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让各种风险资产上演了“活久见”行情,在国际油价暴跌至负值,全球股票市场接连熔断之下,投资者一次又一次的见证历史。在这样的环境下,相较高波动资产附带的潜在亏损可能,投资者更加热衷于去寻找相对平稳的幸福。

曾几何时,这样的幸福唾手可得,随便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便能实现年化5%收益,大部分保本基金或货币基金都能轻松跑赢通胀。但今时不同往日,近几年来国内理财市场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总体趋势是打破“刚兑”,提高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匹配度。通俗地讲,就是投资者想获取什么水平的投资收益,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此外,当前的国内利率水平正处于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诸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空间。近两年货基的收益率节节下滑,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从4%到跌破2%,同期还有多只货币基金收益都跌穿了2%。复杂的经济形势导致市场利率明显下行,想继续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如此,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不会因此停止。

受困于全球疫情大爆发,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股市发生动荡,A股受此影响在今年也走出了“大涨大跌”行情,投资者寻求避险资金去处心切,“固收”成为了他们瞄准的新方向。在这种行业趋势下,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庞大的理财资金在不断地寻找替代产品。一部分希望获取较高收益率、同时能够承担一定波动性的资金,就把目光投向了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等“固收+”产品。

固收类产品有哪些?

固收,顾名思义就是“固定收益”,通常是指投资者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如债券和存单在到期时,投资者即可领取约定利息。与权益产品相比,固收产品的收益虽然不高但比较稳定,风险也相对更低,因此这类产品在整个资产配置体系中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固收类资管产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基金公司的货基、债基。它们是市场上投资门槛最低的,有的甚至低至1块钱,因此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投资品种之一。货基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期限较短,收益较低;债基则是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其期限取决于债券期限,收益相比货基来说更高些。不过目前银行理财、券商发行的公募类货基/债基的投资门槛一般都在5万。

银行理财。银行固收类理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把保本与银行划等号,是因为在理财风控方面,银行做得相对较好。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的息差利润已足够,没必要把理财资金投资到那些高风险资产中去博取收益。

信托。相比而言,信托的投资门槛最高,为100万起,但也是唯一具有资产配置属性的投资品种。所谓信托,就是受托管理他人财产,并收取管理服务费,这也是信托最主要的业务。目前,不少富人已经成立了家族信托,并成为资产增值、传承财富的主要渠道。

理财新宠“固收+”是什么?

近一年来,“固收+”一跃成为理财圈的热词。“固收+”大约出现在2016年,在资管新规逐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理财需求亟需新型的投资工具来对接——既是净值型产品,又能较大可能的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共同推动以二级债基为代表的“固收+”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有不少投资者也许会问,“固收+”到底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层意思,“固收”和“+”。“固收+”其实是一种投资策略,即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在争取基础收益的基础上,寻找多种策略中确定性较强的机会,以达到提高固收+策略下整体收益的目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这类策略下的收益主要分成两部分,即“固定收益”和“+”收益。

第一,固收打底。“固收+”里的固收,全称是固定收益,固定收益是按预先规定的利率支付的收益,固收+里的固收通常指相对收益确定性更强、风险更小的债券类资产。就类似投资于中短久期利率债和精选的信用债等纯债基金,这部分资产相当于一个基本盘,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健的基本收益。“固定收益”策略的好处是以债券投资为主,争取相对稳健的收益。即便遇到的不是A股的熊市,而是债券熊市,投资的这部分债券也能以持有到期的方式得到票面收益。

第二,“+”的部分,就是基于固定收益之上的“弹性收益来源”。“+”什么其实比较多元,具体看基金经理制定的详细投资策略和他们本人擅长的弹性领域。“固收+”策略主要面向追求稳健的投资者下的产品形态通常以稳健投资者爱好者为主,为此“+”的部分,基金经理会在控制回撤的同时尽可能捕捉确定性较强的获利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的部分既是收益,同样也是风险。债券层面之外,可以加的投资策略也不少,具体比如股票投资、打新、定增可转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等,只要能增厚收益的机会,都有可能成为固收“+”部分的策略。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的“固收+”产品,其背后“+”部分的策略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此,所谓“固收+”,简单来说就是用债券打底,再加上其他资产来增厚收益,例如投资可转债、投资股票等,保持稳健的同时追求更高收益。

国内理财市场风险日益明确,躺赚时代不再。震荡市下,资金该如何寻找“避风港”?理财新宠“固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