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产品将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除了存款业务外,其他理财产品都将由投资者自负盈亏。保本型理财产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对老百姓有何影响?

打破刚性兑付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从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对资管业务做了新的要求。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银行为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

1、银行理财是银行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银行理财为客户承诺保本保息,相当于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

2、以前银行理财资金存量小,业务风险并不明显,但近几年理财资金暴增,投资项目质量有所下降,金融行业乱象和隐疾随时可能爆发,如果继续承诺保本保收益,很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导致客户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3、按照金融业的规律,收益越大,风险越大,银行保持刚性兑付,令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成了低风险,而真正低风险的项目则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抬高了实业发展获得资金的难度,变相增加了实业的融资成本,实业将难以为继。

综上,国家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趋势,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尽快转变银行刚兑的固有思想,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

保本理财没了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分为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保本型)和净值型理财产品两类。

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即银行拿老百姓的钱去投资,无论投资结果如何,产品到期后,银行都会按照投资者购买产品时承诺的收益率,支付收益给投资者。

净值型理财产品,即银行根据实际投资情况,定期公布产品的净值,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固定收益率,需要自己承担投资风险,最后可能赚钱也可能亏钱。

很多老客户说自己在银行买了10多年的理财产品,从未亏损过,那是因为你买的是银行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理财风险一直都在,只是背后有银行兜底,相当于银行替你承担了理财风险。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明确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发行的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银行不再继续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而以前发行过的保本型产品也要在过渡期内逐步向“净值化”产品转型。

据银行业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已全部清零。

如今,打开各大银行的理财APP,你会发现,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会有如下提示: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投资者而言,再也不会有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了。

9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也消失了

除了保本理财没了以外,眼尖的朋友或许已经发现,9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也消失了。对此,资管新规中是这样表述的:

什么是期限错配风险呢?

简单来说,就是“短存长贷”。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这种现象除了存在于P2P行业中,也普遍存在于银行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

之前许多P2P平台为了满足投资人短期投资的喜好,将一年期的标的,拆分成12个一个月期限的标的发出,实现平台快速融资,提高人气的目的。

表面上看,将长期融资项目拆分成短期,似乎达到了投资人和平台的双赢。但实际上,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是很大的。一旦“发新偿旧”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某一期,投资者减少了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就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倒闭,投资人的钱拿不回来。

2018年,P2P平台集体暴雷,引起了监管对银行业期限错配风险的警惕,为了防范银行业步P2P后尘,资管新规严格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这意味着,以后客户将无法再买到30天、45天、90天这样的短期理财产品。

2022年,投资者该如何理财?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打破刚兑,闭眼买理财的时代已经终结,除了存款外,购买任何理财产品,都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尽快转变对银行刚兑的固有理念,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并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产品。

比如——

保守型投资者,注重获得相对确定的投资回报,但不追求高收益。可以重点关注国债、大额存单这类虽然收益很低,但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稳健型投资者,对风险的关注要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希望在较低风险下获取稳健的收益。可以重点关注政信类项目(政信定融/政信信托)。背靠政府信用,安全性高,每年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8%到9%的投资收益。

激进型投资者,在投资中注重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投资时间较长,可以重点关注股票、基金、股权投资等,高收益回报项目。

当然,如果你有钱,但工作很忙,没时间去挑选好的理财产品,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个理财顾问,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办比较靠谱。专业的理财顾问,会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及投资周期进行资产配置。对于投资者来说,省事省力又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