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调研|保险如何融入社会治理大局?中国人寿打造“山西样本”!
左手吕梁,右手太行。一直以来,山西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也被称为“三晋大地”,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正值盛夏,中保新知走进这片既有人文印记又充满烟火气息的沃土。通过深入基层的调研走访,我们观察到,“三晋大地”上鲜有人知的是,作为社会的稳定器与经济的减震器,保险业正扮演着赋能社会治理,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的重要角色,作为金融央企的“排头兵”,中国人寿便是当中的一员。
从构建道交救助基金规范管理“国寿模式”,到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站,再到落地林险“五个一”综合服务方案,中国人寿正通过创新服务机制与服务模式,扎扎实实地将自身融入到社会治理大局。
下面,就跟随我们的调研脚步,透过中国人寿这些实践侧影,感受其如何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落到实处、细处。
侧影一
道交基金效能凸显
五年救助2.3万家庭
2025年6月24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对于63岁的刘爱珍及其家人来说,却经历了一场意外交通事故,与死神擦肩而过。当日上午9时30分,临汾市五一东路孟庄街十字路口,吴某某驾驶的机动车在转弯时,因视线盲区与刘爱珍驾驶的电动车发生激烈碰撞,刘爱珍被当场撞飞数米,陷入深度昏迷。
生死攸关之际,幸运的是,道路交通救助基金为伤者刘爱珍架起了生命守护的桥梁。据了解,尧都区交警大队李仁智在接到事故报警并火速达到现场后,与道交基金工作人员马上启动了“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救助基金绿色通道。在临汾市中心医院经过长达五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最终刘爱珍脱离了生命危险。“多亏绿色通道的及时启动和快速响应,让我们顺利完成这场高难度手术。”主刀医生疲惫却欣慰地说。
事实上,刘爱珍的救助案例,只是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提供救治保障的一个缩影。据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山西省分公司总经理唐勇介绍,自2019年8月,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受托运营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来,五年多的时间累计救助2.3万个交通事故困难家庭,垫付资金超7.16亿元,推动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下降至2.44%,有效化解了“因伤致贫、因责上访”等矛盾。
中保新知调研发现,作为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管理人,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充分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力求最大化、最优化地提升道交救助基金的救助效能。譬如,面对道交救助基金成立之初申请审批流程繁琐复杂等痛点,该公司积极运用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助力道交救助基金在救助过程中更加畅通高效。
具体举措上看,在队伍建设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依托强大的服务网络,在全省配备144名救助服务专员,构建起了省、市、县三级专业队伍,主动对接公安交警、医院,打造覆盖全省的服务矩阵,形成“30分钟”生命急救圈;在制度建设上,作为央企驻晋单位,运用企业管理经验,通过精细化流程管控、标准化制度设计,构建起规范高效的救助服务体系;在科技赋能上,凭借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力,创新研发“掌上救助”系统,让数据线上跑,群众少跑腿。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道交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王卉还向中保新知介绍,2025年,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提出建设“警医保”服务站,即:在医院窗口设立救助服务站,减少伤者家属在事故发生地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救助服务围着伤者转,实现“一窗办理”,目前,已在全省8个地市医院窗口设立10个服务站。
显然,作为道交救助基金的管理人,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不仅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更通过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让道交救助基金这笔“救命钱”更好地畅通流转、高效发力。创新推出的“预担保、先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模式,经过多年优化发展,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道交管理模式。
除山西外,中国人寿还积极参与山东、陕西、浙江等省市的道交救助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14.6亿元,追偿7.45亿元,追偿28243起,救助36463人。
侧影二
打造“百区百镇”项目
丰富金融服务内涵与外延
在这次山西之行的实地调研中,中国人寿匠心打造的“百区百镇”综合金融服务项目令人耳目一新,彰显了金融保险服务的温度感和人情味。
所谓“百区百镇”综合金融服务项目,实则是中国人寿以“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生态建设”为核心,依托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社区现有物理网点,通过深度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的一批能够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的站点。据悉,目前,“百区百镇”综合金融服务项目已覆盖山西全省68个县域、100个乡镇社区。
距离太原市中心约30公里的清徐县徐沟镇就有这样一个设在百姓家门口的便民服务驿站,目光所及之处我们能够鲜明地感受到,尽管这所驿站的空间不大,服务内容却颇为丰富。据介绍,驿站融合了“三农”服务、警保联动、道交基金等多元内容,能够提供产寿一体化的保险服务,此外,便民服务驿站还提供饮水机、医疗箱、微波炉等便民设施,切实满足群众日常需求。
无论是炎炎夏日,想要喝口水解渴的环卫工人,还是午间盼着吃口热乎饭的快递小哥,抑或上下学途中临时有事想要找个安全处所暂时托管孩子的家长,都能在这处便民服务驿站得到及时帮助。点滴日常中,这样的贴心之举或也能让老百姓更真实地感受到金融保险服务的温度和力度。
“山西的‘百区百镇’这个项目,核心是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过去产险寿险服务分级分散,老百姓办业务要跑多个地方。中国人寿整合了寿险和财险乡村服务网点资源,通过网点共建、队伍共管、资源共享,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中国人寿综合金融一体化服务。”谈及“百区百镇”综合金融项目启动的初衷,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互动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其实,“百区百镇”不仅是便民服务站,如今也成为中国人寿赋能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以清徐县徐沟镇为例,2024年,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为12398户次农户提供3010万元风险保障,理赔金额125.13万元,在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中为农户们撑起“保护伞”。
与此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还推荐符合条件的村民担任寿险营销员、农险协保员,为村民提供灵活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创造1021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家庭妇女等群体实现“顾家增收两不误”。
透过“百区百镇”综合金融服务项目不难感受到,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金融央企正通过实际行动,让优质的金融保险服务真正融入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不断拓展并深化金融保险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侧影三
林险创新保障机制
破解生态保护难题
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那么,在生态治理与自然保护方面,天然具有风险管理优势的保险业能做哪些事,发挥哪些力量?中保新知调研了解到,在山西地区,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立足金融保险机制定位提出的林险“五个一”行动实践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多方协同、多维发力的生态保护新路径。
谈及推出林险“五个一”综合服务方案的原因,唐勇坦言,山西省森林覆盖率达20.6%,森林资源虽然丰富,但在生态保障方面面临挑战,这主要体现在生态风险保障不足、社会关注度不高、风险减量管理薄弱三方面。面对这些现实难题,作为山西省林险保障的“压舱石”,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主动作为,凭借较强的资源整合、产品创新、网点覆盖广泛等优势,主动响应国家战略,针对性制定并提出了林险“五个一”综合服务方案。
据唐勇进一步介绍,林险“五个一”行动分别指的是“共建一个党建特色品牌、共启一系列公益活动、共送一份国寿暖心关怀、共建一个多维风控体系、共办一场绿色发展论坛”,这一实践方案也获得了山西省林草局的高度认同,有效促进了政企协同共同推动生态治理。
从实践路径来看,针对森林生态保障力度不足的痛点,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打破了单一公益林保障局限,推动调整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障范围扩展,率先为17620亩灌木林提供1762万元风险保障,并创新开办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责任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除了强化生态林木风险保障外,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还深入洞察到,作为守护林业资源的前沿哨兵,山西上万名护林员群体也时常面临着被动物袭击、意外天气、蜱虫叮咬等各种风险。基于此,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创新研发了“绿色卫士”专属保险,涵盖意外、中暑、见义勇为、出行及家财损失等多维风险。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为山西全省8700余名护林员提供风险保障138.45亿元,为守望青山的勇士们撑起了一把强有力的保障伞。
在提升山西省森林生态保障力度的同时,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更加突出“防重于赔”的理念,不断强化风险减量服务能力。如通过建成“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网,整合卫星遥感+铁塔监控+无人机巡检,覆盖全省90%重点林区,火灾预警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内;聘请林业专家64名,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支持等。
从“五个一”行动实践成效来看,经过前期一系列大量且持久的工作开展,如今中国人寿有效破解了山西生态治理所面临的保障单一、力量分散、重救轻防的痛点。
数据显示,在风险保障方面,2024年以来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累计为全省4028万亩林木(含商品林、灌木林)提供风险保障超441亿元,保障力度提升20%,并填补碳汇价值、野生动物致害等新型风险空白。“绿色卫士”专属保险覆盖全省16.8%护林员,累计赔付意外、财产损失27万元;在推动多元共治方面,通过开展公益植树、“不负青山不负晋”系列宣传等活动,生态保护信息触达超687万人次;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2024年以来累计投入防灾减损资金300余万元,“保险+林下经济+碳汇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被列为省级示范项目,带动了全省新增林下经济参保面积28万亩。
俨然,中国人寿财险针对山西生态治理提出的林险“五个一”行动方案,通过创新保障机制、搭建共治平台、强化风险防控等系统性工程,有效推动了山西生态保护实现从“单点突破”到“体系重构”。或许,这些实举也将为全行业参与自然生态治理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经验”。
结 语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一头连着万千百姓的生活冷暖。作为金融央企的中国人寿锚定“333战略”,不断夯实服务国计民生的根基。
正如近日中国人寿集团召开的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所要求的,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大局质效,主动加大对国计民生重点领域的保险保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质效。
目前,透过中国人寿打造的“山西样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寿正在用更精准的保障、更前沿的科技、更温暖的服务,打破保险仅是一张冰冷保单的固有认知,为守护人民美好生活,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国寿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