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行业的下一战:锁定全球优质原产地
都在说现制饮品行业是外卖大战的赢家,但总有一些长期主义者,不会囿于眼下的“以价换量”,而是始终在寻找下一个竞争锚点。
9月1日,瑞幸咖啡开启“就喝原产地节”,并推出新品阿克苏苹果拿铁,以及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生椰拿铁、茉莉花香拿铁、轻咖柠檬茶、琯溪蜜柚拿铁等现制饮品。其中阿克苏苹果拿铁采用了源自新疆阿克苏的苹果为原料。
在“就喝原产地节”期间,演员汤唯作为“原产地倡导人”回归瑞幸,成为瑞幸构建“原产地集群”故事中的高潮。
其实在深耕原产地的背后,正是瑞幸所构筑的产业链“护城河”: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实现原料品质与供应稳定性的双重保障,进而为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为满足消费者的口味进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和能量。
如果拉长时间维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瑞幸围绕原产地的布局,为正陷于激烈竞争的中国现制饮品行业,提供了另一种破局思路——用长期主义的持续落子提升壁垒,把原产地的味道和品质刻进品牌基因。而通过供应链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瑞幸咖啡或将开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竞争的下一站。
瑞幸拼图式布局原产地
近年来,瑞幸咖啡不断提速“原产地拼图”,在前瞻性提出“要喝就喝原产地”的品牌主张后,在全球优质原产地布局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行动——整合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咖啡豆原产地、在印尼“包下”专属生椰岛、深入广西横州专属茉莉花产区以及新疆阿克苏苹果原产地……其动作之迅速、布局之广泛,甚至没给友商们反应的时间。
在咖啡豆原产地的布局上,瑞幸的脚步遍布全球知名咖啡产区。2024年,瑞幸咖啡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2025年至2029年的5年内,瑞幸咖啡将共计向巴西采购24万吨咖啡豆,价值 100 亿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瑞幸最大额的咖啡豆采购计划。
除了咖啡豆大订单之外,瑞幸咖啡在热带原料领域的布局更具突破性。2025年3月,瑞幸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协议,建立“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未来五年将采购约100万吨椰子原料,获得该群岛椰子资源的独家采购权。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瑞幸生椰拿铁日均消耗50万颗毛椰子的供应链压力,更通过建立农业种植中心、提供种苗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当地椰子产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公开数据显示,生椰拿铁上市四年累计销量突破12亿杯,成为中国椰子消耗量最大的单品之一。
此次推出阿克苏苹果拿铁,瑞幸也在探索与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合作可能性。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瑞幸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产品原料库,还能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与发展,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双赢。
通过整合这些分布在全球的优质原产地资源,瑞幸成功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原产地集群”,为自身发展筑牢了根基。
供应链角逐成行业决胜关键
打价格战不如夯实供应链,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来说,眼下利益和长期主义从来都不是选择题,因为“利润就藏在供应链的效率里”。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在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GAAP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达到17.0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
同时,瑞幸二季度总净收入为123.59亿元,再创单季新高。可以说,供应链正在成为现制饮品行业竞争的决胜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成本优势与创新能力。
现制饮品行业的创新,本质是“原料风味的创新组合”,而优质原料的稳定供应,是新品持续迭代的前提。瑞幸每年推出几十款新品,从茉莉拿铁到冻冻生椰拿铁,背后是广西横州茉莉花、印尼生椰岛的原料保障——横州专属茉莉花产区能实现“当日采摘、当日加工”,确保茉莉花香的新鲜度;瑞幸推出的羽衣轻体果蔬茶,果蔬原料经190多项检测,选取经55天自然成熟的鲜绿羽衣甘蓝叶片,人工采摘后冷链控温,到工厂鲜榨完成不超过24小时。
若缺乏这种供应链支撑,新品研发往往会陷入“概念美好但原料难寻”的困境。例如部分中小品牌曾尝试推出“榴莲拿铁”,但因无法稳定获取高品质榴莲原料,最终只能昙花一现。
反观瑞幸,正是凭借“原产地集群”的原料储备,才能快速响应消费趋势。当“茶咖融合”需求兴起时,瑞幸能依托横州茉莉花产区迅速推出茉莉系列产品;当消费者对“水果咖啡”热情高涨时,瑞幸又能借助阿克苏苹果、琯溪蜜柚等产地资源快速上新,供应链的灵活性成为其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
这种来自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不仅为瑞幸筑起了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更成为支撑门店规模扩张的核心引擎。当门店数量持续增长时,这套供应链体系能通过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新品迭代的高效性,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指数级增长动能,最终确保从运营效率到产品标准化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因供应链的强支撑而形成“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的正向循环。
激活咖啡行业创新动能
在一个更广阔的具有增长潜力的竞争市场中,瑞幸的供应链优势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整个行业因瑞幸供应链驱动的创新,进入新一轮的产品快速迭代和原料品类不断丰富的发展阶段。
在行业全面竞争的阶段,瑞幸供应链已经成为新品迭代的 “助推器”,驱动行业创新节奏加快。《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较上年增长18.1%;人均年饮用数提升至22.24杯,相比上年(16.74杯)有所提升。
上述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3693亿元。按上年增速计算,预计年人均咖啡饮用量将接近30杯,但与成熟的咖啡消费市场相比,可增长空间仍然相当可观。以咖啡总量消费大国美国为例,根据全美咖啡协会(NCA)最新估算,美国成年人咖啡人均年饮用量达729.2杯,这意味着我国咖啡消费市场仍有巨大增长潜力。
在增长空间极具想象力的当下,瑞幸的“原产地标签”把供应链从采购升级为通过专属产区、直采直控与标准化前移的策略,构建供给稳定、成本韧性与品牌话语权的正循环,对现制饮品及快消行业有系统性启示。
当供应链能力成为企业的“战略基建”,行业竞争便从单一的产品比拼,升级为全链条价值创造能力的较量,这正是中国企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取胜”的核心密码。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建设,纷纷效仿瑞幸的模式,深入全球优质原产地,寻求合作机会,以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以瑞幸为代表的茶饮、咖啡企业正通过在上游供应链和原产地的出色布局,为自身发展构筑起坚固的竞争壁垒,不仅确保了产品品质的稳定与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引领着行业竞争进入新的阶段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