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卫大会新进展:喜忧参半

​5月18日晚18时,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以视频方式召开。大会主题聚焦于疫情的起源和责任追究,其中起源说似乎占据了国内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并未引发想象中的广泛关注,从舆情生态角度可以理解。

据《新京报》5月19日“世界卫生大会召开,打破了这三大谎言”文章报道:4月份的时候,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想在世卫组织之外,联合一些西方国家搞独立调查。其目的不是溯源而是向中国追责。

这说明,溯源和追责是两个不同的议题。

也即,媒体所指的“独立审查”是由澳洲首提、五眼联盟跟进的追责议题,在世卫大会前获100多国首肯,重在追究疫情失控责任和后续赔偿。本次世卫大会当下讨论的,是欧盟的溯源议题,目前形成一份《决议草案》。

在国内,媒体报道的澳洲追责议题暂时被欧盟的溯源议题所覆盖,但不等于追责提案已经废弃,而是在继续推进,如达到2/3支持,将启动程序。

二、应对策略:以溯源压制追责

我方一直以溯源议题来反驳和覆盖追责议题,在国内取得良好效果。现在欧盟主动挑起溯源议题,客观上配合了我方立场,并相应地进一步淡化了追责议题。如果国际社会继续专注于溯源议题而疏于追责议题,则完全符合我方利益,可为我利用。

当然也应看到,各国因为疫情损失巨大,溯源和追责决不会轻言放弃,并且迟早想要弄个明白。正因如此,欧盟的溯源议题其实是一个中长远目标,其中即包括追责。

在暂时利用溯源议题压制追责议题的同时,当未来追责议题再度来临时如何正确应对,恐怕需要认真和理性设计,而不是硬怼。

5月14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天空新闻台《新闻时间》栏目资深主持人马克奥斯汀直播在线专访时表示:“我们支持在适当时候对疫情进行回顾和总结,但必须由世卫组织牵头开展,必须是国际性的。”

鉴于国际调查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越来越难,似乎可以肯定将陷于无休止的口水战。另一方面,只要在具有国际性权威的大会上多数通过,即算法定定论。因理解歧义引发小规模冲突,也并非没有可能。

相较于溯源的不确定性,追责其实更易于达成共识,并落实和兑现,哪怕以各种常人不易察觉的变通方式。

不论溯源还是追责,哪一项都承受不起,也不能承受。

三、去世界化与去中国化

在未来一定周期中,全球疫情形势对中国并非友好,这将是国际关系中的新矛盾和新困境。如再考虑到中美贸易争端和经济疲软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叠加,内外或将面临更大考验。

外向发力受阻,唯有退而求其次内向挖潜,实现内循环。这是去世界化的逆反应:去中国化。

基层改革已无潜可挖,重启老生常谈的顶层设计,释放法治、市场、产权、舆论等制度红利,是唯一方向。

设若“修身、齐家”完成,接轨、融入全球体系,“济天下”方水到渠成。

来自:企业与法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