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木木

  28日,“每日优鲜关闭30分钟极速达”新闻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紧接着该公司又传出“裁员500人”,“原地解散”的消息。

  尽管晚间每日优鲜官方回应称仅对极速达业务及部分人员进行调整,没有解散。但种种迹象表明,这家曾经的“生鲜第一股”正在进入“至暗时刻”。

  毫无疑问,“30分钟极速达业务”是每日优鲜的“王牌模式”。当年就是凭着生鲜极速到家,每日优鲜突破京东淘宝的围剿,在一线城市繁忙的白领阶层中大受欢迎。

  而该模式彻底画上句号,也就意味着每日优鲜最具竞争力的底牌被清。其实这不是每日优鲜第一次裁减业务线,在此次消息曝出前,每日优鲜杭州、青岛、深圳等地的业务就已被关闭。

  王牌模式终止的背后,是早已显露端倪的重重危机。

  去年夏天,每日优鲜曾曝出拖欠供应商款项的消息,当时不少供应商暂停了合作,更有内部人员爆料称“每日优鲜与很多供应商签订合同所用的公司是空壳公司。”

  欠款导致每日优鲜供应链断裂,不少用户发现页面上很多货品长期空缺而转投叮咚、美团等竞争对手,用户的流失又让每日优鲜的运营雪上加霜。

  如此恶性循环至今年春天,每日优鲜2000多名员工被裁减到现在的300多名,留下来的员工绩效、工资和社保未按时到账,其在上海的分公司几次搬迁,办公规模也日益缩减。

  伴随接连传出的负面消息,每日优鲜的股价也是一路下滑。在今年6月,每日优鲜就已收到纳斯达克发出的退市通知函,要求在半年内实现股价回升。

  目前每日优鲜总市值跌去98%,仅5545万美元。解散传闻出现后,美股盘前跳水,一度跌超40%。

  财报数据更是不容乐观。

  从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亏损分别为22.98亿元、30.96亿元、16.56亿元。2021财年预计亏损高达37.37亿元,创下成立以来新纪录。

  市场迟迟未等来2021年年报,却等来了管理层变动的消息。

  资料显示,7月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退出公司董事长、经理、监事;原CEO徐正、CFO王珺等管理层也退出“主要人员”。

  为什么当年的生鲜第一股会落得如此结局?

  将每日优鲜捧上神坛的“极速达模式”,恰恰是其跌落神坛的重要原因。

  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一直未能给公司带来盈利,人力、物流配送、仓库租金等多方面成本居高不下,每日优鲜近几年的履约费用占总收入比例最高甚至超过了30%。

  为解决这一难题,每日优鲜计划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成本。可近年来市场下沉、门店数量增长的后果是,不但没能实现成本降低,反而加速了烧钱程度。

  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二线城市对“上网买菜”的接受度难与一线城市匹敌,如果每日优鲜没有急于下沉市场,或许今天会是另一番局面。

  但从每日优鲜的内部管理状况来看,显然难以做到如此精细的考量。

  曾有前员工向媒体爆料每日优鲜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朝令夕改”,缺乏规划。而完全前置仓模式恰恰最需要精细化的管理。

  一场疫情给“生鲜到家”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这个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京东、阿里、拼多多、美团等巨头纷纷下场厮杀。内忧外患,每日优鲜落得如此结局也是早已注定。

  曾经的“生鲜第一股”,第一个被曝出“解散”传闻。或许这正是一个信号,整个行业的大洗牌可能就在不远的将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