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凡组织的延续和发展需要一个超凡的团队。一个超凡的团队是一个能自我迭代进化的团队,是支撑私募管理人持续做出业绩的有力保证。通过观察私募团队成员的配置情况,我们可以洞见一些私募管理人的运营管理、投资思路。股权混乱,员工分工模糊,投研割裂的机构是我们需要摒弃的。

除了规模大,员工数量最多的管理人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目前哪些百亿私募披露的基金经理人数居前?求贤若渴的私募机构尝试采取哪些方式留住人才,打造更好的团队?

不同于某一些私募机构,一个基金经理就是一个公司的大脑,这些团队规模较大的私募在基金经理团队的组建上更全面。一个基金经理可以不是一家公司的大脑,但他需要是一个行业的专家,深刻理解行业的周期、竞争格局、成长空间等。这样的组织结构为团队深入理解细分行业提供了铠甲。规模大的私募管理人还往往通过建立健全的投资委员会、基金经理负责制度来进行决策流程的优化。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成立于2011年的凯丰投资、2007 年的淡水泉、成立于2007年的星石投资人员配备居全市场前列。这3家私募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大——超百亿,底蕴深厚——成立时间均超过10年。

凯丰投资以宏观策略为核心策略,宏观策略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趋势的把握,以及宏观经济趋势对股票、债券、外汇以及商品等大类资产的不同影响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的投资决策。这要求管理人进行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分析判断。宏观的研究是非常细致的,对团队成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淡水泉信奉"逆向投资",认为股票市场中情绪聚集的地方不容易找到好的投资标的,公司团队更喜欢在被市场"忽略"和"冷落"的地方去"淘金",而这就意味着研究必须要更深入更全面。

星石投资团队规模也居前,这和星石投资同样崇尚深入基本面研究的投资价值观有关。星石投资创始人江晖兼具着股票和债券的大类投资背景,他曾是中国第一代公募基金经理之一,早年还参与建设了华夏基金。漫长的投资生涯使得他的风险意识更强,因此星石早期的投资理念更偏重于绝对收益的理念。而高风险收益比的绝对收益理念的践行需要一个强大团队进行支持。

在量化私募中,团队规模较大的就有幻方量化、白鹭资管、洛书投资。国内顶尖的量化私募近年来也开始抢夺基本面流派原来赚的钱,量化私募往往希望通过汇聚IT 极客与算法等领域专家,他们使用神经网络处理海量数据、建立自然语言理解、分析金融经济行为,构建大模型预测金融市场。而这样的一个组织对于人员的配备要求无疑是高的,和主观投资的管理人不同,资深开发工程师、量化策略研究员等是量化私募渴望的“贤士”。

“基金经理出圈”不仅只是一种公募行业现象,私募行业也频频发生。虽然“明星效应”在私募行业依旧显著,但也有私募并不过度依赖单一基金经理的明星效应。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23家百亿私募披露的基金经理数量超过3位。进一步挖掘披露的基金经理数量和公司投研方法的关系,我们发现,披露的基金经理数量较多的百亿私募有些采取的是更均衡的基金经理协作制,比如兼具主动管理和量化对冲两种投资模式的百亿私募基金进化论资产。

进化论资产表示多基金经理合作模式和多策略投资模式是公司团队建设和投资理念上的两大特点。11位分析师分别覆盖不同的行业和行业内的公司,例会上分析师进行路演,投委会成员赞成+无反对意见,股票才可以进入到资金池。因此,这也要求他们配备具备不同能力点的基金经理团队。

而对于不少私募而言,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如何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主人翁式的持股计划无疑为优秀的投资经理有着最大的吸引力。某新晋百亿量化私募表示,他们的近1/3的员工是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持股占到公司总股份的比例达到96%。这使得团队和公司利益高度一致,团队稳定性高。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长期激励的方式,通过让员工持股可以最大化员工的“主人翁”感,主人翁计划成为了一些私募管理人尝试留住“打工人”,充分调动优秀团队成员自我驱动的方式之一。

图片说明:某百亿量化员工持股计划

红利发放是另一种留住人才的方式。止于至善表示,他们每年公司最终利润不低于30%以上是当做红利发放给员工的,“共同富裕”的理念是他们团队相对于很多小规模私募更加稳定的原因。

除了在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下功夫。还有私募管理人致力于帮助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员实现理想来稳固团队。五年期业绩排在同规模前十,来自华南地区的一家20-50亿股票私募管理人鑫然投资表示,为了为公司留住核心人才,他们建立了资深研究员提升为基金助理的通道,尝试通过完备的晋升通道解决投研一直性的问题。

对于资深投资经理,他们获得的是类似独自创业的收益分配,公司尝试从根本上解决核心投资经理稳定性的问题。与此同时,核心基金经理是需要跟投公司产品的,这保证了基金经理核心利益和客户利益高度的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