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的货运帝国:满帮高盈利神话背后的监管暗流
《投资者网》引线 | 吴微
近日,满帮集团(NYSE: YMM)宣布将派发2025年下半年半年度现金股息,每股普通股拟派息0.0048美元,总派息额约1亿美元,这是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持续向股东回馈利润的又一举措。
财报显示,作为中国货运信息平台的龙头,满帮的毛利率与净利润率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22年至今满帮的收入与净利润也以较快的增速增长。在中国巨大的货运需求下,满帮这家数字货运平台展现出了强劲的盈利能力。
然而,就在公司业绩稳步提升的同时,满帮仍深陷"黄牛转单"乱象与"高息贷"争议的漩涡中。近期监管层密集约谈了网络货运平台,要求平台"合理收费、让利于民",这也给满帮的高利润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这家数字货运巨头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满帮成长:货运龙头练成记
满帮集团的实控人张晖,是一位在物流数字化浪潮中崛起的企业家,其职业轨迹与满帮的发展密不可分。张晖早期曾担任阿里巴巴B2B部门管理职务,因此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和物流行业经验。2013年,他创立了"运满满",瞄准货运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痛点,搭建起连接货主与司机的信息平台。
2017年11月,运满满与"货车帮"合并,成立了满帮集团;合并后不久,张晖开始出任满帮集团的董事长兼CEO,企业发展也自从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整合两大平台资源,满帮迅速成为中国数字货运领域的领军企业,并于2021年成功在美股上市。截至2025年上半年,满帮已成为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服务数百万司机和货主的数字货运平台,月均订单量超数千万单。
值得注意的是,张晖虽然仅持有满帮约10.2%的股份,但却通过特殊的股权结构,掌握着公司77.3%的投票权。这种"同股不同权"的架构,确保了张晖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力,也使他成为满帮战略方向的最终决策者。
满帮的运营主要是在做"信息撮合平台"。公司通过技术手段整合货主与货车司机资源,提供车货匹配、交易保障等服务,从而收取平台服务费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传统物流中介不同,满帮宣称其核心价值在于"去除中间环节,让货主与司机直接对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匹配效率。
得益于先发优势,目前满帮已稳居中国数字货运市场的头部位置。这种市场地位为公司带来了稳定且持续增长利润,2025年上半年,满帮实现营业收入59.39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25.13亿元,同比增长78.95%,毛利率和净利率则分别维持在67.39%和42.83%的高水平。
黄牛之困:平台治理的持久战
满帮将公司定位为"信息撮合平台",因此在实际运营中,满帮并不会对货主与司机进行过多干预,这也让"黄牛"(信息中介)问题长期困扰着公司的发展。这些"黄牛"通过注册多个账号抢占优质订单,再以低价格转卖给实际承运司机,以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转单"或"倒货"行为,不仅破坏了平台宣称的"直连"模式,更引发了一系列风险。
"郑州任先生200万五粮液失联事件"就成为黄牛问题的标志性案例。2025年8月,郑州货主任先生通过满帮平台发布运输300余箱五粮液的订单,货物价值约200万元。货物装车后,任先生发现无法联系上接单司机,平台物流轨迹信息也中断了。后续调查发现,接单司机实为"黄牛",已将订单转包给他人。这一事件暴露出满帮平台在身份审核、交易追踪方面的明显漏洞,也使公司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中。
安徽阜阳团伙案件则揭示了满帮存在的系统性风险。2023年,一个犯罪团伙通过非法获取的身份信息,在满帮平台批量注册虚假账号,利用平台漏洞实施合同诈骗,将真实货物骗取后低价倒卖。此类案件暴露出满帮在风控机制上的薄弱。
面对黄牛乱象,满帮也采取了诸多举措,以重建品牌信任。公司就曾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整治黄牛乱象,加强平台实名认证,提升公司的车辆轨迹监控技术。满帮还上线了"纠纷线上协商"功能,设立了互联网人民调解委员会,试图将纠纷解决流程规范化。
然而,轻资产的满帮,在运营中主要作为信息中介而非实际承运方,因此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平台上的黄牛问题难以根绝。天眼查数据显示,仅江苏满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满帮核心运营主体)就卷入了近2000起诉讼中,其中多数纠纷为运输合同纠纷,这也反映出满帮治理的长期挑战。
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自2021年起已多次约谈满帮,2023年更明确要求公司"落实主体责任,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并清理和规范平台内的违规行为"。监管压力下,让满帮不得不在"信息撮合"的轻资产模式与"交易安全"的重管理需求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监管争议:企业高利润模式之问
满帮收入、利润高增长,及高毛利率与高净利率背后,除了核心业务外,金融服务或也为公司的收入提供了重要的贡献。满帮通过子公司贵州货车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主体运营"司机贷"、"货主贷"等金融产品,为平台用户提供短期资金周转服务。这些业务为满帮贡献了约15%的营业收入,但同时也成为公司面临的最大争议点。
公开信息显示,满帮在产品宣传中常用"年化利率8%起"等字眼吸引用户,但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普遍在30.5%-36%之间。例如,一名货车司机通过"运满满货主APP"借款8000元,分12期等额本息还款,实际年化利率高达30.5%,远超宣传水平。司法判决文书显示,满帮旗下小贷公司与用户签订的合同中,年化利率常明确约定为36%,并附加高额逾期罚息。
面对质疑,满帮的回应却较为模糊。公司反复强调高利率情况属于"个别案例",并解释高出部分是"服务费、手续费"等综合费用,且已在合同中明确告知。然而,法院在部分诉讼中均按年化利率24%的上限判决,驳回满帮对超出部分的主张,表明其高息模式在法律上存在瑕疵。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5年6月,满帮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账面余额高达123.4亿元,在当期公司流动资产中的占比超过了50%。天眼查显示,贵州货车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25年至今,就有近百条与借贷诉讼相关的案件开庭。
2025年10月1日,《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助贷新规》)正式实施,明确要求规范催收行为,强调24%的利率红线,并严禁收取息费之外的任何费用。这或会给满帮的金融业务带来直接冲击。监管部门也已多次约谈满帮,要求其规范金融业务运营,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在小贷争议之外,监管层对平台企业的收费模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就多次强调,网络货运平台应"合理收费、让利于民"。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网络货运平台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平台降低抽成比例,保障司机合理收益。
对满帮而言,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在保持高利润水平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新平衡点。一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67.39%的毛利率和42.83%的净利率,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另一方面,监管层鼓励平台让利的政策导向,也将要求满帮重新审视其收费结构和盈利模式。
J Capital Research曾发布的做空报告中,就质疑满帮交易量的真实性,虽然公司随后声明"做空报告中的主要指控均无法得到证实",但这一事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公司高利润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满帮面临的挑战,本质是数字平台企业在追求商业价值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长期博弈。当平台从单纯的"信息撮合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型时,其商业模式、内控机制和责任边界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张晖领导的满帮而言,如何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解决黄牛乱象、规范金融业务、提升平台治理水平,将是决定公司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满帮的高增长故事仍在继续,但资本市场与监管环境的变化,已为这个故事增添了更多复杂的注脚。在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比单纯追求财务指标、追求利润更为重要,也更考验这家数字货运领军企业的战略定力与治理智慧。满帮的应对之道,或将成为行业重要的参考。(思维财经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