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的基金,焦虑的兴齐眼药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兴齐眼药(300573.SZ,下称“公司”)的资本运作向前推进。
公司公告,收到深交所出具的受理定增通知。若完成定增,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刘继东的持股比例将从近29%降至22%,但收获的将是及时的资金补充。
而矛盾点在于,公司曾靠高预期获得超350亿元的市值,后来或因预期剧烈下调,尽管其业绩保持高速增长,但机构股东的巨大变化又显露市场的巨大分歧。而且,公司核心产品将面临独家红利期的末端,如何保持高增速又可能是新的焦虑。
复杂局面的两头
根据定增方案,公司最高募资8.5亿元,发行对象最多35名。其中,6.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本轮运作既提升公司研发实力、拓宽产品管线,也能持续、稳定地回报股东。
要通过监管审核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获得机构认可并认购。毕竟,公司呈现复杂局面,一头是业绩的持续增长,另一头是市值从高位下坠。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63亿元、3.35亿元、3.31亿元,各自同比增长30.38%、97.75%、96.3%。开源证券表示,环孢素滴眼液和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下称“阿托品”)是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股价方面,2024年上半年公司市值曾突破360亿元,但下半年遭遇重挫下调。截至目前,公司市值约160亿元左右。
既然本轮定增将面向市场机构发行,那么矛盾的点也由此产生:为何高增速的业绩,无法重现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本质上,这是一场估值锚定的讨论。
9月的业绩交流会上,包括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等十多家机构参与其中。机构关注的焦点,放在阿托品的销售情况和在研产品的储备亮点。换言之,两者集合构成了公司估值的核心。
上一轮的市值高光,本质由阿托品获批上市的事件驱动。该产品在学生家长中被誉为“近视神药”,早前公司从新加坡国立眼科拿到10年研究数据的授权,并借此迅速推进国内实验临床。
然而,市场的情绪就是这么反转。之后,网络传出一份公司的交流会议纪要。其中一个争议点,在于公司没有明确答复阿托品的四条生产线是否不再连续24小时运作,进而引发投资者联想,认为产品的销售额或不及预期。
太多的猜想,发生在剧烈震荡中,之后猜测也揭晓了答案。2024年,阿托品所属的滴眼剂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106.08%。但国盛证券曾在研报中预计,该产品的当年收入有望达到15亿元。
当然,公司的估值本身就是一场智者见智的游戏,唯一能确定是游戏参与者的悄然变更。2024年,易方达、富国基金等共计三只产品还在列公司前十大股东。到了今年上半年,三只产品已不在其中,银华基金两只产品新晋入列。
阿托品红利能持续多久
股价的短期震荡是市场的情绪化表现,但长期回调或是集体的理性抉择。
今年上半年,公司滴眼剂实现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76.43%。十多家机构在调研中,就阿托品的营销细节,展开提问。
对此,公司回复已实现院内、院外渠道的广泛覆盖,专业推广人员超过五百人,销售主要来源于院内渠道,院外在近一万七千家零售药店完成铺货,同时上架京东、天猫大药房及企业官方旗舰店,明年的销售计划还没有量化指标。
考虑到阿托品的规模化销售始于2024年下半年,因此财务比较选取半年时段。2024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4.9%、80.67%,净利率各自为16.07%、28.8%。净利率的明显提升,与销售费用相关。同期,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5.6%、31.49%。
明显看出,公司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大投入建设营销团队和渠道,并今年结出果子。但公司的估值仍离高光时刻有超一半的差距,市场普遍认为,公司阿托品的独家红利期或即将转瞬即逝。
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和兆科眼科的同类竞品上市申请获受理。恒瑞医药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兆科眼科成功解决产品的稳定性问题,适用年龄范围更广。
不止如此,阿托品的替代竞争埋伏更深。新品种离焦镜片以物理方式矫正近视,在市面上对传统OK镜已造成冲击。家长为孩子选择近视防控的手段更多,而且产品的迭代也在加快。如远大医创研发的一款产品,患者依从性更高,重点针对既有品种的瞳孔散大、畏光等难题。
这里的关键词“依从性”,在调研中也被机构重点提问。公司表示,从反馈看,医生更希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一般建议三个月复诊一次,目前看大部分患者依从性尚可,尚未获得准确数据。
管线兑现道阻且长
眼科赛道的竞争,充满速度与激情。既然阿托品的独家红利接近尾声,那么研发推出新品,更加是不可待。
业绩交流会上,研发管线是机构提问第二多的话题。公司明确“现阶段重点布局眼底疾病产品管线”,包括玻璃体缓释注射液以及用于眼底疾病治疗的小分子药和生物药。
选择细分的眼底赛道,逻辑就是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将扩容市场。有机构预测,该细分赛道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增速领先全球。但盯上这块庞大蛋糕的,已挤满了各家大厂。
截至目前,罗氏、诺华、拜耳等外资长期瓜分眼底赛道市场,产品包括雷珠单抗、阿柏西普、贝伐珠单抗等。同时,外资不断开发新靶点、双靶点以加深护城河。国产厂家能与之掰手腕的,仅有康弘药业。
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0.92亿元,同比增长16.5%。公司管线的整体布局逻辑,按照“专业化、全系列、多品种”思路拓展,并围绕阿托品构建全浓梯队的系列。同期,康弘药业的研发费用2.1亿元,市值超350亿元。
归根结底,“核心产品销售+管线价值”构成公司估值的核心。一方面,前期阿托品的高预期拉升市值,但慢爆发的市场表现又令其在震荡中重估。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线兑现仍在较长的研发周期中。本轮定增,通过监管只是起步,真正考验或从机构认购开始。(思维财经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