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保险代理人:自上而下的转型,和自下而上的离弃!
11月7日,立冬日,北方大雪漫卷西风,寒气逼人,像极了保险业的处境。
“保险不好卖了”被三季报凿实,而保险代理人数量的锐减更是被拿来与新单及利润下滑反复对照,孰因孰果,如沸如羹。
代理人改革,半渡击水,到了最要劲儿的时候。时移世易,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什么都不做,其次是摇摆不定。
“清虚”与下滑
代理人“清虚”与新单保费下滑,正相关。
上半年,五大险企的代理人减少了80多万,降幅接近两成。到了三季度,国寿减少了40万人,平安减少了30万人,而其他三家或许不便于公布代理人数量。
提质增效,这是代理人“清虚”的初衷,但首先反映出来的是新单保费的放缓。几大险企都承认,代理人数量减少对新业务价值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大概是,二八效应固然明显,但长尾效应也是真实存在的,落后产能也是产能。
稳增长还是调结构?黑板上的经济学,在现实世界里,就不是简单地由A及B的逻辑推理了。最早发动寿险转型的平安,在中报的业绩发布会上重点布阵自己的代理人改革,划分钻石队伍、潜力队伍和新人队伍三级,要提高人均产能。三个月之后,新单价值和股票价值双双下滑,颇令人意外。
而且,代理人“清虚”不仅带来了新单保费的下降,同时也将此前所掩盖的矛盾暴露出来,负面出圈,更增加了转型的难度。
代理人队伍“清虚”带来的阵痛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底薪、绝大多数自担社保的代理人或许很难体面地提供高端服务,高收益对应高风险,高收入对应高品质。一个行业给出的薪酬和待遇,是该行业人员跳槽的机会成本,如果它可以很轻松地找到替代水平,这个行业就不要奢望通过加强管理来提升服务品质。
面对“新世代”
“清虚”是因为增员难以为继。人口红利渐行渐远,自保件、互保件和亲戚朋友的保单透支得也差不多了。
另一方面,代理人数量大幅下降,也并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压减所致,也有自下而上的无奈放弃。以前不做保险代理人,就要回到工厂流水线,现在则有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甚至是短视频和直播可供选择。新兴行业之间互相抢人,导致保险行业吸引力下降。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对未来可能的收益和对现在确定的损失,人们总是厌恶后者,这一人性为经济学家体察,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代理人在变,代理人的服务对象亦在变。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新世代”的崛起,影响方方面面。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浸淫互联网之中,万事不求人,遇事不决百度,买基金都能饭圈化。保险代理人,再套用以前的粗放模式,根本进不了“新世代”的圈子,遑论占领人家的心智。
把保险当理财卖,是一段时间以来相当普遍的做法。但随着监管收紧,保险姓保,这条路越走越窄。好卖的分红险和短期健康险用不着代理人,“新世代”在互联网上就能“一键搞定”。复杂的寿险和长期健康险,是真正需要代理人去提供专业、定制服务的,但反而是很多代理人所不擅长的。保险在金融市场的最大优势,不是收益率,而是保障功能,是家庭理财计划中的防御性产品,是用确定性来对冲各种不确定性。
供需畅通,服务作媒,这大概是一种愿景,而现实总被埋怨,多少年来业内念兹在兹的供需错配。同质化的产品和套路化的话术,有时总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保险既没有立住“高大上”的人设,也拖累整个行业不停往下内卷。
“穷”则思变
面对行业低迷,有人选择后退一步,再度加码银保渠道;有人选择更进一步,提速独立代理人探路。新华保险近期就在尝试开展独立代理人制度,其实对业内而言,独代并非新鲜事。
这里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独代”不是灵丹妙药,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救市不分“贵贱”,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所谓独立代理人,是与保险公司直接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与北美“一带多”不同的是,我们这里还是专属代理,强调的重点是不发展营销团队。
独立代理人的核心就是消除原有的金字塔式的代理人层级和链条,扁平化后形成新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区别以前拉人头赚佣金、赚管理费的模式。
对现有的金字塔层级的代理人队伍,大家还愿意在这个惯性中去找找增量,盘活存量。东西没坏掉就不要去修,人性如此。而居于层级高位的头部及腰部代理人精英,不会愿意看到独立代理人动自己的奶酪,即管理佣金。在现有的这种内生性扩张的金字塔层级里,这些代理人精英活得很好。任何改革的核心,都是利益如何重新分配,分配不好,就会被抵制或消解。
因此,独代能走多远,只有市场能够给出答案。穷则思变固然没错,但穷惯了也会选择躺平。
刀刃向“内”
寿险转型,是必须要做的艰难但正确的事情。险企对于高端客户和高端市场的追求,必须要有高端人才。无论是将自家代理人队伍提质增效高端化,还是将精英化的独立代理人推向前台,都意味着代理人是保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惊险一跳”。
代理人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规模为中心,这才是寿险转型的题中之义。这赚不来快钱,也没有躺赚之说,就是细水长流,拼长期,拼运营。
代理人改革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改革就有两难:动静太大就会导致现有结构崩塌,而新的自我成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动静不大就会导致现有结构的交易成本不断上升,直至市场不能承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保险越来越牵头并融入养老、医疗等大健康赛道,如何在这方面解决老龄化社会下的刚需,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和精益化的全周期管理,才能算是趟过了深水区。
最近更新
-
国寿股份新掌门接班!定调五大用人思路,白涛眼中的好干部是啥样?
理财 · 04-29 23:01
-
都邦困境,中小险企缩影?改善偿付能力获3年过渡期,努力增资坚守生命线!
理财 · 04-29 22:17
-
阳光保险启动IPO!拿“上市保险集团”新名片,献18岁"成年礼"?
理财 · 04-11 10:13
-
直面净利、股价、投资“三重关”!平安密集安抚:改革满意、坚定回购、风险可控!
理财 · 03-19 22:50
- 粮食危机再升温
- 上海复工复产下的半导体投资机会
- 突发!4大重量级利好来了,信息量太大……下周把握这一机会!
- 社融数据太差,别急,这些才是关键,热点发酵
- 高景气赛道“熄火”!指数冲高回落,后市该怎么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7日投资逻辑
- 市后亏损超两百亿的京东物流为何能市值近千亿?
- 重磅利好来了,该发钱了!!!
- 【财经早报】2022/5/16星期一
- 指数反复中孕育危机!
- 【注意明天VIP有惊喜!!】
- 0510《排股掌内功心法》
- 全国疫情反复 检测将常态化
- 这几只个股也符合龙回头战法!
- 0511《排股掌内功心法》
- 0513《排股掌内功心法》
- A股开始鹤立独行!高景气赛道回暖,还有哪些机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1日投资逻辑
- 0512《排股掌内功心法》
- 外围股市连创新低!A股独善其身,后市能否再度走高?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3日投资逻辑
- 美股止跌“大反弹”!A股还能走多远,且听我细细道来?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4日投资逻辑
- 锂电池上游“黑马”!一季度营收大增3倍,净利润大增2倍
- 降准靴子落地!主力资金密谋筹划,哪些机会要注意?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18日投资逻辑
- 低估值食品龙头!股价和估值调整60%,中期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 题材板块风格轮动过快!三大指数缩量回调,后市该如何应对?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0日投资逻辑
- 赛道股集体陨落!A股陷入加速下跌走势,如何理解市场?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1日投资逻辑
- 外贸出口受益方向
- 两市近百股跌停!三大指数加速下行,后市该如何分析?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2日投资逻辑
- 美股道琼斯指数大跌!A股继续探底,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5日投资逻辑
- 千亿龙头迎来困境反转!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增,净利率明显提升
- 高景气赛道暗流涌动!指数呈现分化模式,哪些板块在蠢蠢欲动?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9日投资逻辑
- 深证成指跌逾6%!A股行情“洗刷刷”,哪里才是底部?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6日投资逻辑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187人已购
¥1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8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3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财报前瞻 | 提质增效与长期红利并存,腾讯音乐这次又有哪些新动作?
-
京东科技港股上市失利?金融属性成关键
-
拒做代工厂!他带领中国乡镇企业做自主品牌,还收购了美国公司
-
第四届SmartProp智慧地产品质力峰会将于7月14日 在深圳召开!
-
零售消费行业分析:消费者普遍更青睐于连锁型便利店
-
日用日化行业数据分析:超七成消费者因方便、不费力而购买电动牙刷
-
成立两年单日GMV破1100万,"千千惠"让本地生活服务再添猛将?
-
新式茶饮“拿捏”年轻人,“八马茶业”们的出路在哪?
-
第十二届InsurDigital数字保险峰会即将于2022年6月23日在上海召开!
-
20220513盘前必读
-
日用日化行业数据分析:42.1%的消费者可以接受100-200元的电动牙刷
-
医疗制药行业数据分析:近六成数字健康管理平台用户的诉求在于改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