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财险十周年波澜跌宕:股权局势待破,高管接连“出走”
6月份总经理辞职,7月份唯一的副总又离任,如今,这家“宝能系”险企在股权拍卖的路上又遇变故。
近日,前海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从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获悉,公司股东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钜盛华”)所持有的公司20%的股权,因案外人对法院的执行行为提起了执行异议,该股权拍卖已中止。
原以为可以借股权拍卖寻到扭转乾坤的突破口,找到“下家”来打破股权格局,现在又将面临变数。
一边是高管不断流失,一边是股权问题悬而待解。新任董事长自年初上任后,前海财险就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让公司的十周年收官战蒙上了一层阴影。
股权再添变数
前海财险,2016年5月19日开业,已步入第十个年头。该公司的成立,由于股东钜盛华的存在而备受市场关注,从业务层面来看,前海财险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多数时间较为沉寂,仅仅因股东方面的问题几次登上行业新闻榜单。
细看当下的前海财险,股权结构较为特别,目前五大股东各持有20%的股权,不过各家股东持有的股权状态不一。根据前海财险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前海财险57.9%的股权处于被冻结状态。目前来看,仅有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所持20%股权算得上正常持股。
具体而言,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20%的股权已被冻结第六轮,冻结日期截止到2028年3月4日;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17.2%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为2023年9月11日至2026年9月10日;凯信恒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0.7%股权被冻结,首轮冻结期限为2024年12月10日至2027年12月9日;深圳建业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被冻结,且已被第三轮冻结,冻结截止日期到2027年7月9日。
今年6月,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曾挂出前海财险20%股权被拍卖的消息,根据公开信息,北京金融法院要于2025年7月21日公开拍卖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财险20%股权,起拍价定为3080万元,较4400万元的评估价折价30%。
折价拍卖股权,其实是钜盛华为了偿还债务。北京金融法院发布的委托书显示,此次拍卖是因执行中融人寿与钜盛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债务纠纷所引发。此前,钜盛华旗下的资产已有被拍卖的案例,如今年2月,前海联合基金30%的股权以3766.22万元的价格被上海证券拍下。而前海财险这部分股权一波三折,又起波澜。
值得一提的是,除超50%的股权被冻结外,前海财险的股东还曾欠过前海财险的保费。前海财险曾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及其相关方因其流动性问题,短期内无法足额缴纳拖欠保费。经公司与各方充分沟通,制订了股东及其相关方合计应收保费1.2787亿元的重组方案。
今年年初,前海财险发布的重大关联交易再指出,公司股东及其相关方因所拖欠保费形成的9694万元债务,已于2023 年12月完成了债务重组,该笔债务已转移至关联方扬州市宝能置业有限公司,但截至2024年12月,扬州宝能未能履行债务偿还义务。
为了化解上述应收账款可能衍变为坏账的风险,前海财险再次进行资产重组,扬州宝能将其欠付前海财险的债务转移至新债务人深圳鸿兴莱华酒店有限公司,后来深圳鸿兴莱华将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和瑞泽商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为交易对价用于抵债。目前来看,天津和瑞泽已归于前海财险旗下。
高管频频“出走”
除股权方面的不如意外,前海财险还面临人员方面的“流失”,这对于前海财险经营方面无疑是压着的一根稻草。
据悉,自今年年初开始,前海财险在人事方面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先是董事长更换,霍建梅获批出任前海财险新一任董事长,后来前海财险的关键人物相继卸任。
例如,今年一季度,前海财险元老级人物郭阻尼卸任董事会秘书,仅保留董事职务;6月10日,在前海财险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执行董事郭阻尼辞职的议案》,郭阻尼又辞去了董事职务;6月13日,前海财险发布公告称,李功霓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霍建梅担起临时负责人;7月份,前海财险更新高管名单,唯一的副总李玮玮也悄然退出。
如此密集的人事变动,曾经在前海财险上演过,那还是2021年。资料显示,2021年一季度,前海财险原副总经理陈晓燕离职;2021年8月,前海财险首任总经理张云飞辞职;2021年四季度,已在前海财险任职五年的资深副总李军、张炯也相继离职。当时,副总就只剩李玮玮一人,也未进行补位。
随着李玮玮的离职,前海财险副总经理处于空白。就前海财险当下看,除董事长霍建梅代行总经理职权外,管理团队仅剩三人,包括审计责任人王占军、合规负责人胡晟及总精算师楠笛。其中,王占军为公司“元老”,自2016年公司成立任职至今;胡晟则是在2022年4月接任合规负责人;楠笛为最新加入的成员,2024年7月出任总精算师一职。
也就是说,当下前海财险管理层,缺少了直接与业务经营有关的高管,而这对前海财险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业内关心的方面。
当然,在人员离开的同时,前海财险也有“新血液”进入。在前海财险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关于选举崔咏灿女士担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其任职资格还需监管批准。
十年收官战如何打?
这样的人事变动背后,折射出前海财险的动荡。无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动出走,对于前海财险经营的稳定性、策略的连续性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现在正处于成立十周年的关键期。
无论如何,董事长代行总经理职责后,这位保险“老将”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首先是经营层面,前海财险连续亏损多年, 2016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1.33亿元、-2.21亿元、-1.3亿元、-0.72亿元、-0.18亿元、0.23亿元,-0.89亿元、-1.12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其保险业务收入为3.23亿元,净利润为-0.19亿元。除2016年、2022年实现盈利外,其他年份前海财险皆为亏损。
不仅如此,前海财险偿付能力长期处于不达标状态。自2022年一季度起,前海财险的风险综合评级就由B类下调至C类,至今已连续12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维持在C类。前海财险解释称,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为由于经营尚未实现盈利而导致实际资本逐渐损耗。最低资本方面,随着业务结构和业务规模的优化,预计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将会逐步下降,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则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若业务品质和经营改善程度无法达到预期,可能会导致实际资本下降,进而偿付能力可能也会面临进一步下降的风险。
为此,未来如何走出亏损泥沼,如何扭转偿付能力不达标的状态,是摆在前海财险及新董事长面前最直接的挑战。
其次是资本方面,前海财险半数以上的股权被冻结,寻求股东增资面临重重困难,反而在经营稳定性方面,股东还拖起了后腿,未来引战增资将成为前海财险寻求资本支持的重要渠道,而面对越来越谨慎的资本方,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当然,前海财险的当务之急是补齐管理层,稳定公司经营才是头等大事。从前海财险的愿景来看,目标是“快速成长为中国财产保险行业中,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型企业和新锐力量”,目前来看,需要解决的难题并不少。
尤其2026年,前海财险将迎来建司十周年,如何十年磨一剑,打响一场“翻身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