确表态要申请稳定币牌照,对稳定币是否将扮演“DeepSeek时刻”,市场莫衷一是,但不敢小觑。
但很多人已经看到,稳定币有可能导向美元化,尽管美元稳定币面临着自身的矛盾张力。面对这种趋势,需要中国在金融开放中积极应对,一方面,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加密货币日益与金融活动贴合在一起,对此不能视之不见,而应该见招拆招,保持主动性和灵活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