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时间里,每日优鲜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生鲜第一股,如今却正面临退市危机。成立8年,每日优鲜至今无法实现盈利,资本逐渐失去耐心。

近日,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532.95万元。与此同时,每日优鲜股价也展示着“跌跌不休”的状态。截至收盘,每日优鲜报0.157美元/股,与开盘价13美元/股形成巨大反差。

每日优鲜虽抢一步上市,但却遭遇了出道即巅峰,开盘即破发,毫无疑问的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中的每日优鲜,当下正站在退市边缘。此前,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发文向叮咚买菜开炮,称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被“炮轰”的叮咚买菜与处于退市边缘的每日优鲜,都是以前置仓为经营模式生鲜电商企业,两者在差不多的时间上市,如今都同样深陷巨亏的泥沼。

2022年,兵荒马乱的生鲜电商行业,或在酝酿一场新的变局。

市值缩水,增长停滞

2020年,生鲜电商在资本的助推下,迅速发展壮大。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抢在叮咚买菜之前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坐实了“生鲜电商第一股”的名头。

彼时每日优鲜风光无限:短短数年之内,共获得11轮融资,累计融资规模早已超过百亿之巨。

站在每日优鲜背后的,既有腾讯投资、时代资本、中金资本、高盛集团等明星投资机构,也有中金资本、青岛国资、苏州常熟政府产业基金等在生鲜赛道鲜有出手的国资。

上市之前,每日优鲜还发起了“充值送股”的活动,即认购每日优鲜的投资者,只要在每日优鲜平台充值50元人民币即可额外中签认购10股的资格,在当时引发部分股民认购的热情。

但是,无论是资本巨鳄,还是普通股民,怎么也没想到,每日优鲜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堪称灾难。

上市首日,每日优鲜即破发,盘中一度暴跌36%。

有认购了每日优鲜的股民感慨:“美股打新赚了8个月的钱,不够这一次赔的。”

在投资行业从业多年的投资者也感慨,“常年打鸟也被鸟啄了眼”。

今年4月,股价更是跌破1美元/股,跌了98.2%,面临退市风险。

招股书数据披露,2018年~2020年,每日优鲜分别实现营收35.5亿元、60.0亿元和61.3亿元。虽然营收规模不断在扩大,但每日优鲜正在全方面“收缩”。2018年~2020年,公司净亏损分别高达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67.9亿元。到了2021年,其亏损局面竟进一步扩大,2021年一季度净亏达6.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1.95亿元净亏损额扩大超3倍。

如今的每日优鲜,股价暴跌、市值蒸发,“千亿级生鲜企业”之梦也逐渐破碎。无论是谁,都对每日优鲜失去了信心。

随着多个互联网平台降维打击式入局,再加上线下商超的电商业务快速发展,国内生鲜电商市场抢夺激烈。每日优鲜也并没有带来惊喜,反倒是将其推向了烧钱亏损的电商老路。

成也前置仓,败也前置仓

早年的每日优鲜,依靠首创的前置仓模式,在略显“拥挤”的生鲜电商赛道中杀出一条血路。

所谓前置仓,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建立200—300平米的小型仓库。这样就可以将种类齐全的商品储存在消费者身边1—3公里的地方,解决生鲜“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难题。

前置仓模式的横空出世,让生鲜产品的配送时间从此前的次日达甚至是数日达缩短至1到半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生鲜的配送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生鲜超市、菜市场,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在初期通过精选SKU帮助用户缩短决策时间,同时降低产品损耗率。

每日优鲜当时对外披露的数据是,其在华北区生鲜损耗率不到1%,而传统菜市场损耗率超30%。

相比于后来盒马生鲜推出的“仓店一体”模式,前置仓模式因只用作仓库不承担门店销售的功能,对点位选址的要求不高,也无需配置更多员工,因此整体上投入成本会更低。

不少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都是从每日优鲜开始习惯线上下单生鲜产品。正是在这一年前后,一直处于“猥琐发育”的生鲜电商行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生鲜电商便保持着超过40%的超高增长率。

由此,每日优鲜也逐步成为诸多投资机构眼中的“香饽饽”,接连获得了多轮融资,其中腾讯投资更是从每日优鲜的A轮融资开始跟投多次。

时代资本合伙人张自权曾表示,在电商2.0时代,每日优鲜拥有前置仓模式的核心优势,后来者难以追赶。

但每日优鲜后来的发展并没有如资本所期望的那样,通过规模化发展摊薄网点运营成本从而实现盈利。

从财报上看,每日优鲜的营收规模的确在逐年增长,但亏损额度也在持续扩大。2021年每日优鲜预计亏损超过37亿元,相比2020年的亏损额度不降反升。

曾有券商指出,前置仓模式盈利难在于其毛利难以覆盖履约费用。

履约费用包括与产品交付和仓库运营有关的费用、前置仓和质量控制中心的租金和折旧费用等。

据每日优鲜招股书,履约费用为公司运营费用的最大头,一度占据总收入的比例一度达34.9%,占营业费用最高达59.6%。

此外,农产品单个、单价的利润并不高,因此需要多SKU,满足消费者去农贸市场能买到所有东西的体验。因为SKU少了,用户的粘度就没有了。

或许是出于这种考量,每日优鲜自从2019年开始大规模扩展品类,初期每日优鲜的SKU仅有600多个,但在2021年的招股书中,其披露的SKU已经扩张至4300余个。

但其中的痛点在于,一旦SKU多了,供应链的运营风险会成倍增加。而生鲜产品是属于易损耗类的产品,单价不高,因此单位农产品利润不足以支撑整个供应链的损耗。

在连年亏损状态下,每日优鲜也与产品供应商爆发出矛盾。

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上反映每日优鲜拖欠110万元的货款大半年的时间,并透露每日优鲜华南仓90%的供应商已经停止供货。

根据每日优鲜2021年三季度报,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净额为16.52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34%。

如此看来,依靠前置仓模式“一炮而红”的每日优鲜,需要向资本市场回答如何依靠该模式实现自我造血,但留给每日优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3天关闭9城业务

今年6月底,每日优鲜在全国13个城市有前置仓站点,在随后3天内连续关闭了9个城市业务。分别是:6月30日,关闭苏州、南京;7月1日,关闭杭州、青岛、深圳;7月2日,关闭广州、济南、石家庄、太原。

目前每日优鲜的站点只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个城市,且廊坊只剩一个前置仓点位。

7月10日上午,在北京点开每日优鲜App,能够提供即时配送的水果只有2种,应季的水果均显示缺货或需要次日达、3日达。而水果是每日优鲜此前最有优势的品类。

每日优鲜相关负责人称,这是因为站点不同,对应的货品种类也不同。在切换了多个不同地址,每日鲜生app显示水果类能即时配送的品类最多也不超过7种。

一位生鲜行业人士称,这是因为每日优鲜此前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不少供应商选择停止合作,愿意合作的供应商则大幅提高进货价。

由于平台上的货品种类越来越少,订单量也在持续下滑,最高时一周订单量下滑超过30%,已经引发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