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概股回港热潮不减,港交所为其织好了“嫁衣”?
2022年,中概股最受人关注的信息有两个,一是股价何时集中反弹,二是回港的节奏和进度。原因众所周知,为了迎接中概股的回家,港交所也已经开启了一系列措施。毕竟,对港股而言,越多优质公司集聚,市场的活力才会得到释放。
那么,目前仍居于海外的中概股们,会如何开启新一年的回港潮呢?
回归之路拓宽后,谁有可能回港股?
中信证券曾在《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报告》中预测,未来三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其中,“龙头”是一个关键词,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规模足够大的中概股才会成为市场关注的回港概念股。
不过,2021年,港交所持续拓宽上市之路的努力,是市场有目共睹的。其中,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宣布落实放宽二次上市要求,焦点集中在三大层面:
· 取消“创新型企业”的资格限制,允许经营传统行业且没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大中华发行人
· 将拟二次上市的海外发行人的市值门槛降低:公司只需要上市5年兼市值达30亿元,或上市两年兼市值达100亿元
· 允许具有 WVR 或 VIE 架构的获豁免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可保留原架构,直接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挂牌。从而跳过“第二上市——双重主要上市”的“两步式”途径, 以更低的上市成本实现双重主要上市。
这几项规则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去年受原本规则限制的一批企业,可以开始考虑回港计划了——此前,港交所要求二次上市的标准是企业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亿港元,而且限制为创新型公司才能开绿灯。显然港交所之前制定的这几点,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和传统行业企业而言并不友好。
同时,二次上市时间快、门槛低,本身有不少公司选择这种方式,比如2021年的百度、哔哩哔哩,2020年的网易、京东。标准放宽,利好大型科技股巨头之外的中小市值公司。而架构要求优化后,选择双重上市的企业数量或许也会上升。中金公司就认为,二次上市由于无法纳入沪港通,且必须保证海外主上市地位不受损,出于对整体资金流动和安全性的考虑,双重主要上市也会成为更多公司的选择。
据港交所上市主管陈翊庭表示,港交所降低第二上市企业的行业和市值门槛,有助吸引更多不同类型公司回流港股,为期望回港IPO融资的企业提供有序且高效的便利条件。申万宏源认为,在美上市中概股有32家公司满足港股的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条件。而中金公司更为乐观,认为有35家当前已符合条件的公司和25家公司可能在未来3-5年内满足条件的公司。也就是说,未来3年内或许有60家公司满足二次上市的回港条件。
(图源:中金点睛)
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直接赴港上市的公司数量也在增加,仅2022年开年至今,就有创新奇智上市、乡村基、本森等递交招股书等事件,2021年年末成功上市的商汤更是造就了全球AI领域的最大IPO。当港交所受欢迎程度增加,排队的玩家数量增多,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公司的上市计划。
回港潮背后,港股正酝酿新变化
除了回港潮给港股带来的变化之外,港股在2022年还有两大变化,与中概股回港的意义紧密相关。
其一是2022年1月1日起,港交所的SPAC机制正式生效;其二是港交所宣布扩大恒生指数成分股数量,将在2022年中前将成分股数量增加至80只,未来最终固定至100只。
对于SPAC,美股的火热行情已经说明了其意义:纳斯达克数据显示,2021年总体IPO数量增加了88%的情况下,SPAC上市数量飙升150%,占据总体IPO数量的59%。613家IPO上市公司总共获得了1450亿美元资金,较2020年大幅增长91%。SPAC的低门槛、高效率让公司更容易完成上市流程并获得资金。
港交所此前对外公开表示:“香港引入SPAC上市制度可为市场提供传统首次公开招股以外的另一渠道,吸引更多来自大中华区、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的公司来港上市。”
而扩大恒生指数成分股,意在对优势地位的公司释放更多吸引力。保证公司估值和市场流动性维持在合理范围。股市指数就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数字。纳入指数的股票得到了编制者的承认,侧面展示其投资价值,还有望给股票带来一定的资金量,增强其稳定性。
在2021年11月19日的最新一轮季检中,恒指继纳入阿里后再度纳入二次上市京东、网易,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覆盖的二次上市标的京东、网易、百度的权重也得到提升。表明港交所有意向外界传递对优质回港上市公司的肯定。
所以,一边是开源,扩大市场规模,一边是对优质公司的肯定,尤其是赴港二次上市公司。本质上,这依然落脚于港股的估值和流动性问题。港股2021年日均成交仅1600亿港币,换手率约80%,成交超5000万港币公司仅占13%,而PB估值小于1的公司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行业龙头或其他优质公司是能够维持高活跃度和较高估值的,港交所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激活交易意愿,提振公司回港信心。当优质公司更多地在港股汇合,反过来又能带动港股整体行情向好,实现良好的正循环。再配合纳入沪港通、公司分红回购等手段,港股自然而然能够吸引更多资金形成沉淀,保证市场稳定性和流动空间。
至于这些扩大港股影响力和吸纳新股规则的变化,会不会在2022年开始转化为确定的行情,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回答。但无论如何,作为距离亚洲,尤其是中国投资者更近的资本市场桥头堡,港股的重要性必然随着创投、新经济等因素的活跃,走向进一步的繁荣。
文|港股研究社(ganggushe)
最近更新
-
5G专网、物联网两手抓,濠暻控股登陆港交所提速?
股票 · 05-17 14:02
-
叮当健康,一家非典型互联网健康公司的特殊画像
股票 · 05-16 14:51
-
数字医疗“疫”外增长,梅斯健康上市抢跑?
科技 · 05-11 15:36
-
百果园、洪九果品相继递表,水果生意有多“吃香”?
股票 · 05-11 10:18
- 0519《排股掌内功心法》
- A股鹤立独行拉升!题材板块轮番带节奏,机构在买什么?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20日投资逻辑
- 艰巨!这项数据再被下调
- Luna近乎归零,号称用算法打造的稳定币,终于露馅了?
- 全球光伏进一步向新兴市场转移,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世界第一
- 六省新首富都来自新能源!中国经济的风向变了
- 跨界地产经纪致三年年报保留意见,明牌珠宝再另辟蹊径搞“供应链金融房地产经纪”,深交所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 腾讯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3%;俄公司推出“高仿”可乐;蜂花辟谣老板亲自直播;广汽本田遭千名业主集体投诉丨邦早报
- 腾讯控股跌超7%,港股通50ETF(159712)跌超2%
- 迈点早报 | 杭州亚残运会延期;广州花园酒店博物馆开馆
- 0513《排股掌内功心法》
- 美股止跌“大反弹”!A股还能走多远,且听我细细道来?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4日投资逻辑
- 锂电池上游“黑马”!一季度营收大增3倍,净利润大增2倍
- 粮食危机再升温
- 高景气赛道“熄火”!指数冲高回落,后市该怎么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7日投资逻辑
- 上海复工复产下的半导体投资机会
- 0517《排股掌内功心法》
- 高景气赛道带节奏!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该如何破局?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8日投资逻辑
- 0518《排股掌内功心法》
- 题材板块持续活跃!指数上方压力较大,怎么做才能破冰?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19日投资逻辑
- 赛道股集体陨落!A股陷入加速下跌走势,如何理解市场?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1日投资逻辑
- 外贸出口受益方向
- 两市近百股跌停!三大指数加速下行,后市该如何分析?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2日投资逻辑
- 美股道琼斯指数大跌!A股继续探底,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5日投资逻辑
- 千亿龙头迎来困境反转!一季度净利润环比大增,净利率明显提升
- 高景气赛道暗流涌动!指数呈现分化模式,哪些板块在蠢蠢欲动?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9日投资逻辑
- 深证成指跌逾6%!A股行情“洗刷刷”,哪里才是底部?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6日投资逻辑
- 高景气赛道重振旗鼓!指数报复性反弹,可以抄底了吗?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8日投资逻辑
- 2850点攻坚战!A股市场跌跌不休,到底该怎么办?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4月27日投资逻辑
- 节中美股先跌为敬!A股能否继续上攻,还有哪些投资机会?哪些板块的机构标的值得市场期待——骑牛看熊5月5日投资逻辑
专栏推荐
-
研选 浓缩机构研究精华,提前捕捉市场风口 1187人已购
¥158.00/月 -
排股掌内功心法 股市修炼有三大要素,即方法、选股、择时。 8人已购
¥399.00/月 -
尾盘擒牛之如何选股? 学完这些方法,告别选股难! 1人已购
¥288.00/月 -
强庄集中营 板王掘金强庄集中营,热点强庄+涨停突破好股,你要的都在这! 73人已购
¥488.00/月
推荐阅读
-
外卖行业数据:35.2%中国消费者月均点外卖1-5次
-
餐饮业数据:2019-2026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分析
-
餐饮食品行业数据分析:64.5%的消费者去小酒馆喝酒的原因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
如期而遇,云上相聚,第六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正式开售线上门票!
-
一片新蓝海开启
-
价格翻40倍!让墨西哥毒枭疯狂的暴利产业,正在被中国取代
-
日用化品行业数据:66.8%的消费者关注电动牙刷的续航能力
-
影视行业数据分析:68.2%女性消费者选择观影作品优先考虑网络口碑
-
日用化品行业数据:39%的消费者3-6个月更换一次电动牙刷刷头
-
5万亿+消金助贷市场:头部缩量,中小平台在涨
-
VC掀起“瘦身”潮
-
餐饮食品行业数据分析:消费者选择小酒馆时最关注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