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7岁的林腾蛟从新加坡留学回国。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林腾蛟,回国后立志“教育兴邦,产业报国”。这一年,他在福州马尾卧龙山建设阳光国际学校,并投资兴建了福建阳光假日酒店。

27年时间里,林腾蛟家族已经将阳光控股有限公司打造成了横跨地产、金融等六大产业集团的大型投资控股集团,位列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第332位。

只是这几年位列世界500强的民营集团“风水”不好。号称广州民企“一哥”的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就在春节期间卧倒了。雪松卧倒之前,林腾蛟也步入困境。危机,还在一步步蔓延。

2月18日,林腾蛟旗下的阳光城(000671.SZ)出现了流动性紧张,两只境外债券利息未能在30日豁免期内支付,合计违约利息规模为2726.2万美元,已经构成了实质性违约,这还是林腾蛟活动后展期的结果。此外,阳光城境内债也出现展期。

阳光城此次遭遇的危机是长期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林腾蛟还能力挽狂澜吗?


走出福建

1月29日,阳光城披露了2021年业绩预告:净利润亏损在45亿元-58亿元之间。

巨亏的阳光城,已然没有了十余年前走出福建的锐气。

林腾蛟回到中国创业之初,一如其低调的性格,其企业也发展得格外稳健。回到中国创业的第一年,林腾蛟先创建了阳光假日酒店。这一步跨出之后,林腾蛟再切入到住宅地产项目。

第二年(1996年),林腾蛟便在厦门开发了首个住宅地产项目“阳光新城”。1997年,他在福州开发了阳光城小区,这也是“阳光城”地产名字的由来。

只是,如同林腾蛟发家历史格外神秘一样,其在地产领域也并不显山露水,即使在2003年借壳上市后,依然发展以缓慢著称。2009年,阳光城房地产业务营收仅仅只有13.4亿元。

担任阳光城董事局主席的林腾蛟在这一时期有些坐不住了。林腾蛟反思此前的发展思路,开始借鉴知名房企碧桂园的一些打法,其中“高周转”的打法自然不可或缺。

打法确定了,林腾蛟自然不会满足于在福建区域的深耕,便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全国化扩张。

2010年,阳光城除增加福州的多个储备项目外,同时择机拓展了广西、海南、陕西、太原等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房地产市场。到了2012年,林腾蛟继续推行“高周转、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坚持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阳光城在重点发展福州、厦门、上海及周边地区市场的同时,聚焦兰州、西安、太原等城市,多渠道、多方式地扩大区域影响。

2012年,阳光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5234.63万元,比上年度增长68.88%;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860.67万元,比上年度增长78.85%,其中,福州区域提前完成了全年近60亿元的年度销售指标,西安区域全年实现近30亿元认购总额。

此时的阳光城,兵强马壮。


频繁变更

全国化扩张,自然需要人员加盟。

繁华之下,结局或许早已写下。

林腾蛟在阳光城高速发展阶段,放权给挖来的职业经理人。然而,频繁更替的高管,给阳光城带来了隐忧。

从2010年开始,林腾蛟陆续挖来原万科地产营销总经理张海民、原龙湖运营总经理陈凯、原碧桂园联席总裁朱荣斌等业界人士。这些人从履历背景来看,自然不凡。

张海民是在2010年进入阳光城担任副总裁,此前在万科、融科智地等房地产任职,职业经验相当丰富。

陈凯则是在2012年2月担任阳光城总裁。出任这一要职之前,其曾担任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华润置地上海公司总经理以及龙湖地产执行董事、运营总经理等职。

张海民和陈凯进入阳光城后,适逢阳光城全国化扩张初期,发展势头良好。2012年底,林腾蛟也宣布了阳光城地产总部搬到上海的消息,他们想要在更大的舞台与对手起舞。

2014年是阳光城的重要节点,阳光城房地产营收达到了130亿元。而在2013年,阳光城房地产业务还只有60.5亿元。

凯歌高奏时,陈凯却随即离任。2015年1月,陈凯辞去阳光城总裁职务。阳光城董事局主席林腾蛟提名张海民为公司总裁。

陈凯离任的原因,或许是与林腾蛟的理念发生了冲撞。知情人士透露,陈凯因强硬和固执的作风与老板林腾蛟有过“多次激烈摩擦”,林腾蛟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与梦想,在多数情况下选择了“忍让”。

只是这种“忍让”并不会持续多久,林腾蛟需要一个更能执行其意图的人,比陈凯更早来到阳光城的张海民成为了选择。

如何处理好前任留下的摊子,并实现老板林腾蛟定下的目标,新任总裁张海民决定开启速购模式。在张海民接替陈凯后,阳光城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015年和2016年,阳光城完成了29宗并购。

张海民任期内,阳光城的地产业务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2015年,阳光城房地产营收达到了211.1亿元。然而,阳光城在高增长,资产快速扩张的时候,营收却在2016年出现了下滑。2016年,阳光城资产规模大幅增加:总资产达到了1204.31亿元,同比增加72%;净资产189.24亿元,同比增加38%。然而,房地产营收收入却只有193亿,比上一年减少了近20亿。对于2016年的业绩,阳光城并没有承认公司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瓶颈,而是用另一套话术来解释。2016年年报中,阳光城坦言,在经历了3年近10倍的高速增长后,进一步夯实管理内功,锤炼运营体系,降成本控费率,最终实现稳健增长。

其实这个阶段,隐患已经埋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的阳光城,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出,也需要为收并购项目收拾残局,一系列复杂棘手的问题等待着阳光城。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被掩盖。未来,大潮逐步落下帷幕,这些问题已经积重难返。

自然,张海民的位置也保不住了。2017年11月15日,张海民以个人原因为由提交了辞呈。第二天,2017年6月就加入阳光城的朱荣斌随即被任命为阳光城总裁。

激越之路

前两任总裁离任之后,新一任总裁会给阳光城带来新气象吗?朱荣斌时代,阳光城迈向了更加激越的发展道路。

入职之初,朱荣斌豪情壮志,“选择阳光城,就是我后半生的职业生涯想要追求更多的成就感。在上市公司里,阳光城的董监高严格分立,有很好的治理结构;对管理层,公司有充分授权,有足够舞台让管理层施展工作才能。”

地产大腕朱荣斌非常吸睛,只是他肩上背负的担子也异常沉重。前两任总裁,已经身体力行证明了:一切都需要用业绩来说话,老板认可的是业绩。

朱荣斌确实是一员干将。2013年5月,朱荣斌加入碧桂园,担任联席总裁及执行董事。他在任时间里,也推进了碧桂园的高速发展。

2018年和2019年,阳光城的业绩看上去不错。2018年,阳光城全口径销售金额达到1628.56亿元,房地产营收564.70亿元。2019年,阳光城合约销售金额达到了2110.3亿元,房地产营收实现了610.49亿元。只是,高速发展的激越之路,让阳光城背上了巨大的包袱。2019年阳光城净负债率为138.20%,高于上市房企平均水平。在朱荣斌的带领下,阳光城成功打造了佛山绿岛湖、福州檀境、南京文澜府等多个标杆项目。

进入2020年销售增长就已经放缓。2020年,阳光城全口径销售金额2180.11亿元,房地产营收为821.71亿元。

2020年增长放缓之际,阳光城还引入了泰康系。林腾蛟和朱荣斌意图在实力雄厚的泰康系入局之后,突破瓶颈。然而,一切最终也落空了。

2021年10月,林腾蛟对员工队伍进行了大幅调整,朱荣斌只负责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副总裁徐国宏晋升为执行总裁兼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向朱荣斌汇报。此外,还先后提拔了内部培养的陈霓、李晓冬、江河为公司执行副总裁。朱荣斌因此也就靠边站了。

2021年12月27日,泰康系用行动说话,通过大宗交易和协议方式,合计减持公司9.41%股份,减持后比例仅3.77%。泰康系以17亿元的代价选择割肉离场,而这样的结果显然让朱荣斌有些招架不住。

泰康系割肉,朱荣斌也到了告别时刻。

2022年1月5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朱荣斌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局申请辞去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长兼总裁职务,同时不再担任董事局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在担任其他任何职务。

第二天,朱荣斌在阳光城总部群里写下了告别感言:“长时间的纠结、博弈及挣扎,离职确是无奈。请大家理解,难忘过去几年,犹如一场大酒,豪情壮志,至酣至畅。”

显然,朱荣斌并不是心甘情愿地离开,离职情绪当中夹杂着太多的心酸与无奈。朱荣斌离职前后,还多次减持持有的阳光城股票,选择了亏损走人。

泰康系和朱荣斌均对目前阳光城的境况了如指掌,血亏都要离场的背后是流动性匮乏的阳光城已经撑不住了。

2月23日,阳光城又发布公告,公司未能在30日豁免期内(即2022年2月15日)支付境外债券XS2100664544利息1387.5万美元和境外债券XS2203986927利息1338.75万美元。由此,又触发了一系列交叉违约。

朱荣斌离任后,尚未公开确认接任的执行董事长和总裁。孤掌难鸣的林腾蛟能够带领阳光城走出泥潭吗?

“‘免疫力’才是最大的竞争力。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要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要提升心灵免疫力,练就一颗‘学生的心、光明的心、年轻的心。”林腾蛟在2021年的新春家书中这样写道。

作者 | Morse姐

来源 |征探财经(teccj6)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