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宗氏家族纠纷启示录:一场公司治理和财富传承的公开课
以“一妻一女一布鞋”形象示人的宗庆后在去世一年后,完美人设轰然“塌房”,影子婚姻浮出水面,美籍非婚生子女与接班人宗馥莉争夺遗产,引发家族信托、海外资产、股权继承和公司控制权的全面纷争,既钩沉起国企改制和外资对峙的往事,也将娃哈哈“体外公司”的皇帝新衣再次扯下,而这原本是从政府到公众都小心翼翼避免戳破的“糊涂账”。
娃哈哈从一个校办企业变成饮料帝国,宗庆后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但伴随着娃哈哈崛起和宗庆后名满天下,娃哈哈一直有条隐隐约约的断层线,即与国资的关系和产权界定问题,在宗庆后生前得以维持精巧平衡,但基于对宗庆后个人的信赖和“效忠”不复存在之后,其与家族内部遗产纷争合流,成为有可能反噬娃哈哈未来发展的“灰犀牛”。
任何“不可能三角”最终将暴露出草台班子的一面。
娃哈哈既是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也是一面镜子,它在历史和制度的张力下闯出一条路来,但契约精神的争议始终挥之不去。而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猝然爆发的遗产争夺,也让民营企业“二代接班”和财富传承的话题显性化,足以令创业企业家们深思。这并非一家一族的事情,而是中国经济必须实现的“惊险一跳”。
平衡与失衡
娃哈哈的一大特色是,在集团有限公司之外,有一个庞大且复杂的体外公司,前者对后者的大部分都没有控股,但这些体外公司却主要是围绕娃哈哈的品牌和产品展开经营。
事实上,体外公司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很难用绝对的是与非来定义,但无论是当年娃哈哈与达能的诉讼战和舆论战,还是娃哈哈到底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争论,都与此相关。
当时达能指责娃哈哈违反契约,合资公司的市场和利润被体外公司所侵蚀,最后虽以达能退出结束,娃哈哈诉以“民族品牌”的策略也大获成功,但事件还是以不为人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此后娃哈哈的发展,那就是娃哈哈的体外公司,越来越壮大。
这些体外公司,要么是宗馥莉负责的宏胜系,要么是其他投资平台所搭建起来的代工网络,要么是离岸资本所主导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娃哈哈集团与体外公司,是弱枝强干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在宗庆后生前能够被默认并且形成股东之间的“共识”,肯定是基于税收等多方面的考虑。只是,影子安排和隐形控制,这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控盘能力,是无法像血缘一样传承下去的。
平衡在宗馥莉“接班”之后被打破,股权继承存在变数,公司控制权也变得微妙,而国资的角色和话语权,也一再被舆论场反复提及和讨论,形成新的变量。不同力量的交织缠绕,将娃哈哈最终推向何处,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信托与保单
争产背后,“二代”接班和财富传承这种自带流量的话题,顺势成为社交币,也使得家族信托和保单这样的金融专业词汇,成就了一场大型全民科普运动。
家族信托首当其冲。新闻刚出来时,人们错愕于号称风险隔离的家族信托被轻易击穿。但随着更多信息被报道出来,尽管真相依旧扑朔迷离,但大家倾向于认为这个信托尚未完全建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至于信托账户被认为是从属于企业的资金账户。
事实上,财富传承除了信托,还有保单这种方式。几个月前,汇丰保险香港签发了一张价值2.5亿美元的人寿保单,成为“史上最贵保单”。毫无疑问,这张保单是用来传承财富的,保单所具有的税收筹划、隐私保密和债务风险防范等优势,也让其更加高效。
当然,在财富传承的过程中,信托和保险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选择,而更多是两者的交叉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是风险隔离还是杠杆作用,都确保财富传承合法合规地传递下去。
财富传承有专业的金融工具和机构保驾护航,但民营企业“二代接班”就无规可循,萧规曹随和改旗易帜都是方法论,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成王败寇”。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随着“创一代”的渐次退休,职业经理人接班也好,如美的,家族子女接班也罢,如娃哈哈,无论是更信赖老一辈的商业直觉也好,还是更加倚赖经过大学科班教育的“商学院思维”也罢,千差万别,千言万语,其实就是一句话,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没有谁的时代,只有时代里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