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空调到底抢了谁家的市场蛋糕?
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空调行业最大的亮点,当属小米空调的出货规模化增长。那么,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小米在国内空调市场上,到底抢了谁家的蛋糕?
周简 撰写
2024年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长超50%;进入2025,第一季度出货量110万台,同比增长65%;第二季度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超60%;今年上半年的出货量,基本上就逼近了去年全年的出货量,小米空调的出货规模增长,在整个家电行业引发关注的同时,也在引发不同家电品类企业的担忧及反击。
相对于当年小米手机的市场规模快速崛起,主要通过“质优价廉”抢夺了大量杂牌机、白牌机的市场蛋糕,这2年来小米空调的市场规模放量增长,又是抢了谁家的蛋糕?又是依靠什么手段和方法?毕竟,从2018年进军空调行业以来,小米空调业务真正的增长也就是在最近2年时间。相对于前5年的平淡与低迷,小米空调这2年为何市场规模这么勇猛?
这一问题,家电圈认为,答案相对复杂。一方面,是基于空调行业的竞争复杂性和发展多样性,这些年来一直有新军在空调市场抢蛋糕,小米之外就有云米、飞利浦、追觅等,还有很多白牌工厂,可以说市场空间是有的;另一方面,则是基于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迭代,他们需要新的品牌、新的选择和新的调性,这也就给一些新军带来了市场的机会和抢夺的可能。消费需求是多元化、多样性的。
从市场宏观角度来看,这一轮小米空调的规模化放量,主要是撞上了两股社会性消费变化:一是主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追求不一样的品牌和产品,更倾向于智能全屋的互联互通,让小米的空调率先在年轻人群体中得到了放量,这也是当前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二是主流消费群体的持续性降级,或者说性价比为代表的新消费全面走俏,正好让小米以新品牌抢到了这轮新消费的风口。
从市场微观的角度来看,整个空调产业的格局近年来呈现消费的“品牌化和两极分化”走势。简单来说,就是头部的品牌阵营市场稳定且优势持续扩大,但是尾部的“中小企业数量多、占比也不轻”,而且存在“低质低价”和“偷工减料”等情况,近年来一直处在发展的动荡和调整期。这也给小米这样的“大品牌便宜货”性价比经营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进攻抢夺机会。
从一线竞争的角度来看,小米品牌自带流量,进入空调行业就属于能力与资源的延伸性覆盖:一是粉丝的流量,自然流向空调,带动这一品类的基本盘比较稳定,一旦遇到消费的圈层化爆发就很容易上量;二是全屋智能家居的流量,小米米家的系统连接让自有的空调品类更容易协同。此外,还要看到年轻人之间的跟进、借鉴和分享,很容易形成一轮圈层消费。
按照第三方市场的监测数据,目前小米空调的出货规模,在国内市场占比已经达到10%,基本上对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的格局,展开有力的进攻和抢夺。一段时间内,小米空调的规模上量在市场上引发两轮热议:一是,小米在空调行业,未来会抢占谁的位置?格力、海尔或美的?似乎这将会成为行业最大的话题和热点,当然前提是小米空调能否保持这股向上突破的耐力;二是,曾经距离头部阵营最近的海信、奥克斯、TCL,接下来怎么办,是否会形成对小米的共同包围圈,从而形成“上下夹击”的竞争格局,从而步步挤压小米空调的市场空间?
上述两个问题,答案并不重要,时间一定会给出更确定的答案。但是,家电圈认为,对于空调这种全面开放竞争的行业,不管是稳居一线阵营多年的三巨头美的、格力、海尔,还是持续横盘数年的三勇士海信、TCL、奥克斯,或者是突然崛起的小米,其实在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都没有可以放松甚至骄傲的资本。特别是对于小米空调来说,一旦粉丝的红利、系统的红利逐步衰退,如何直面与空调企业的竞争与抢夺,如何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对此,家电圈认为,小米空调的规模化放量,并不可怕;这其实对于成熟期的空调产业,以及相关企业,有着正向的压力和反向的倒逼。简单来说,就是新的强有力对手出现,既能激发现有空调头部企业团队的斗志与激活,还能激发空调产业专业企业抱团竞争的凝聚力,一致对外共创新局。
第一点,在空调行业,不管是行业巨头,还是腰部企业,或是新势力、新挑战者,都不能满足于眼下的阶段性成绩与发展,必须要重构面向未来市场竞争的能力、体系和平台。简单来说,过去各种红利充斥的时代早就结束了,面向未来的新时代竞争大幕才刚刚开始。所有空调企业,都需要一切从头开始,重新构建新的市场竞争能力,才是最正确的应对。
第二点,必须要正面市场竞争,敢于竞争,甚至主动发起新的商业竞争。虽然空调行业走向成熟、空调市场竞争走向巨头化,但是竞争每天都会存在,新军每年都会出现。对于空调市场上的所有挑战者和新军们,头部企业绝对不能轻视与轻敌,必须要敢于公开亮剑,正面竞争,保持企业在一线市场的主动进攻和竞争实力,还能激活团队的潜能与进攻性,真正通过市场化、开放化的竞争,重构企业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中的竞争力。
第三点,在一个走向成熟的行业,空调企业、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虽然走向了成熟和稳定,但是对于厂商的市场营销团队来说,最害怕的就是成熟与稳定,最担心的就是一切走向了惯性,一切习惯了现状,忽视了对于新变化、新市场和新消费的敏感与紧盯。所以,突破企业发展的惯性,重构与重建新的体系、能力才是未来的机会。
声明:家电圈所有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