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入驻中国头三十年过得很顺利。

一进中国市场,便迅速在公务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自此开启了一条“供应”道路。合资车型A6研发时,还机智地引入了加长的设计,引得宝马、奔驰国产后都不得不跟风。

作为国内最早拉开合资序幕的豪华品牌之一,尽管这么多年在品牌形象上始终无法跟宝马、奔驰齐名,但凭借在中国市场拥护者,奥迪长期以来,市场份额不比宝马,奔驰逊色。

日前,奥迪一汽发布了新能源汽车项目暖封闭的消息,对此,奥迪也曾举办过大规模暖封闭仪式。许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单独庆祝“实现暖封闭”这样的一个节点?

简单地说,是因为奥迪新能源工厂节奏慢、来的晚—他不得不给自己刷点存在感。

比宝马奔驰晚了两年

作为比较,提前了五个月,宝马i3已在宝马里达工厂投入生产,而且差不多和i3的投产前后,奔驰EQE在北京顺义工厂下线。

而暖封闭,其实只意味着在早已进入冬天的吉林长春,新工厂完成了主结构封顶并实现了建筑内供暖,可以保证冬季正常施工了。

尽管暖封闭早了1个月就结束了,但正式投入生产需要2024年才完成。相比于奔驰、宝马,奥迪的新能源工厂却整整迟到了两年!不得不说已经步入电动车时代了,在“BBA”末位上,奥迪仍然速度过慢。

为什么奥迪新能源的节奏进展这么缓慢?

主要也怪奥迪的家务事太多。通俗地说,这几起家庭纠纷处理事件几乎折腾得奥迪喘不过气来。奥迪在近两年内启动了这两个合资公司的格局,不过,上汽奥迪对于豪华品牌的存在感却微乎其微。

这边,与一汽合资多年来萦绕在心头的股比问题经过几番拉锯,终于在新能源项目扳回一局。奥迪从此前的一汽奥迪股比仅占10%,到奥迪一汽股比提升至55%,作为BBA中一家拥有两家合作伙伴、三家合资公司的品牌,从销售渠道到股比,奥迪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

最终,负责销售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独立成为一汽奥迪销售公司,奥迪一汽新能源产品销售也要由公司承担,到现在为止,奥迪的中国投资版图刚刚正式确定,并且也形成了奥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端由外方控股,以及销售端为中方所控制的情况。

这一错综复杂的中国投资版图正是奥迪新能源布局滞后宝马和奔驰之处。

而在奥迪博弈的这段日子里,新能源市场已经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在工厂这一步,奥迪已经落后太多。令它欣慰的,大概是宝马、奔驰在电动化上也没有太大的进步。

但在奥迪紧锣密鼓地建厂房的两年时间里,会有什么改变很难说。以BBA为代表的德系豪华品牌一直在赌一把:电动车不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市场的主流。

不过,奥迪的小伙伴们还是明白了“策略为先,超前布局”的含义,一方一起掉队,边回家边暗暗苦读。唯有奥迪仍然偏执地认为,合作伙伴越多,市场就越大,这是一个落伍的概念。

这几年,想打破BBA市场地位的品牌不在少数,而奥迪,最有可能会被个干掉。

e-tron,与大众一损俱损

“奥迪也有纯电新能源!”

最近一家奥迪4S店的店外横幅太扎心了——在别人努力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的时候,奥迪还在绞尽脑汁突破市场认知。

市场是如此实际:在特斯拉为扩大市场份额而不顾一切降价的时候,蔚小理电动平台已演变为第二代,当火爆商圈的几十个新能源汽车展示厅扎堆而没有BBA身影的时候,这也说明,BBA已经无法找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豪华车的优越地位。

而且奥迪也玩起了大众那款车型的套娃、南来北往PK旧式,但实际情况却是,极少有人能分清国产的Q4 e-tron与Q5 e-tron的区别了。

如果说当初的大众是一荣俱荣,现在的奥迪只能是一损俱损。

平台化和家族化,又以南北合资公司配置加剧竞争,这一营销套路已不适合中国电动车市场。

而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也是非常实际的,尤其忌讳外资品牌动不动就搞“为中国市场专门研发”。意思是说,好配置已经砍了下来,以成本优先为原则,创造出的商品是不上档次的。

外资品牌并没有考虑如何把势的科技迅速引进中国市场,但考虑制衡合资企业、用最少的输入换取输出,这一共性问题,在电动车市场上得到了近乎相同的收益。

而奥迪的问题还在于,在ID.系列在中国市场已经是这种局面的情况下,又推出同平台相似车型。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品牌力,都很难支撑其在30万-40万区间市场的竞争力。

难堪的是不是ID。系列豪华版,要不以后就变成保时捷平替了,奥迪电动车化车型,就是这样可有可无。

从油车到电车,奥迪的落寞

奥迪在中国的好日子过了30年。如今,身处燃油车时代,奥迪已无法如鱼得水地进入豪华车市场。甚至降价的力度也很大,国产车型不断增加,相比于宝马、奔驰,奥迪销量依然低迷。

而且上汽奥迪也尝试着再次往上顶,结果是,今年头10月,上汽奥迪销售不到5000台。车思路已很难满足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需求。

一汽奥迪的日子也不好过。到10月份一汽奥迪除A3外、A4L定位于比较靠后的机型,维持了原来市场份额,与A3相比,A6L和SUV车型都出现了滑坡、A4L还靠着大幅度的降价苦扛。

可以说奥迪30万以上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压缩。

用户对于奥迪电动化感知力较弱和燃油车市场的低迷几乎互相影响着。奥迪的燃油车不再豪华,市场自然也没有奥迪电动车的一席之地。而奥迪电动化的进程一推再推,更让用户对奥迪品牌的感知力下降,燃油车进一步势危,也因此对奥迪电动车更加提不起兴趣。

这种局面,即便在PPE平台的新车型国产后,很可能也几乎不会有什么改变。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上始终不能放弃利润,一面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爆红,一面谨慎不放。

而且也只存在于今后发展战略中,才得以窥见其关于未来市场的恢宏叙述:奥迪最新2030规划提到要在2025年前完成,奥迪打算为中国用户推出五辆本土制造的纯电动车型。全球约有30辆新能源汽车将陆续上市,其中有20多款纯电动车型。

但市场不关心这些数据,奥迪本人恐怕无法保证当时是否还会有用户关注奥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