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从温饱来到了小康时代。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加班太忙碌,过不了几年就开始买保健品“续命”,喝茶不来点枸杞就好像差点什么,对于中老年人这种现象更是频繁,甚至过节送礼都送起了保健品。买保健品吃了真的管用吗?注意这几点,谨防被忽悠!

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其实是保健食品,如果你把保健品当成了灵丹妙药,现在可就要警醒一下了,特别是当有人开始吹嘘保健品的治疗功效,这种保健品往往卖得贵还没有任何疗效。

曾经在央视“315节目”中直接公开了保健品的问题,很多保健品只是膳食补充剂,并不属于治疗疾病的药品,经过明星代言和品牌包装后,十几元成本的保健品可以卖到大几百元,从利润上来看可以说是暴利。骑牛看熊引用行业内人士的一句话:“保健品是吃了不一定有用,但是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

如果大家只是买点枸杞泡泡茶,平时花几十元买茶叶养养身体,在医生的嘱咐下吃点维生素,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本身用较小的成本来保持身体的健康,这种花费是值得的,但是生病以后靠保健品来治病,或者是想通过保健品来解决目前的癌症或者疑难杂症是不可能办到的,市面上被称为“包治百病”、“神药”等等都是忽悠人们去购买,吃再多也治不好病症,反而容易延误治病的最佳时机。

近年来我国营养保健品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300亿元,并且购买保健品的群体还在上升。这其中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主要群体,在我国空巢老人已经占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50%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以上,而老龄化的人口正在呈树状型增加。通过销售人员的旁敲侧击,平时比自己的儿女更加关心自己,难免让一些老年人情不得已进入了“圈套”。

保健品本身吃了并没有坏处,但是动辄几千多则几万的保健品,这已经是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了,甚至有一些工厂还制造了“面粉”为原料的保健品,对于购买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损失钱财。媒体报道一些老年人满屋的“神药”,不少老年人把几十年的积蓄都用在了这些药品上,其中有一些人已经是重病缠身,宁可相信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愿意去医院及时就诊,这就是保健品最害人的地方之一。

营销人员每次打电话喊“爷爷”、“奶奶”,主动上门拖地做清洁,还给一些老人做饭洗衣服,他们的举动比自己亲身的儿女还要好,慢慢的老年人对他们也有了“依赖”,比起儿女更相信他们的话。老年人每次去听课会拿回来一些鸡蛋和小米,看似占了“便宜”,过不了多久就买了几千元的保健品,可谓是“软刀子”营销让人无可奈何。骑牛看熊认为子女应该开导父母,对他们耐心讲解这其中的问题,并且多去开发一些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家中老人有事情可做,也不会闲得无聊去听保健课,多陪伴和问候父母是敬孝道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