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险公司股权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曾经在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保险公司股权,近两年来却频现股权转让不顺,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

11月7日,同方股份发布公告称,此前公司曾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但由于在挂牌期间内,本项目涉及相关方暂时未对摘牌事宜达成一致,于是经慎重考虑,决定暂时停止挂牌。未来将结合自身及市场相关情况,审慎决定本项目后续工作。
类似股权转让波折的现象并非个例,今年以来,不少遭遇股权被动拍卖的保险公司,就出现股权打折、流拍的情况。11月8日,复星联合健康的19.5%股权转让再次流拍。
一方面是资本冷待中小险企股权,另一方面,在偿二代二期规则下,中小险企为达到合规标准,愈发对资本渴求,这样的供需关系“失衡”下,或将会给中小险企转型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与挑战。

据同方股份公告表示,公司于2022年9月19日起将所持有的同方全球人寿50%的股权在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挂牌底价为62.5亿元。自挂牌后,引起了多方关注,多家意向方与公司取得联系,对同方全球人寿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尽调等工作。

为了配合相关意向方的工作,同方股份适当延长了挂牌周期,但在挂牌期间内,本项目涉及相关方暂未对摘牌事宜达成一致。因此,经慎重考虑,同方股份决定暂时停止挂牌,将结合自身及市场情况,审慎决定本项目后续工作,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1月4日,上海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公告也显示,经同方股份的申请,鉴于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根据相关规定,决定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终结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项目。

提及同方股份转让所持同方全球人寿股权一事,最早可追溯到今年9月初。

9月5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曾发布消息称,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项目拟通过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当时该项目已进入公开征集投资者阶段。

对于同方股份清仓同方全球人寿股权的原因,『A智慧保』也曾进行过分析,背后或与同方股份谋求聚焦主业、回笼资金需求等因素有关。

2022年9月5日

公开"叫卖"同方全球人寿50%股权,估值61亿!同方急于"还债"?

从项目推介到挂牌转让,时隔两个月,这份股权转让并没有迎来实质结果。不过,同方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各相关方对同方全球人寿的经营情况及资产质量充分认可,公司愿意与关注本项目的机构和意向方进一步沟通。这或也将给该项目进一步推进留下了伏笔。

事实上,类似同方全球人寿股权转让项目出现波折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就有诸多中小险企股权遭拍卖后,出现流拍或打折出售的现象。

如阿里法拍网显示,安诚财险的2.35亿股股权就被拆分成两笔拍卖,一笔为1.75亿股、一笔为0.6亿股,起拍价分别为1.96亿元、0.67亿元,起拍价均为评估价的7折。但11月1日开拍后,虽然都有千人次来围观,但并无一人报名,目前该拍卖已撤回。

另外,亚太财险的1.68%股权也遭到拍卖,第一次拍卖的价格为6713.48万元,但遭遇流拍后,第二次拍卖价格降至5370.79万元,然而尽管二拍价格“让步”,但截至10月15日拍卖结束,依旧无人报名。目前,这份股权将于11月26日再次进行变卖,变卖价格与二拍起拍价一致。

除此之外,复星联合健康的19.5%股权,经过三次拍卖亦无果,于11月8日上午再次流拍;11月18日,长城人寿的2.69亿股股份也将于近日公开拍卖,起拍价较评估价打了近7折。

不过,在股权转让、引入新股东方面,有“失意者”也有“得意者”。例如,今年10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对上海映雪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京东安联财险3.33%股权进行司法拍卖一事,就最终由外资股东安联保险集团以5750万元竞价胜出。

此外,今年3月中韩人寿的增资引战项目也较为顺利,在经过广泛征集投资者后,成功引入5家意向投资人,实现增资15亿元。通过此次股权转让,中韩人寿也从一家合资险企变为中资险企。

近日,同样作为中小型险企的爱心人寿,以新发股份的方式引进新股东“新里程健康”,并顺势开启增资之路,一度引起部分同业的艳羡。

2022年10月19日

爱心人寿新五年变阵:大股东拟易主,新里程健康携3.2亿入场!

不过,就中小险企股权交易整体情况看,“得意者”终究只是少数,大部分险企股权面临着门庭冷落的现实。

从炙手可热到无人问津,缘何保险公司股权“不香了”?

或许,从宏观维度看,保险公司股权交易遇冷,与当前经济下行、疫情冲击等大环境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受疫情多点散发、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不少企业面临盈利收窄或现金流不足的现状,在自身经营压力本就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入手保险牌照、投资保险公司股权的兴趣也会随之减弱。

除此之外,部分中小险企盈利能力欠佳、不具投资吸引力,亦是导致股权打折或流拍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近两年财险业面临车险综改,人身险业经历转型阵痛的行业形式下,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另需指出的是,相比过去几年资本进入保险市场相对容易的阶段,伴随着保险公司股权、大股东监管的趋严,保险公司的股东门槛也显著提高。2018年,监管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就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财务Ⅰ类、财务Ⅱ类、战略类,及控股类四类,不同类别股东需满足相应的资质要求,同时股东出资的资金来源应为自有资金。

一方面是资本冷待保险公司股权,但另一方面,在偿二代二期监管规则下,为达到合规要求,险企又愈发渴求资金的支持,供需“不平衡”下,恐将进一步加大险企增资的压力。

事实上,对于险企增资难的问题,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主任赵宇龙、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部处长王浩在撰写的《关于保险业提升资本质量、丰富资本工具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也指出,当前保险行业资本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2018年之前,社会资本追捧保险机构股权,表现为资本供大于求。然而,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保险监管要求变化和保险主体经营业绩表现等影响,2018年后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即有意愿且有实力的合格投资人明显减少,以致保险机构增资难度明显增加。

为增强资本补充能力,文章提出,增资扩股是险企补充资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建议可与时俱进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在限制特定行业、特定类型企业进入保险业的基础上,对股东资质进行分类监管,以扩大保险公司的投资者范围,支持符合国家政策、财务状况稳健、治理结构完善的企业和资金进入保险行业,由此增强保险业的资本实力。其次,文章还建议积极探索险企增资新渠道。比如,借鉴银行业的相关做法,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等方式,来补充国有地方中小型保险公司的资本。

当然,从根本问题出发,中小险企若想抬高“身价”,吸引优质投资者入场,还需从强化公司治理,改善业务结构,提升自造血能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