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既需要外循环,更需要内循环。

这其中,保险可谓助推器。

从雄安新区,到海南自贸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保险皆为先行军。

从最初的“保险通”,到“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再到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专属保险正在加速落地。

有媒体报道,近日,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分论坛上,广东银保监局又披露,粤澳跨境车险“等效先认”进入落地倒计时,“澳车北上保险”有望近期正式出台。

都有哪些保险产品搭上了大湾区建设的顺风车?

其实,对于“澳车北上保险”即将出台,早已在意料之中。

在2019年2月时,国务院曾颁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提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基于此,广东保险业加速落实相关政策。

此前,广东银保监局已创设了“三地保单一地购买跨境车险”的便民投保服务。披露数据显示,广东地区保险机构已承保港澳跨境机动车5.66万辆。在此基础上,广东银保监局还积极推进“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对进入内地行驶的港澳车辆实施“等效先认”政策,努力实现一张保单保三地。

除此之外,近期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同意在广东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批复”,在广东省暂时调整实施涉海关事务担保与进出口关税事项的有关规定,对按照相关政策入出内地、符合条件的港澳机动车实行“海关免担保”政策。

而在上述政策中,就提及“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即对符合条件的按照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即“港车北上”)政策入出内地的香港机动车和按照澳门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即“澳车北上”)政策入出内地的澳门机动车实行免担保政策。

可以看出,所有政策都在向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倾斜。如今,“澳车北上保险”的即将出台,则对于逐步实现跨境车险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澳车北上保险”将分为强制性保险和选择性保险两大类。其中,强制性保险为“澳车北上交强险”,全称为港珠澳大桥澳门跨境车辆内地交强险等效保险,而选择性保险为“澳车北上商业保险”,全称为港珠澳大桥澳门跨境车辆商业保险。

“澳车北上保险”落地实施后,符合资格的澳门机动车辆,即在澳门登记并领取有效牌照,车主为个人及家庭自用,车长在6米以下且座位数不超过9座(含驾驶人座位)的非营运小型载客汽车,经港珠澳大桥进入内地时,需至少购买“澳车北上交强险”方可通过。

有消息透露,目前已有6家险企可经营“澳车北上保险”,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财险、中华财险、中银财险在辖区的广东分公司。

下一步,“港车北上保险”也将相继落地。

除车险外,保险在大湾区的布局还体现在健康保障、养老保障、基础建设保障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健康险方面,据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近期在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9届全球年会上披露,自2020年全国首个区域性重疾表——粤港澳大湾区产品专属重疾表落地以来,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已有29款湾区专属重疾险以及跨境医疗险上市,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00亿元。

其中,太平人寿、太保寿险、人保财险、横琴人寿等多家险企参与其中,相继推出了适应大湾区地区消费者的重疾险产品。

据了解,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具有明显的“大湾区保障特色”, 广东居民、在大湾区居住、就业的外省居民和港澳居民只要符合年龄、健康等要求均可投保。而且,与全国版重疾险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在定价费率上有一定优势。

例如,以2020年修订的重疾发生率表为基础设计保障责任和赔付比重,针对广东地区较为高发的鼻咽癌、结肠癌等重疾额外增加给付责任,在同等的保障内容下设计较全国版产品更为低廉的保费,产品价格最高可下调10%,具有一定的保障优势。

此外,为缓解大湾区的养老压力,部分险企也加强了对大湾区养老板块的布局。例如,2021年动工的泰康之家·鹏园,将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康养相结合的旗舰社区,助力大鹏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升级,纾解粤港澳大湾区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广东省政府曾公开表示,将大力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粤港澳大湾区建养老社区。这对于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又是一大机遇。

此外,基建方面,多家保险公司也参与到支持大湾区的建设中。例如,人保财险作为港珠澳大桥首席承保人,在跨海大项目上还承保了正在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已通车的南沙大桥等;太保产险首席承保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路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建设期保险,参与芳村至白云机场城际建设期保险等;太平财险承接中国铁建“广州新塘站片区路网工程”、“香港将军澳海水淡化厂”、珠澳合作共建-横琴“澳门新街坊”工程等。

可见,大湾区加速“互联互通”,保险已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为了更好发挥保险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中的作用,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曾建议,加快探索产品服务与国际接轨和互通,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核保及理赔流程优化、运营模式转型等全面提升业务竞争力,构建全产业、全链条、全周期的先进保险服务体系。

12月5日,香港地区发布的《香港保险业的发展策略蓝图》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以内循环“推广者”角色参与“双循环”策略的理想切入点,以此来拓展本地保险业市场。

『A智慧保』进行了分析:

2022年12月5日

香港向全球保险巨头抛出橄榄枝!总部落户,有哪些优待?

或许随着三地的“互联互通”,无论是内地保险还是港澳地区的保险,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在机遇的背后,仍存有一些挑战。

可以想见,以粤港澳保险服务中心的为代表的服务“互联互通”,是香港参与内循环的重要举措,未来政策的落地实施,港澳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够更加便捷地推行到内地,也将加剧内地市场的竞争。

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仁和研究院院长王和曾指出,粤港澳三地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群雄逐鹿,合力不足,即粤港争雄,深广争雄,多重竞争,争当龙头。同时,还面临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两个自贸区,可谓是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

“从大湾区的总体规划看,深圳定位于科研,广东定位于制造,香港定位于金融,已形成初步共识。但就保险业而言,应弱化定位的概念,突出更加灵活、务实和深度的合作、协同与融合。”王和表示。

另据天风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纲要》提出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为香港保险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但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内地保险市场的竞争。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压力下,面对更成熟的境外保险机构,内地保险机构则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内地保险机构的发展。

曾经的赴港投保,让人存有种种顾虑。未来,内地居民不再需要远赴香港投保,也不用担心理赔繁琐、得不到保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