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0020.HK)、创新奇智(2121.HK)登录港交所,带动了国内人工智能厂商的上市潮。第四范式也是其中的一员。

9月5日,第四范式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这已经是第四范式第三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了。

2021年8月,第四范式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2022年2月失效。紧接着第四范式再次递交,半年后再次失效。

同为AI赛道上的明星企业,为何第四范式的上市之路这么坎坷?

01

资本的宠儿

第四范式一直都是资本的“宠儿”。

根据招股说明书,自成立至今,第四范式已经完成了11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D轮融资金额高达7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创新工场,第四范式还是第一家获得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共同投资的AI企业。

也许正是众多资本的青睐,变成了上市时候的压力。

但是看第四范式业绩恐怕又很难支撑起太高的估值。

2018年,第四范式营收1.28亿元,2019年营收4.6亿元,同比增长259.7%。2020年营收9.43亿元,同比增长105%。2021年营收为20.18亿元,同比增长114.23%。

第四范式保持了4年的高速增长。

但进入2022年,2022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营收10.58亿元,同比增加34.3%,增幅出现大幅度下降。

02

持续亏损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亏损。

2018年第四范式亏损3.72亿元,2019年亏损7.18亿元,2020年亏损7.5亿元,2021年亏损18.02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5.84亿元,累计亏损42.26亿元。

第四范式自己也表示,基于过去的净亏损、负债以及经营现金流出,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高额的研发费用是亏损的一大原因。

2018年第四范式的研发支出为1.93亿元,2019年为4.16亿元,2020年为5.66亿元,2021年12.5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5.58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1.2%、90.6%、60%、61.9%、52.7%,虽然随着收入的增加,研发费用占比明显下降,但研发费用还是不断增加。

03

毛利率太低

与此同时,在毛利率方面,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42.7%、43.5%、45.6%、47.2%及50%。在更新的招股书中,第四范式表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先知平台及产品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应用开发及其他服务的毛利率轻微下降。

虽然总的毛利率有所增加,但是对一家AI企业来说,第四范式的毛利率太低了,即便达到50%,也仍然称不上高。

这表明高额的研发投入还没有转化为产品的竞争力,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但偏偏第四范式的竞争对手们都很强大。

04

强劲的竞争对手

在第四范式的招股说明书中,将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划分为四大类:决策类人工智能、视觉人工智能、语音及语义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机器人。

决策类AI是识别数据中的隐藏规律,指导基于数据洞察的决策过程,并解决与核心业务运营密切相关的问题,第四范式是决策类AI的代表公司。

视觉类AI最重要的应用是人脸识别和自动驾驶,代表公司有被称为“CV四小龙的”商汤、旷世、依图、云从。

语音语义AI就是文字转语音,代表公司时科大讯飞。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代表公司则是大疆。

第四范式布局在决策类AI赛道,躲开了“CV四小龙”,但目前看,第四范式面对的竞争对手比“CV四小龙”还要大。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相关收入计算,决策类AI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约51.5%的市场份额,第四范式是中国最大的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类人工智能提供商。

按照第四范式在招股说明书中的附注,与其有竞争关系的A、B、C、D四家公司应该分别为百度、阿里、华为、腾讯。

金融领域一直在第四范式的营收中占比最大,不过金融业的占比逐年下降,到了2022年上半年,能源与电力已经超过了金融。电信、运输也在加大,有赶上金融的趋势。

第四范式靠金融行业数字化起家,金融占比下降有自身行业分布越来越分散的原因,但也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有关。

金融领域早已是AI厂商的商家必争之地,如今已经进入白热化。与腾讯、阿里、华为、百度等巨头在金融业数字化领域竞争,第四范式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招股说明书中,第四范式承认,竞争加剧或会使销售额下降、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及市场份额流失。之前我们提到的毛利率偏低的问题,也证明第四范式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这或许就可以解释第四范式的上市路为何如此波折了。

一直找不到“最完美”的时机,但对第四范式来说,提升盈利能力才是其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