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热爱不止于消费!

文丨华商韬略 阿 芸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京东供应链中台是个新样板。

【跑出超速度】

从产品开发到在京东、沃尔玛同步上线,只用了不到5周;

从产品上架到带动品牌销量实现同比200%以上的增长,只用了短短2天。

这是京东618期间,十月稻田与乡村爱情IP联名款系列产品,在京东与沃尔玛联合发起的京沃“新”计划中跑出的超速度。

东北品牌十月稻田有“中国大米界的超级黑马”之誉,米不像蔬果那样有苛刻的保质期,但也是越新鲜越好。速度,不仅关系到效率,也关系到品质,因此对十月稻田格外重要。

京沃“新”计划能让十月稻田跑出超速度,是因为它借助京东的供应链大中台,对线上、线下供应链进行了全渠道的整合与升级,并提出了全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京沃“新”之前的传统供应链模式里,线上线下渠道相互独立,线上销售的货要从工厂进入京东的仓,线下商超的货则要从工厂进入商超的大仓,配送也是两套物流体系。

各自为阵的供应链和物流,不但让速度被制约,还产生很多资源和精力浪费。若赶上大促,订单爆发,商家还会面临库存预测、仓网能力和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的挑战和阻碍。

而在京沃“新”计划中,十月稻田只需要把货集中送到京东指定的货仓,京东就能快速将货分至其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大体系内,并在消费者有订单时,马上匹配出最佳配送方案并借助自己高效的物流体系去完成配送,不但速度更快,也让消费体验更好:

比如,消费者在沃尔玛门店看中了一款米想买回家,但觉得太重,既可以在京东App下单,又可以让“京东到家”直接配送。甚至人还没到家,米就已经先到了。

这种供应链能力,对缺少线下资源、直接诞生于互联网的品牌商而言,就更是雪中送炭或如虎添翼。

成立于2016年的重庆奇分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个例子。

主营豆干、面包等休闲食品的奇分享,之前在拼多多等传统电商做销售,物流以自建为主。今年3月转型做起了直播带货,通过与头部主播合作后,日均单量峰值能达到1万-2万单。

订单暴增,奇分享却开心不起来:直播订单的波动性大,自建的物流不能灵活满足需要,市场上也难找到可以高效协同的伙伴。

一番周折后,公司入驻了京东物流秀山产地仓,成为其第一批入仓客户。

此后,奇分享原本的短板变成了长板:它只需把订单信息提供给京东,京东就可以替它做好后面的一切。而且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提升品质。

从十月稻田到奇分享,京东正通过供应链大中台,把自己在过去18年打造的全行业最领先的供应链能力,变成属于所有合作商家自己的供应链能力。

从此,京东的供应链能力有多强,合作商家的供应链就可以多强。

从此,商家只需专注自己的强项,做好产品、满足需求,就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增长,流程链路、供应链运转、渠道时间差等供应链难题,京东都可以去帮它完成。

【构建大中台】

“未来12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2017年,刘强东在集团的开年大会上表示,希望用下一个12年的时间把京东在第一个12年里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未来京东将变成交易+服务+技术的公司。

也就是这一年,京东开始正式构建供应链中台。

两年后的2019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首次阐释了京东零售的智能化零售路径,宣布中台建设已经完成了核心业务领域所有数据的整合。

同一时间段,旨在帮助合作品牌实现成本、效率、客户体验最优解的“物竞天择”项目正式亮相,并在项目亮相一个月内,与联合利华在浙江台州推出了试点项目,然后继续创新出了“商仓合一”等全面整合京东与伙伴商全渠道资源,实现供应链优化的创新项目。

“商仓合一”前,品牌商家在京东的供应链模式是,商家将货送到京东的中心仓,京东再从中心仓转到城市仓或者分拣中心,然后再到配送站,最后抵达C端的消费者。

商仓合一则让品牌商家通过京东物流的技术和ERP体系,让产品跳过中心仓,直接从自有仓和经销商仓发送到京东分拣中心,然后从分拣中心送达消费者。既节约转运流程与成本,也让线上流量精准分发至门店,同时还帮助品牌商打通了线上线下,形成闭环与联动。

这也让京东帮助品牌商实现了数字升级。从此,品牌厂商可以将自己线上线下的消费者数据,以及消费者反馈都掌握在手里,更好地根据需求反向定制产品,创造增长点。

以京东与联合利华商仓合一上海试点项目为例,自2020年4月开仓以来,其SKU(库存单位)动销率达到90%以上。

在此期间,京东不断升级供应链思维,继而跳出自我体系的局限——把能调动与联合的所有资源都纳入进来,从整个商业生态去思考并寻求供应链最优解,最终形成了团结一切力量合力强化体系与能力,然后将这种体系与能力让每一个参与者共享的超级供应链思维。

这也就是京东供应链大中台的核心逻辑与精髓。

这一思维下,京东持续打通和强化从需求、场景、订单、商品流通等一系列供应链能力,包括场景的打通和连接的能力、需求与供应链高效匹配的能力、订单与供应链调度管理的能力,以及商品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能力,同时还针对需要京东采购、入仓、备货的商品,持续优化着自身的选品、定价、采购及物流的调拨、库存管理等能力。

在这一思维下,京东一边与华润万家、步步高、抖音、快手等线下线上零售渠道合作,进一步强大需求侧;一边继续加强与品牌商、品牌商的经销商合作,进一步强大供给侧。

供应链中台,则像一个连接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能力,将需求侧和供给侧全面连接。

如今,仅是京东通过多场景、数智化、智能化三大核心能力为用户打造的一小时生活圈,就已覆盖一到四线超328个城市,合作超1000个商家,近5万个线下门店,业务囊括了消费品、3C数码、时尚家居、汽车用品等相关品类,配送时效实现29分钟内达。

依托这些强大的基础资源和能力,京东已通过智能运营、仓网优化、全渠道履约、C2M反向定制,创造出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1.2天”的世界级纪录,并在今年618期间,与64.3%的自营供应商实现了智能供应链协同,在200个城市实现了分钟级送达。

依托这些强大的基础资源和能力,京东也可以为消费者、商家伙伴提供更多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也正是基于这个强大的基础和能力,去年,京东提出了自己的新定位: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成为共赢链 】

京东零售CEO徐雷在今年618内部讲话中分享说:“京东零售的理想是‘卖全天下的货’和‘去全天下卖货’!”

供应链中台的能力打造,是他讲话的底气所在。

“无论是面对线上去中心化的流量场竞争,还是与抖音、快手的合作,又或者是京东零售线下自营的门店、加盟管理的门店、赋能供货的门店,没有供应链中台的能力就不可能做到‘卖全天下的货’和‘去全天下卖货’。”

有了供应链中台的强大能力,京东才能在需求和供给两端更好的发力,才能既给消费者更好的服务,也给商家更好的服务,并且让需求和供给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联合利华和京东的合作已有近十年,去年的11.11联合利华团队感受到京东平台上消费者对于新品的心智明显提升了,于是定制了一款独供给京东的清扬男士的洗发水,通过做抖音的OCPM,再将抖音的流媒体内容导回到京东的主站,最终达成了预期220%的销量。

而今年,京东的抖音小店已经上线了,联合利华产品只需直接在京东小店挂上链接就可以做销售,购买的转化也更高效。

负责此次联合利华与京东合作项目的时夏君因此说:“这两年京东的新品只要你找准,在前期去做孵化,是能在618和11.11打爆的。”

相对联合利华这类城会玩的商家,京东供应链大中台对相对欠缺数字化能力,也欠缺商品运营,更欠缺供应链能力的广大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企业来说,增值作用更巨大。

四川省眉山市以种植柑橘闻名全国,但传统种植模式无法保障品质统一,而且水果保质期短对物流的要求高,导致其柑橘产业一直缺乏整体核心竞争力。

2019年4月,京东智能城市(东坡)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地眉山,双方合作共建了眉山市农业大数据中心、京东数字农业示范中心、眉山电商生态产业聚集中心等项目。

▲眉山农业数智大屏

与个人开店“小打小闹”不同,京东乡村振兴电商服务站入驻村里以后,不仅能帮忙开通线上店铺,还能用大数据告诉村民哪些产品受欢迎,在哪些地区卖得好。

数据显示,中国特产·东坡农特产馆在京东开店两月后,线上成交额就环比增长1192%,伴随着柑橘和泡菜等农副产品的持续大卖,“东坡味道”有关的产业成了眉山经济的新看点。

最新的例子是云南咖啡。

云南咖啡品质优良,但因上游利润微薄、产业并不完善,其咖啡种植业一直停留在价值链末端。

一个月前,京东自有品牌——京造推出了挂耳咖啡产品系列,其中一个单品选用的正是云南普洱的咖啡豆,上架以来,以每周50%以上的增速高速增长。

增长的原因是,京东不但制定了新的标准,提升其品质,助其品牌行销与客群拓展,更通过供应链能力,助其实现着从“原料”到“产品”,再从“产品”到“产业”的升级。

纵观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市县级城市,几乎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率先抓住了互联网电商的红利,率先借助互联网走出当地,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

但至今,依然有很多地方,因为供应链的薄弱,停留在互联网电商的边缘,京东供应链中台在这些地方仍大有可为。

消费者有需求,产业有能力满足,京东供应链中台可以将需求和产业更高效、更全面的连接。

有连接就有了共创共享更多价值的可能,更多价值的共创与共享,则让京东供应链大中台加速成为需求和产业共赢的价值链。

【信念与使命】

对于京东来说,创造价值就是最简单的商业规律。

刘强东曾在《创京东》一书中说:“收益是波浪曲线,但价值一定是这条波浪曲线的基准线,是恒定的。”

所以,即便是大家都觉得吃力不讨好的事,京东也愿意下大功夫去做。自建物流投入大、周期长,几乎没有电商愿意自己做,而京东一做就是十几年,一路做到京东物流上市。

今年京东618期间,一直以来的“不包邮区”西藏,也实现了“当日达”。

6月9日,京东物流宣布,在西藏仓储配送中心正式启用自主研发的搬运型AGV机器人“地狼”,并同时投用100多台机,实现了大型智能物流仓首次落地青藏高原。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京东物流在西藏地区的业务布局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

2011年京东物流在西藏开通中小件配送业务,并建立多个配送站,依托京东的物流服务,很多藏区消费者第一次体验到网购的便捷;

2014年,京东西藏馆上线,包括青稞酒、牦牛肉干等西藏特产开始通过京东供应全国消费市场,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2015年,京东物流正式启动了西藏地区大件配送业务,第一台送进西藏的冰箱走了11天。

投入巨大、回报缓慢,但京东始终在坚持做最苦最难但有价值的事。

刘强东曾提出“十节甘蔗”理论,将零售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其中前五个归品牌商,后五个归零售商。

京东前十几年做的事,是在“后五节甘蔗”上加大投入。

2017年,刘强东将“甘蔗理论”升级为“积木理论”。他要求京东除了电商主业之外,要逐步将物流、数字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基础设施服务像积木一样一块块开放,让客户可以灵活选择模块,组成一个满足自身需求的新模型。

集中了物流、数字流、信息流的京东供应链中台,正是这一开放思维的开花结果。

互联网竞争步入下半场,战场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谁能够更好地赋能产业,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当“后五节甘蔗”已经足够粗壮的时候,京东开始向上“反哺”,用强大的供应链大中台来赋能品牌商和上游产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一路走来,价值导向是京东成功的基石,而放眼未来,开放共赢则是京东走的更远的核心。

整个今年的京东618,从6月1日零时到6月18日24时,累计下单金额已达3438亿元。诸多品牌的销售额都创造了双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而在今年6月1日京东超级秒杀日当天,京东秒杀C2M商品成交额环比5月日均增长22倍。6月1日-15日,京东针对Z世代打造的全新营销IP“特物Z”连续推出15场活动,其中,小米、联想、林氏木业、清扬、vivo、润百颜等品牌活动当天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过200%。

去年年底,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

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京东供应链大中台,可谓是牵住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牛鼻子。

618誓师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用“责任、价值、信念”三个词诠释了京东步入成年的新使命。他说:“京东零售理应承担更多责任,创造更多价值。让热爱不止于消费!”

牵住这个牛鼻子,让需求和供给更牛,让消费和产业更牛,是京东这样的平台公司最大的责任、价值所在,也是应该坚持的信念。

【参考资料】

[1]《2021年京东零618誓师大会》

[2]《中国咖啡新时代,京东京造的「云南答案」》新商业情报NBT

[3]《坚持做最苦最难但有价值的事,京东物流10年建成西藏智能化物流大网》金融界

[4]《京东雷动》中国企业家杂志

[5]《京东欲以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打造未来十年基础设施》晚点LatePost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