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工昌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严格控制资本涌入校外培训机构。

决议发出,先是相关中概股股价大跌,且跌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美国东部时间7月23日,新东方美股大跌54.22%,高途跌近63.26%,好未来跌70.76%,网易有道、掌门教育跌幅分别为42.81%和35.22%。

伴随着股价大跌的,是大量相关小公司倒闭,而那些知名的上市公司迎来的则是大规模的人员和部门裁撤。好未来、高途、字节跳动等都宣布了调整通知。

在好未来中高层双月会直播上,张邦鑫表示:“裁员是肯定会裁员的。能内部转岗就先转岗,不能转岗的,公司也会按照国家法律给予赔偿。”(1)

另包括新东方在内的多家企业宣布向已付费的消费者提供退费,改网课等服务。8月10日,巨人教育董事会发布致员工函称,鉴于当下公司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经董事会慎重研究决定,在转型方案未确定前暂缓一切支出行为。(2)

政策密集出台直指教育培训行业

实际上在此两个月前,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这次会议,最为罕见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明确提出来: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3)

从上述内容看出来,管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从原来的政治任务上升为国家意志。

两份文件的核心点都说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政策倾向于认为,课业负担主要来源于校内校外两方面,而为了减轻课业负担,必须双管齐下,校内毕竟是体制内,似乎发文件就可起到震慑作用,而校外的培训机构则必须下狠手,于是就有了政策的雷厉风行。

紧接着首都教育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及存管有了明确的要求。

随后教育部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为了遏止不断蔓延的校外培训,内外一起抓,对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对外教育部试图出台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等相关措施,同时降低考试压力,坚决禁止有偿补课。(4)

不出意料,政府对教育培训行业的雷霆出击,又引发了一波舆论狂欢,在这块地方,见风再使舵,下石落井者,是恒古不变的热门产业。在舆论风向标中,教育培训成了万恶之源,似乎今天教育的种种恶相都由它引起。

教育培训行业的兴起与极盛

据了解,教育培训行业最大的三个板块,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K12)以及出国培训,其中以K12教育市场规模最大。所谓的K12指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代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中小学教育,K-12是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它目前影响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现行政策所要针对的也主要是它。

其实教育培训真正大规模兴起并没有多长时间,而极盛恰在去年新冠疫情肆虐,学生没法上学的时期。

市场规模方面,2013-2018年期间我国K12市场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1.20%。2018年我国K12市场规模为4331亿元,同比增长14.20%,初步估计2019年市场规模近4751亿元。新东方2019财年财报显示,净收入达30.96亿美元,K12是增长主力。

(5)

可以看到,今天似乎已成了教育万恶之源的教育培训行业兴起还不到10年,而且一直到2019年都是低位缓慢发展,直到2020年疫情突现才爆发式增长。今天的舆论把它描绘为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罪魁祸首,并且政策对其的针对也是以此为靶点的,那么我们要问一句,它没有出现之前的2013年前,中国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轻了吗?

很显然,今天为人所诟病的教育怪相在它出现以前就已存在,而且那时人们骂的一点也不比今天差。所以教育培训行业其实是我们的而教育这些年来一直发展不正常途径中的一朵浪花,把它扑灭很容易,指望教育从此海晏河清则是幻想。

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重

当我们一窝蜂的指责教培时,我们不如好好的反思一下,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

其根源在于,在高考指挥棒下,我们的家长期望孩子考更高的分数,但又对学校的教育不满足或缺乏足够的信心,当看到有这样一种捷径似乎能够帮孩子提高成绩,尤其是看到有人在这么做,觉得自己的孩子如不这么做可能被人拉下的情况下,才让孩子进培训机构的。

这里面有这样几个问题要厘清,第一,教育培训机构是不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诱导家长参加,进而骗取他们的钱财?

资深教育人士认为,一般说来这是不存在的。因为尽管有些培训可能真存在对家长的诱导行为,但作为成人自有其判断力,而且在线教育费用通常都是在家长经济可承受范围内。

所以说,家长受骗为孩子报培训班不能说完全没有,一般说来极少。相反,对学生学业的提高,家长往往比那些所谓的专家要急得多,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教育上升渠道只有一条高考独木桥。除了把成绩提高,别无选择。而要把成绩提高,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孩子付出比别的多一些,才可能成功,而这多一些的东西只能是补课。

我们知道,不仅过去,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考是会存在的。而只要高考存在,学校就得抓升学率,老师就得想法让自己的学生考上大学。换句话说,现在是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老师想尽办法逼孩子读,学校一门心思诱孩子读,社会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架设独木桥供孩子走。

所以一切矛盾的焦点就指向了高考指挥棒。正是它的出现,才有了一系列由它衍生出的怪相。

但我们却绝对不能废除它,至少现阶段是如此。除了稳定民众情绪、附抑社会公平这些外,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从它的功用看,除了有选拔人才的作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它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功用,那就是消磨一些人的社会野心,这也是国家机器运转的需要。

这种野心往往是生活不安定的因素,具有野心的人往往颇有些能量,吸引这些人进社会主流部门,让其成为社会建设的有效力量。从表面上看,传统的独木桥测试和统包统分方式只能使一小部分人遂愿,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诱惑力,对于那些对未来前途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意者来说是一种吸引。

再回到上面所说的问题。

教培主要满足中下人群摆脱命运的需求。

教育培训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发展到今天有这样的规模,主要还是因为其需求的旺盛。而产生这种需求的自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那么这些拼命想让自己孩子参加培训的是些什么样的家长呢?

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有钱有权的家庭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这种课外大班式样的教育的,他们要么单独的一对一,要么干脆就出国了,即使不出去的,也都在最好的学区上了最好的学校里念书,犯不着送孩子到这些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里去。

那么真正送孩子去这些机构的大多是些什么样的家长呢?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大多受过一定的有相对较系统的教育,但在社会上却大多勉强够得上中产的社会中下层,生活的经历使他们比谁都更期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摆脱他们这一代人备受挤压毫无尊严与成就感的生活。可他们的身份不可能为他们的孩子构建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所以就只能指望教育。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不可能买得起那些声誉鹊起的所谓名校旁的学区房,更不用说出国了,他们的孩子大多只能上普通的学校。而他们的教育经历告诉他们,孩子所上的普通学校是根本竞争不过重点名校的,要想考试出人头地,就只有靠补课。因此校外培训实际上是中下层中产试图借助教育改变孩子命运的一次尝试。

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看清,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教育培训是家长与机构双方自动对接的结果,家长付费是一种完全自愿的,从理论上讲不应该对其进行过多的道德指责。说到底,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尤其是身处中下层中产人期望借此改善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它还被指责的更多的是,它的出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实际上是极其肤浅极其表面的。

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的根源在哪里

在学校,给学生上课的是老师,学生课业负担重不重,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态度。

中小学阶段教师群体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中小学教师按等级通常有中级(一级)、高级、特级的划分。这些划分有一些硬指标,比如班主任年限、论文发表或获奖、地市级公开课评优课获奖等,而这些有点门路的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操作的,所以中级大多数人应该都能评上,但高级却很难了,特级更不用说了。

因为高级除了前面这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条件外,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可能是海量的优秀(县里市里能手学科带头人之流称号),因为只有优秀称号多了,才能显示出与一般人的差距,所以中小学那些高级特级都是各种优秀的集大成者。

他们这么多的优秀怎么来的呢?一些有点门路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而对那些没有门路又想评的人来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拼命抓成绩,超过人家一截,这是通向优秀最后获得高级特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自己教的成绩最好呢?

对一个老师来讲,一个根本点就是是不是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这科最上心。现在的老师都是正规的本科专业出来,对教材上那点东西绝不存在弄不清楚的事,相反都可谓烂熟于心,所以课堂上内容讲解都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是课下学生对你这一科落实的效果。落实的效果又主要取决于课下学生在你这科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时间上好理解,就是你这科布置的东西比别的多。精力怎么说呢?就是你完成各科作业的质量。

一个初中生大概每天5点一刻到5点半左右到家,经过路程、吃饭、洗澡完毕大约到6点(6点半)开始作业,初三一般通常在10点半到11点(半)作业完毕。从6点到11点每天长达5各小时的作业时间,这5小时里一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专注度绝不可能一直保持,只能是呈递减趋势。

此时的他必须对所有学科作业进行一个考量,就是选择一条对自己伤害最小或者说最有利的作业路径。那么,什么叫伤害最小呢?

每个老师布置作业时都要强调不按质按量完成的后果,学生对自己各科作业做之前先有一个整体考量,他必须选择老师要求最严厉不做后果最严重的学科先做,而且要在自己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时做,才能避免这样的老师的处罚,而其他的老师也基本上按老师的性格由此带来的处罚强度的高低依次来做。也就是说,他必须在精力最好注意力最集中时先做哪一科,稍差时再做哪一科,最困倦时再应付哪一科。这一切往往不说取决于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分数高低),而是所教老师的性情禀性。简单的讲就是哪一个老师逼得紧,就花最大精力先做他的,反之亦然。

这么多老师每个人性情都不一样的,肯定是有人盯得紧,有人相对宽松一些。那么什么叫“紧”呢?就是有的老师再收到学生不合格作业后严厉苛责,罚站、罚抄、重做、抄几十上百遍,甚至叫家长。多管齐下,让学生对你怕到心底。所以下次只要一看到你这个老师,上课得打起百倍精神,回家则是条件反射式的先做你的作业,还要做的最好,时间一长,当然你教的这一科成绩会最好。

这实际上形成了经济学上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边际收益。当一个极为严苛(通常就是抓学生抓的特别紧特别到位)的老师,当他以其特有的严向学生传递一种肃杀近乎不能抗拒只能遵守的秩序后,学生在面对所有学科老师态度进行权衡时自然会选择优先遵守这个老师的秩序,这个“优先”表现在上课时听课的认真程度与下课后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而这往往是决定这一科成绩好坏的关键。

由于学生本身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他们不可能对这科老师水平包括所教的东西对自己是长远还是短期有益做一个精确的判断,他们学习上的行动往往依赖于一种根深蒂固的直觉,哪一个老师抓的最严最狠最细最认真,就听谁的,然后依次排下去。而这种时间越长,尤其是所教的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对一个老师来讲,他所教的这一科的边际收益也自然呈现递增趋势,老师间所教学生考试成绩当然也呈现明显的分野,名师与普通乃至差师的划分也就呼之欲出了。

至此如果我们把学生的时间与精力看作一个盘子,这些教出成绩好的老师通常就是切掉了那块最大块的那群人,也就是在正当名义下,以貌似合理合法形式最大限度侵占整体资源的那部分人,而这些人恰恰是中小学名师诞生的最终源泉。

这也涉及到经济学中的第二个名词:负外部性。简单的说,就是你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你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相反却受到各种物质与精神上的刺激与鼓励。如果说,市场机制下最重要的市场失败就是负外部性,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育失败其源头不在学生,而在政府运作下市场性质的老师等级区分的有效边界。

当我们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深入链接起来,不难发觉,现行教育就学生那方来讲,更接近于经济学意义上消费者对所列商品经过利害与时间考量后的理性消费,是一种基于自身利害得失的理性安排。从人性角度讲,对那些相对宽容不怎么盯的老师应付乃至敷衍,对那些时刻盯着自己不放松的名师软暴力得绝对屈从,说到底,谁狠听谁的,这本质上是一种奴性的显现。所以对今天的老师来讲,关键的不是怎么教育学生提高品性,而是驾驭奴性狠抓成绩。而那些成绩出众的名师,说到底差不多都是学生奴性的模范驾驭者。所有这些,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都是一种默许、纵容甚至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

更致命的是,这种老师唯分数论的评比间还深刻的影响到了一个老师的人格评价。学校每年至少要进行期中期末四次全市性统考。如果一个老师每次测试成绩都在倒数,就必然会使学校对你的信任度下降,会找你谈话,无效后警告,再无效后就会采取措施。一个老师只要到这样就很难抬起头了,久而久之,不仅学校,由于信息的畅通,家长很快有也会知道。如果他们的孩子分到这样的老师教,有些人会组团去交涉,甚至跑到教育局去闹。时间一长,这老师在学校甚至社会都成了个教书烂死没用的废物。

所以一个人做了老师,要生存的话,他必须拼死抓学生,搞成绩。这不仅事关荣誉、金钱,还关系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格。

这就逼迫着每个老师在自己这科都尽可能的布置作业,每个老师都尽可能让学生多花功夫在自己这科上,这样我们这些年一直高喊的给学生减负不仅没能减下来,反而越减越重。在现行教育考核体制下,哪一个老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减负,你还要不要活下去了。所以外表看起来我们的教师慈眉善目仁心普适,实则人人自危,一直处于成绩攀比的过度挤压带来的恐惧与不安中。而由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我们的学生一直处于各科的超负荷状态,学业沉重,难以喘口气来。

自此应该清楚,今天教育重症的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根本不是舆论大批特批的教育培训机构,而是目前畸形的教育评估机制造成的,但这样的教育评估机制又是由统摄一体毫无包容度的高考指挥棒逼出来的,而这样的高考指挥棒又是由目前特定的国情所决定的,一项套一项,才造成今天人所诟病的教育乱象。而人人喊打的教育培训机构只不过刚好处于风口,不幸沦为了人们的发泄对象。

打垮教培行业真能减轻学生负担?

我们今天借助政策还有舆论把校外培训机构弄垮,可以这样说,绝对不可能带来学生课业负担的丝毫减轻,断送的其实只是中下层中产家长对孩子期望补课赶上名校孩子成绩的期望。东亚的日本韩国已有了类似的例子,打击课外培训,使得有钱人家选择一对一单独培训,大多数人只能干瞪眼,可能导致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今天中国的教育就像个入赘富人家的穷女婿,谁都看他不顺眼,谁见了他都要骂几句。他气不过想找个人做点什么争取能改变点什么,某天他与对方正坐在一起吃饭商谈时,忽然冲进来一帮人,一下子将他与对方的合约撕得粉碎,然后掀翻桌子,大骂对方。说他之所以这样,全是你们这些人带坏的。

穷女婿在那里一声不吭,心说你们把人家整垮了,今后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注释:

(1)好未来、高途大裁员,一个行业开始接受现实晚点LatePost

(2)巨人教育董事会发文: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暂缓一切支出行为2021-08-1311:31:45 蓝鲸财经

(3)为中小学生减负,中央深改委:全面压减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发布时间:05-21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4)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答记者问2021-07-24 来源:教育部

(5)2020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疫情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前瞻网2020-07-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