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现如今,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

很多机构为了打开知名度,会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宣传。

前阵子,银保监会就发文提醒大家,买金融理财产品时,不要盲信明星代言。

监管的原话是“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专业性强,代言人自身如果没有辨别代言产品资质、不了解产品风险,可能产生宣传误导风险。”

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金融产品不像一般的商品,它的专业性太强了。

吃的,明星们可以试吃;穿的,明星们可以试穿;用的,他们也可以试用。

但金融产品,要关注背后机构的资质,还要关注产品本身的风险,明星们可能自己都不懂。

比如之前很多P2P平台暴雷,就牵扯进来了汪涵、杜海涛、胡军等很多明星。

一些投资者还到他们的微博下面留言,要求他们负责。

这些明星在代言之前没有做好调查,肯定有他们的责任,没有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但作为投资者,怎么可以凭他们的名气就投了呢,那不真成“脑can粉”了。

明星代言金融产品,让咱们知道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投资渠道,还有这样的理财产品,这就可以了。

但真要拿出真金白银来买,还是要对其中的风险了解清楚。

因为明星在代言之前,可能自己都没了解清楚,即使他们想了解清楚,隔行如隔山,也不一定能了解清楚。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也是明星代言金融产品的常客。

比如家庭伦理剧里时不时插播的保险产品广告,再比如电视台黄金时段的保险公司品牌广告,甚至连春晚的红包都出现了保险的影子。

比其他金融产品稍微好点的是,承保保险产品的只能是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已经经过了监管的层层筛选,才拿到的牌照,即使以后经营出现问题,还有国家的保险保障基金兜底,咱们起码不用那么担心它跑路、暴雷。

但产品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则需要格外关注:

●保什么,要去看保险条款的保障内容;

●不保什么,要去看保险条款的免责条款;

●咱们能不能买,要看年龄限制、职业限制,最重要的还有健康告知,不然稀里糊涂买了,赔的时候就可能有纠纷。

而这些,明星为保险站台时,是都不会提的。

同理,咱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保险的宣传。

首先是代理人、业务员。他们可能会给咱们做一份计划书,又或者把公司培训时的ppt截图、拍照给咱们看,说这个产品怎么怎么好。

但保险的本质是一份合同,这些计划书、ppt本身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才是最应该看的。

最多也就是咱们把这些宣传资料保存好,万一以后有理赔纠纷,可以拿出来作为他们销售误导的证据,但那不也很麻烦吗,买保险的初心是想有个保障,而不是为了扯皮。

一提到看条款,就肯定有人说没那个耐心,但起码也要把对方宣传的那些点,落实到合同里吧。

其次是互联网上的各种推送。刷个短视频,扫码付个款,就弹出来一条推送,“首月0元,免费领取XX保险”。

但是领了之后,第二个月可能就开始交钱了。

还有可能连健康告知、投保须知都没看,领了可能也没用。

总之,金融产品是很专业的,明星代言只能是打开这些产品的知名度,而不应该是咱们作为消费者去购买的主要依据,大家可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