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决胜,渠道为王。

个人代理渠道的地位仍无法撼动,银邮代理渠道后来居上潮起潮落,专业中介渠道稳步扩张,网销新渠道正趋分化,而独立个人代理人也已生根发芽。

营销的优势,在于渠道的优势。

目前,规模最大的两大保险营销渠道就是个人代理与银保代理,双方处于拉锯战。无论是个人代理的“守卫战”,还是银邮代理的“攻坚战”,此消彼长的渠道争霸赛下,亦体现了行业发展变革的此起彼伏。

如今,当个人代理再次面临增长压力时,银邮代理能否绝地反击,再次赶超个人代理站上渠道“C位”?

2021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险企的部分数据是否给出答案?

渠道多元化

银邮代理加码

面对经济下行、人力成本增加,个人代理渠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个渠道,保险业务发展出现了分化。数据显示,新华保险这一渠道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5%,国寿同比增长2.2%,太保寿险同比增长0.7%,人保寿险同比增长-4.2%,平安寿险同比增长-5.1%。这其中,有的公司个人代理渠道的新业务在增长,有的则在萎缩,有的公司的续期则出现较大规模下滑,说明业务结构仍亟待完善。

无论如何,个人代理渠道的人力正在经历着挑战,五家寿险公司的个人代理人在上半年缩减了超过80万人。个人代理渠道的巨变,对于寿险公司战略调整带来更大的变数。

与此相比,银保渠道在上半年对寿险公司的帮忙有多大?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总保费达344.41亿元,同比增长20.7%,在总保费中占比近7.8%。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为137.23亿元,同比增长0.2%,在总保费中占比4.1%。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89.33亿元,同比下降0.7%,在总保费中占比28.8%。

人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276.76亿元,同比下降2.2%,在总保费中占比43.1%。

人保健康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56.85亿元,同比增长26.7%,在总保费中占比22.2%。

太保寿险虽然没有明确的关于银保渠道的数据,但从代理人渠道来看,占比高达89.98%,其他所有渠道占比仅有约10%。

从上市险企2021年上半年的渠道保费数据看,银保渠道虽然有增有减,但各家险企对于银保的态度不再“一刀切”,反而转向了温和的态度,多元化渠道发展的趋势逐步在各家险企中落地。

例如,中国人寿表示,会坚持“专业经营、提质增效、转型创新、依法合规”发展思路,与个险板块协同发展,着力发展银保、团险和健康险业务;平安寿险则是推动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和其他渠道协同发展;太保寿险也表示要推动渠道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中,必有银保一席之地。不过,此时的银保,与彼时的银保大有不同。

据上市险企的半年报显示,各家险企对银保渠道的业务有了明确的安排:

中国人寿银保渠道以规模与价值并重为长期目标,深耕银行代理业务,稳步推进渠道转型。

平安寿险则聚焦价值,持续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专属的“渠道+产品+科技”构建,完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储蓄、保障、养老全方面需求。同时,强化科技赋能,与银行密切合作,完善业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赋能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高素质队伍,实现银保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则强化重点渠道合作,强化期交业务发展。

人保寿险坚持推进银保渠道期交业务转型,持续压缩中短存续期等低价值趸交业务规模,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做有价值的规模。

人保健康则会进一步加强与“四行一邮”的银行渠道合作,深挖网点资源,强化队伍建设,营销优质客户,大力推动电子渠道出单,推动银保渠道业务快速发展。

争议中起起伏伏

银保受困于“内含价值”

说起银保渠道,很多人似乎都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其发展。毕竟,曾经的保费盛宴时期,银保是最大的推手。

这个诞生于市场化经济起步发展的产物,随着金融混业经营而逐渐被保险公司接纳的业务发展方式,在1996年随着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开始进入保险行业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险企所接受。

与银行签订保险分销协议,借助银行全国网点的优势积累客源,迅速做大业务。在最开始之时,银保留给行业的印象就是快速做大规模。加之2000年平安寿险率先在银行柜台推出银保产品“千禧红”(分红储蓄型),从产品属性看,以短期储蓄为主的这类产品,也将银保渠道推到了主打规模效应的路上。

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银保渠道保费收入仅4.25亿元,而到了2003年,这一数字快速攀升至764.91亿元,且占到当年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25.4%。

银保迅速做大所带来的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令众多险企看到了走捷径的希望。此后,越来越多的险企开始将业务发展重点集中到银保方面,这也促成了银保在与个人代理的“渠道争夺战”中拔得头筹。到2008年,银保终于迎来了辉煌时刻,在寿险总保费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第一次超越个人代理渠道,成为中国寿险业的第一大销售渠道。

不过,这时的银保在很多行业人眼中,已成为“有保费但无价值,有规模但无质量”的存在。虽然此后近10年,银保呈现碾压个人代理的态势,但是,在银保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如手续费恶性竞争、存单变保单等销售误导问题等。

为了遏制问题的蔓延,自2010年起,监管部门开始对银保渠道进行密集整治,如取消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驻点销售,提出“七不准”,其中包括不允许捆绑、搭售保险产品等,坚决惩治销售误导等行为。

2017年,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也就是“134号文”,这对银保渠道产生了致命性的打击。当年,银保渠道保费下降了24.7%。

2010-2017年银保渠道保费变化情况

不过,自2019年年初开始,银保渠道开始出现回升迹象。但不同于之前的莽撞前行,这次银保显得更加谨慎,且开始加码自身的价值导向。

聚焦内含价值

银保发力长期业务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保险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整体平稳。其中,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19年有一定涨幅,期交业务增长较快,市场集中度同比下降,销售队伍稳定,业务品质较好。

对于曾经陷入漩涡中的银保而言,这个时候的回归,除了要向行业展示成熟的发展模式外,还需要有内在真实的价值,让保险公司放心选择。

毕竟,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下行,全行业利差损风险增加,监管对于寿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紧箍一再收紧,根据“182号文”,监管将年金类产品法定准备金评估利益从4.025%调整为3.5%,可以看出当下保险公司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银保要逆势而上,必须要摆脱纯依附利率获得发展的状况,增加有实际内含价值的业务来促进保险公司的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为此,聚焦长期,也成为银保的任务之一。好在经过两年的调整后,银保渠道的价值有了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2020年银保渠道长期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6120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新单期交原保险保费收入2249亿元,同比增长10.9%;趸交原保险保费收入3871亿元,同比增长0.9%。

从长期险产品构成看,分红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3920亿元,同比下降2.8%;普通寿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18.2%。健康险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77.4%。

银保渠道的业务结构调整,也助推了整个人身险市场内含价值的提升。例如,2021年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首年期交保费达119.93亿元,同比增长1.1%;续期保费达222.61亿元,同比增长35.2%,占渠道总保费比重达64.64%,同比提升 6.96个百分点。新华保险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 47.02亿元,同比增长28.5%。

对于银保渠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各险企的态度不一。有的对银保说“不”,有的则对银保情有独钟,有的对待银保渠道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由个人代理独大,到开始加持银保。

正如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全表示:“不能单纯将银保渠道与个险渠道的价值率进行对比,一定要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来考量银保渠道布局,如果总是考虑眼前的效益,就像互联网公司如果因为初期亏损就不发展的话,全世界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够顺利成长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