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产业未来几年的确定性机会!
在家电产业,空调是第一大品类,也是第一大机会点。无论是最近几年的小米,云米,或是追觅,还是华为旗下的鸿蒙智选,都对空调保持着高度热情和持续追逐。更不用说,大量空调行业专业企业连续多年来的扩产能、拓市场、重塑市场,都是因为看到了产业存在的持久机会。
杨嘉 撰写
增量不增利、价格内卷泛滥、国内市场洗牌加剧、厂商争夺刺刀见血,以及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陷入困境、前途迷茫且充满变数……
已经过半的2025年空调市场,对于产业的所有参与者来说,记忆深刻,甚至难忘。原因并不复杂:虽然第三方机构的监测数据都显示,空调市场今年以来的出货继续向上攀升,但是空调厂商的经营利润却频频触底,不少空调工厂的生意遭遇“史上最难”,以及不少空调经销商则陷入了“赔本赚吆喝”的泥坑之中。
那么,对于中国家电产业中规模最为庞大、参与企业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品类,空调市场未来的确定性机会,到底有没有,还有多少?家电圈认为,机会远远大于不确定性。事实上,在最坏的时代周期中,往往孕育着产业在未来最好的机会及空间。
具体来看,家电圈认为,确定性机会至少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海外市场的贴牌代工、自有品牌机会。这属于中国空调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对外释放和复制,从中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引擎;这还是基于中国企业的规模化制造能力和全链路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营能力,取代日韩欧美等企业的市场地位,从而将中国空调制造的实力和优势进一步放大。
目前,不只是海尔、美的、格力、海信、奥克斯、TCL、长虹等大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空调机会,包括美博、盈立、中汇达、韩电、康佳、创维等中小企业也在海外市场寻找空调市场的机会。目前,海外市场的拓展普遍还处在一轮方兴未艾的扩张周期,虽然竞争也开始白热化,但机会还是存在,而且优于国内市场。
二是国内市场的品牌持续洗牌、赛道品类扩容。简单来说就是大中型企业,通过淘汰一些弱小企业置换出全新的增量市场空间,实现存量中的增量市场机会把握。同时,一些空调企业还在探索从“空调到空气解决方案”的家庭定制化、套系化和非标化机会寻找,从卖空调、卖方案向卖服务的盈利模式突破。
近年来,从卖空调设备赚差价,到借助家用中央空调等非标品和家庭全屋空气解决方案的综合经营能力落地,一直是头部企业的探索方向和重点业务,只是进展相对缓慢。一方面大量空调厂商开始将非标品当作标品运营,出现了价格恶斗和乱战,虽然取得了规模增长却失去了利润的空间。另一方面不少空调厂商自身的能力短板明显,而且不思进取选择躺平发展,错失转型的机会。不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外部竞争会倒逼空调厂商内部的经营能力提优。
三是基于商业模式和渠道模式的变革红利。去年以来的家电国补政策,推动了一大批空调企业在市场上的经营变革加速度,特别是聚焦商业模式和渠道模式的优化,已经出现新的探索。简单来说,一是在商业模式上,打破空调产业长期以来的淡旺季模式,以日促取代传统的重大节假日促销,加强空调去季节性;二是在渠道模式上,削减层层批发的分销渠道,建立直达用户直卖用户的新零售体系。
目前来看,空调产业经营和发展的主旋律,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式增长,走向了精细化运营。所有空调厂商的发展红利与动力也从最初的外部政策、人口转向内部的经营、管理和提质。而直达用户的全零售本质,就是更好地提升经营效率、减少经营成本,从而向管理、向经营要增长要利润。这不只是空调业,而是整个家电产业未来的方向和出路。
最后,家电圈还要提醒所有的空调企业,不要继续想着通过地方政府的招商政策和资源,扩产能、扩市场、找政采渠道等搞投机;也不要继续想着依靠重大政策刺激消费、主流消费强劲反弹,或者空调产业迎来新的扩张周期。关键的机会,还是要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竞争手段、丰富经营工具,团结并影响更多的商业伙伴,共同探索和布局未知的商业世界。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