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猫妹最近在研究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年报。

看完数据,有不少感触,想跟大家聊聊。

猫妹看理赔报告,看到这个数据:

忽然想起之前一位保险代理人曾跟猫妹吐槽,跟一个准客户聊了好久,最后人家甩来一句,我找闺蜜买去吧,她们公司一年赔出去100多亿,不差钱儿。

保险代理人说自己被雷得外焦里内的。

猫妹能get这位保险代理人的郁闷。

因为,很多人只看到后面的数字,却没想过,赔款数量和能否获赔并没有直接联系,并不是赔款多的公司理赔就容易。

光看总金额没任何意义,只能说这家公司体量大,客户多。

但是大公司的理赔款,如果这个数字被前面的数字一平均,最后的得数是多少还是挺有用的。

​我们算一下:12600000000÷330000=38181.82(元)

这就是人均的重疾理赔金额。

不到4万元,是不是很低?

如果是得了癌症,4万元够化疗几次?够买几个月的靶向药?够弥补多久的收入损失?

但这就是目前最现实的理赔数据。

来自于在重疾市场耕耘很久,客户数量众多的大公司。

对绝大多数买了重疾险的人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买的旧版定义不合时宜,更不是没有中症轻症、没有多次赔付保障……而是保!额!太!低!

从一份调查结果中猫妹看到,不同年龄的人群对重疾险的偏好也有差异,比如中青年想对冲看病费用风险,收入损失风险,老年人则想确诊就赔,拿一笔钱。

但不管哪种偏好,其最终的指向可能都是,如果生病拿的越多越好。

结果却事与愿违,连公布这个数据的保险公司都说,重大疾病件均赔付金额3.8万元,与重大疾病治疗康复费用平均所需额度10-50万元相比,存在较大缺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部分人虽然有构筑风险保障的心,但保额都买低了。

为啥保额那么低?原因是啥呢?

● 一方面和时间有关。

随着时间推移,保额也“通胀”了。

当年觉得5万就是巨款了,现在看,真不太够了。

这个问题,想解决,除了一步到位,多投点,还有就是需要定期加保,让保额也与时俱进。

● 另一个原因,和产品的选择有关。

如果选择储蓄型、返还型的产品,有限的预算就被分走了一大部分,去理财、返还了,真正留给疾病保障的钱就只剩下小部分,高保费、低保额就出现了,也就导致最终重疾理赔到手的钱数如此之低。

这个问题,想解决,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择一些纯保障型产品,把钱花在刀刃上,尽可能用最少的成本换取最高的保额。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这里面能看出来,其实不同公司虽然总的理赔金额有高有低,但是在对比件均赔付保额的时候,反而是“中小”公司给每个客户赔得多一些。

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x康人寿,件均赔19.25万,比其他公司赔的都高。

这和x康是“新公司”有关,更和他前几年推出的几款高保额、低保费的纯消费型重疾险有关,让客户用一样的钱,买到更高的保额,这一点还是相当给力的。

再比如像x光人寿,前些年也有类似的产品出现,随着客户保单持有年限的推移,赔付量就会上来,件均赔付额也会提升。

对猫妹来说,是坚决支持大家买“纯”重疾险的,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产品来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虽然这需要大家多费点心思,但总体的花费能降低不少。

在前面的文章里,猫妹跟大家提过,人生的主要风险是病、残、死、老,看病靠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残靠意外险,死靠定寿,养老靠社保、年金险和储蓄,大家各司其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