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周钊

  过去二十年中,我国房价平均涨幅超540%,正当国家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之际,西北一座小城中全款五千元的房子却仍无人问津。

  这座小城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口油井,这座小城便是玉门。当昔日的辉煌已随资源的枯竭逐渐暗淡,人才流失严重的玉门又将何去何从?

  1939年,玉门油田勘探成功,黑色的石油汩汩流出,也象征着中国的现代石油工业从祁连山下这座小城缓缓起步,一举推翻了西方对中国“地下不可能有石油”的论断。

  解放后,新生的中国百废待兴,亟需依靠重工业提高国民生产力。玉门“宝藏”的挖掘,不仅解决了工业发展所需能源缺口的燃眉之急,更孕育了技术扎实、慷慨奉献的“铁人精神”,玉门的经济直线而上,玉门油田也成为了全玉门人的金饭碗,人人都曾想这份繁华没有尽头。

  但是,“资源魔咒”终究没有放过玉门。

  1998年,玉门油田年产量到达建国以来的低谷,玉门石油黄金时代落幕了。

  2003年,玉门作为首批典型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型,第一步便是搬迁。但那为时已晚,石油产业已占玉门经济总量的65%,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导致石油管理局移出玉门后,市属30多家企业倒闭破产。同时玉门政府需承担巨额搬迁费用,2005年政府负债1.18亿,转型之艰远超预期。

  另一方面,为快速提高GDP,玉门开始发展重工业项目,希望借助重化工业的高关联度延长产业链、拉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但是在风电产业上,较差的工业基础让本地业主无法与已建成的强大电力能源企业抗衡;农业和矿产品又由于粗加工的低科技含量,未能充分转变成经济优势。

  如此的恶性循环极大打击了玉门人对未来的信心,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年轻人纷纷出走,玉门沦为空城。

  2009年3月,玉门终于争取进入了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这为转型带来了新的转机。

  在中央支持下,基于丰富的风能资源,玉门开始发展风电及其配套产业,并捡回了石化产业优势,经济有所回升。但受限于技术发展导致的输电能力不足、系统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也为玉门风能产业带来较大挑战。不过与石油工业相比,清洁可再生的风能或将在未来成为玉门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持了30年9%的高速经济增长,背后的代价却是粗放式的消耗要素带来的资源枯竭。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玉门的兴衰也只是许多资源型城市的缩影。

  玉门的没落或许已经为人们敲响了警钟:眼前的繁华再梦幻,也要抓住转型的时机、及时培育优势可持续产业,用好国家政策。

  毕竟,不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的破局。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