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那日苏

  长期以来,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都被总结为4个字——政热经冷。

  即双方政治关系密切,但经济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却十分冷淡。

  原因很简单,过去的中国外贸以低端制造业产品输出,高附加值科技产品输入为主。而俄罗斯既没有相对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也不能提供中国所需的芯片、汽车、光刻机和医疗器械。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则是能源和军火。军火方面中国有着自主的军工工业,早已不需要进口。能源方面,中国虽然油气资源贫乏,但在大宗能源运输上,海路运输的运费远低于铁路运输,俄罗斯的油气对于中国并没有优势。

  但近几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起了经济大棒,先后三轮对中国约3600亿美元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中美贸易战随即开始。

  中美贸易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这不仅仅是中美两国的事情,更标志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美国开始回归孤立主义。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竞争、关税壁垒等等旧时代的经济政策慢慢出现。

  这也给中国提出了一个问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全球化”这班车,我们还能搭多久?

  在国际局势剧烈变化的今天,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两条“生命线”必须握在手里。

  一条是粮食,另一条是能源。

  粮食方面,中国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世界18%的人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成绩。

  但即使保证了18亿亩耕地红线,要喂饱14亿人也并不是个容易的任务。

  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大宗商品无非两类:大豆和小麦。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大豆生产国,更是世界第一小麦出口国。

  2015年,中国电力集团参与建设了位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的千万吨级大型粮食中转站,让中国对于西方国家的农产品依赖进一步降低。

  而两国在能源方面的联系则更加紧密,具体表现在中国资本纷纷涌入俄罗斯的能源矿产当中。

  2019年贯通的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原因在于,油气运输当中,管道运输是比海运和铁路运输更加节省成本的方式。

  就在同一年,有信息渠道传出消息,中石油和中海油方面斥资255亿美元,收购了俄“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20%的股份。

  “北极液化天然气2”项目,被视为是俄罗斯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项目完成后预计年产天然气1980万吨,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天然气开发项目。

  日本的三井物产、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国家公司(JOGMEC)以及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Energies)都对其虎视眈眈,分别把持着该项目10%的股份。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开始,受法、日两国的国内压力,相关公司都表示冻结对该项目的投资。

  无意之中,中国成为了角逐这个世界最顶级天然气项目的最大赢家。

  此外,中石油还于2014 年,收购了价值 270 亿美元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公司20%的股份,进一步分享了俄罗斯开采北极液化天然气的成果。

  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气分销商,北京燃气集团,也没有错过这波中国资本涌入西伯利亚的热潮。2017年该集团收购了俄罗斯石油公司旗下的PJSC Verkhnechonskneftegaz公司20%的股份,让北京人民也可以用上来自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

  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由中国外汇储备、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的丝路基金,也没有缺席对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资源的投资。

  到2016年,中石化和丝路基金分别收购了俄罗斯西布尔公司20%的股份。

  对于西布尔公司,国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这家公司的全球影响力,非常惊人。

  它既是俄罗斯乃至整个东欧最大的综合石油化工公司,也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能源企业之一,被视为俄罗斯的国家经济支柱。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资本涌进西伯利亚,对于中俄双方的利益都是巨大的。能源安全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布局西伯利亚能源,能让中国在难以预测的国际环境起伏中,获得稳定的油气和其他矿产资源。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现在的经济水平早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如今俄罗斯的GDP总量,甚至不如一个广东省。

  这话看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忽视了一个现实:

  GDP只是数字,在国际上真正有价值的硬通货只有三样,科技、能源和粮食。

  坐拥广袤领土和丰富资源的俄罗斯,只要脱离了西方制裁,能源总是不愁变现。所以中国现在的布局,可谓是目光长远。

  从这个角度来看,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未尝不是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热土。

  而在这片热土之上,中国或许不应该缺席。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