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家电产业要加速摆脱国补依赖症

不管接下来的2026年,国补政策是到期结束还是继续实施,对于一线市场上的所有家电厂商,都要提前做好准备:想办法摆脱对国补政策的过度依赖。

常伟 撰写

从卖产品、卖服务向卖方案,提供全屋一站式定制方案和服务的经营转型。

从线上线下全域渠道的布局和引爆,聚焦核心资源扎根优质渠道的深耕细拓。

从全年重大节假日的精准出手价格抢单,到贴近用户并洞察需求的营销服务拉通下,日促经营节奏落地……

今年以来,对于众多想急于摆脱“国补政策依赖症”的家电厂商来说,家电圈认为,接下来的市场经营,有三个核心任务:经营能力的提升、渠道布局的调整,以及经营手段的再造。还有一个关键词:扎根市场联手商家连接用户。

正如很多家电人所担忧的:去国补依赖症,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并不容易却又势在必行!这个不用过多讨论。最大的挑战在于,在摆脱“国补依赖”过程中的路径和手段,到底是什么?

首先,国补政策对于家电消费市场的提前透支效应,已经出现。从去年9月至今年6月,市场增速环比回落,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回归常态和理性。在市场下行通道中,企业还要摆脱国补依赖症,并不容易;

其次,国补政策实施以来,加速了头部厂商对于中小企业的洗牌和淘汰,加速了产业内卷和恶斗。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生存压力激增,在接下来的市场经营中很容易出现“雪上加霜”的局面。

困难多、挑战多、变数更多。但是,在家电圈看来,让很多厂商摆脱“国补依赖症”的出路和道路,并不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营能力的快速提升,补全短板

干了几十年的家电,很多企业和商家,并不懂得经营,也不会搞系统化、精细化的市场经营工作。

过去30多年,很多厂商靠的就是市场红利、消费红利、政策红利,以及渠道红利,在市场供不应求,或者供需匹配的情况下,家电厂商自然就是顺水行舟。谈不上策略,就是勤奋加聪明,以及一点运气。

这些年来,不少家电厂商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经营能力,多是依靠制造优势下的低价批发、倒货,依靠渠道分销商、窜货商等快速出货。一些家电企业甚至连产品力和品牌力都没有,只有低价的产品和追求低价货的线下渠道商。

现在的市场局面供大于求,消费下行多变,以及商业竞争持续白热化,可以说是一轮真正考验家电厂商系统化经营能力的时刻了。这种经营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营用户,二是经营客户,背后还涉及上游供应链,以及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过去很多年,家电企业是“心中有客户,手上没用户”。接下来,局面要改变:结盟客户直达用户。建立用户思维下的系统性、持续性运营能力,将硬件的产品、软性的服务,以及面向用户的营销服务能力一体化匹配。同时,还有家电与家居的跨界,以及生态资源的拉通等等,这些工作需要从0到1的突破,更需要持续性投入和付出。

第二、经营渠道的持续优化,集中引爆

这几年,家电渠道的碎片化,持续冲击着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秩序,并持续加速一线市场经营和竞争的恶斗内卷。对此,很多家电企业的市场经营者,在最近几年经历了一轮从线下实体店为主,到全面拥抱线上网店,以及十多种渠道业态双线作战,全域布局等多个阶段的动荡和调整。

随着市场环境下行,以及消费群体圈层化,还有厂商经营资源受限,很多家电企业的渠道策略再度生变:以聚焦为名义的渠道经营收缩,成为常态。很多企业要么全面发力线上,借助京东、天猫进行线下及下沉渠道批发运营;要么选择回归线下,通过区域代理商深耕当地市场;要么直接探索直营的商业新模式,强化营销服务的前置化。

简单来说,对于家电企业而言,渠道碎片化是挑战,更是机会。一是,所有渠道的全域布局,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以及产品、团队和营销的体系支撑;二是,线上与线下不同渠道的布局,必然带来渠道之间的内耗和恶斗,引发企业经营平衡难题。三是,并不是所有的家电企业,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实现全渠道的布局,还是要回归商业的原点,关注投入产出比的价值回报。

优化渠道的布局和结构,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家电圈认为,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要选择自己的战略核心渠道进行重点投入、集中引爆和突破。避免“僧多粥少”撒胡椒面式的乱投入;二是,要改善企业的经营质量,优化渠道的层级,缩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将厂商双方力量直接面向用户释放。

第三、经营模式的系统再造,提质增效

这些年来,卖产品、卖方案、卖服务,对于家电厂商来说都是一条条出路,也是整个家电产业经营模式系统再造的机会点。问题的难点在于,很多家电厂商要么缺少战略定力,没有坚持下去;要么缺少内心的自信,虎头蛇尾;要么只是逢场作戏,并未动真格。

这几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们,都在搞家电家居的一体化经营,就是为了解决家电单品的出货和利润下滑,希望通过家居产品的增收缓解家电下行的冲击;同时又借助家电的用户和渠道协同家居的销售;毫无疑问,这是一道融合共赢题,但难度在于要培养用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需要时间更需要持续投入。

同样,海尔、美的、格力、海信、方太、安吉尔等家电企业们也在搞家居家电的融合,通过进军装企、建材市场等前置渠道,将家电由标准品向非标品的经营变革,从而带动家电从装修后的选购变成装修前购买,更好地跳出单一的家电硬件产品低价竞争,转向多场景、全屋家电的经营拓展。本质上就是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持续性改善。

在整个家电产业厂商经营格局持续分化的今天,面对消费需求多元化、分层化,大家过去依靠规模优势和一招鲜策略的竞争时代结束。接下来,必须要多维度、多层次,持续化地紧盯用户需求,持续输出好的产品、内容和服务,通过全链路的效率提升和价值优化,提质增效。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