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达重工:技术突围打破海外垄断国产轧辊撑起钢铁产业链
作为国家级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江苏凯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凯达重工”)冲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进程备受瞩目。最新信息显示,公司已提交北交所第一轮问询回复,凭借在轧辊领域的硬核技术突破,不仅打破海外企业长期垄断格局,更成为支撑国内钢铁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关键力量,其发展轨迹堪称国产高端装备突围的典型样本。
技术壁垒筑高护城河:标准+专利双轮驱动
轧辊作为“钢铁工业牙齿”,是决定钢材质量与轧制效率的核心部件,长期以来高端市场被海外企业主导。而凯达重工通过“标准制定+专利储备”的双轮驱动,已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话语权。
公司不仅是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理事长单位,更以第一起草单位身份主导《热轧型钢轧辊》(YB/T 4906-2021)行业标准制定,深度参与《铸钢轧辊》《铸铁轧辊》等三项国家标准修订,当前正推进《轧辊近终形制造技术规范》等国标修制订,直接引领行业技术方向。专利储备同样亮眼,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拥有7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9项,覆盖轧辊材质设计、离心复合铸造、二次热处理等全核心环节。
依托技术优势,公司核心产品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92%。其研发的“离心复合铸造高速钢轧辊”,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提升3-5倍,能直接帮助宝武集团、鞍钢集团等钢铁企业降低换辊成本,成为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支撑。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从进口依赖到全球供货
曾几何时,国内高端轧辊市场被德国GP、美国联合电钢等海外巨头垄断,钢铁企业面临“卡脖子”风险。凯达重工通过持续技术攻关,逐步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如今,公司产品已批量进入宝武集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国内龙头钢铁企业的高端生产线,2023年在中国热轧轧辊市场的占有率达13.30%,同比提升34%,稳稳占据国内主流供应商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反向出海”的突破:公司已实现对2024年全球钢铁产量前十企业中九家的规模供货,包括欧洲钢铁巨头安米集团、EVRAZ,印度JSW等国际知名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2.63%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38.97%,成为少数能与海外头部企业同台竞争的中国轧辊企业,让“中国造”轧辊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研发投入夯基:锚定高端赛道持续突破
技术突围的背后,是凯达重工对研发的长期坚守。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绝对金额逐年提升,2024年研发投入超7700万元,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公司在研项目精准瞄准行业高端需求,“高钛马氏体耐磨不锈铁装配式轧辊”项目聚焦提升轧辊耐磨性与使用寿命,“装配式热轧支撑辊”项目则针对高端轧制场景优化性能,这些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端轧辊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钢铁行业向更高效、更节能的方向升级。
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凯达重工还通过引入 MES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和NCC数字化平台,构建起覆盖生产、管理、决策的智能制造体系,既提升了生产效率,也为绿色生产奠定基础,先后获评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未来规划:以创新与深耕拓展全球版图
面向未来,凯达重工将持续聚焦轧辊核心领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将深化与国内外头部钢铁企业的合作,针对钢结构建筑、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钢材轧制需求,开发更多定制化、高性能轧辊产品,进一步扩大国产替代范围;另一方面,将加快海外市场布局,优化全球服务网络,提升在国际轧辊市场的份额,让国产轧辊技术服务更多国家的钢铁产业。
同时,公司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深度融合,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践行“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责任。此外,还将加强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建设,保障技术创新的持续性,力争在高端轧辊领域持续突破,为国内钢铁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与自主可控贡献更多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