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红星美凯龙(01528.HK、601828.SH)发布2021年半年报,披露其入股的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海尔消金”)2021年上半年业绩情况。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尔消金实现营收7.32亿元,相较去年的6.8亿元同比增长7.65%;净利润0.77亿元,相较去年的0.38亿元同比增长102.63%;实现总资产125.14亿元,总负债108.87亿元。

尽管净利润翻倍,但这一数字,在已公布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仍处于下游水平。

企查查信息显示,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由海尔集团、海尔财务公司、红星美凯龙、绿城电商和中国创新支付(现为中国有赞)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并于2018年5月获批增资至10亿元。

在主营产业务上,海尔消金针对海尔员工、合作企业员工,推出优质企业员工贷,以及普通的信用贷款。针对海尔伞下店用户,推出员工专享的“易理货白条”,用户可先购物后还款,最高额度20万元。

此前消金界曾独家报道,乘着小微贷政策东风,海尔消金也顺势推出“微店主贷”,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风控、人力等在内的一系列岗位需求(详情点击《正招人!海尔消金推出“小微贷”新品》)。

在场景业务上,海尔消金主要布局教育、医美、家电分期等场景。

其中家电场景主要依托海尔股东资源,围绕线下海尔专卖店和线上海尔智能家居用户开展服务;教育和医美场景则是公司的主战场,此前主要和助贷机构合作,充当了学霸君、平安好学、升学教育、米么金服、上海金锜镒等平台的资方。

而在当下教育分期大规模收缩的背景下,其教育分期业务难免受到波及。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海尔消金的股东,二者的消金业务一直独立经营。

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实现营业收入75.03亿,同比增长24.54%;归母净利润达17.32亿元,同比增长57.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32亿,同比增长33%;基本每股收益达0.44元,同比增长57.14%。

此外,红星美凯龙方面表示,自2021年2月5日起至2020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完毕前或募集资金到位36个月内(以两者中的较晚者为准),不再新增对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资金投入(包含增资、借款、担保等各种形式的资金投入)。

而在此之前,公司宣布已经终止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业务,将其转予控股股东红星控股。

相较于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类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牌照显然更加吃香。但不得不说,金融和实体之间很难实现融合。

比如,红星美凯龙自身一直在发力消金业务,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相关职位需求。

在其“消费金融业务总监”的招聘启事中,要求该职位“负责公司消费金融产品的策划工作,从战略规划、产品概念策划、基础平台架构、产品交互及体验流程,到客户获取, 客户持续经营与维护等全流程的产品工作”,其月薪在20-30K。

据消金界了解,此前包括苏宁、TCL、红星美凯龙的产业系平台入局消金,其业绩也大多不如人意。

依托线下场景与流量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的生态闭环,这是产业系平台当初涉足消金的初心。然而如今来看,却是形式大于内容,牌照仅仅沦为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