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22年最纠结的保险产品,无疑是反复上架、下架的隔离险、防疫险。

近期,伴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激增,“确诊即可赔”的新冠防疫险不断衍生理赔纠纷案件。面对消费者的大量理赔申请,险企一方面担心被新冠“赔穿”,另一方面,又怕砸了招牌失了人心,可谓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其实,在疫情险上“吃苦头”的不止内地保险业,有数据显示,截至本月26日,台湾地区产险业承保的防疫险,今年已理赔超1600亿元(新台币,下同),而包括产、寿险领域推出的疫苗险在内,广义防疫保单合计理赔已破2000亿元大关。
再看国外保险市场,美国寿险协会曾表示,2021年的死亡理赔金额同比增长11%至1001.9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或是新冠肺炎所致;早在2021年2月,英国保险协会也曾披露,2020年疫情相关的保险索赔支付高达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7亿元)。
可见,疫情三年,不仅给国内保险业带来巨大挑战,整个国际保险市场皆面临着赔付高企的困扰。然而,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层面看,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分散工具,担负着践行理赔承诺的天然职责,险企若在此时简单粗暴地退避三舍,无疑会损失自身品牌形象,或许,唯有积极应对才是正解。

防疫险的巨额赔付,正给台湾地区保险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据台“金管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仅台湾地区产险业承保的防疫险,今年已累计理赔402.4万件,理赔金额达1653亿元,而产、寿险领域都有的疫苗险也在近一周累计理赔突破百万件,累计理赔金额为418.82亿元。这代表着,台湾地区广义防疫保单合计理赔已近2072亿元。

从承保经营情况上看,据悉,台湾地区防疫险今年已收保费为45.5亿元,累计赔付金额是已收保费的36倍;疫苗险今年已收保费为10亿元,累计赔付金额是已收保费的41倍。

不难看出,无论是防疫险还是疫苗险,相关产品已收保费远不敌支付的理赔金额,这无疑会给承保险企带来巨大赔付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受防疫险拖累,不少险企在偿付能力告急的背景下,紧急采取增资“补血”措施。

据当地保险局副局长林志宪表示,目前台湾地区已有六家产险公司完成885亿元的现金增资,并且国泰世纪产险年底前还会再增资100亿元,由此今年台湾地区产险业合计现金增资将达98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据当地保险局分析,随着相关产险公司增资金额到位及调度现金,会加速推动防疫保单理赔,因此广义防疫险出现已连续两周理赔破百亿元的情况,应该是保险公司在加快清理申请案件,因此年底前理赔金额仍可能会持续增加。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台湾地区防疫险的高额赔付情况就被广泛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6月21日,台湾地区防疫险迎来理赔高峰,理赔金额高达112亿元,超过彼时保费收入35.6亿元的3倍之多。

新冠疫情的复杂多变不仅给台湾地区防疫险赔付带来严峻挑战,伴随着近期内地防疫政策的逐步优化、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的激增,部分险企推出的新冠防疫险,亦面临着赔付高企的压力。

从近期国内疫情形势来看,全国多地正经历着第一波感染高峰。

如12月1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曾指出,“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疫情海啸”。另据山东青岛市卫健委主任薄涛日前介绍,尽管当前青岛的新冠感染发病高峰期还未到来,但已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

此外,安徽、湖南、浙江、江西等多地也于近期预测,第一波疫情高峰可能会在明年1月左右到来。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海啸,“确诊即可申请赔付”的防疫险首当其冲面临赔付挑战。为了把控理赔风险,近期多款新冠防疫险下架,此前『A智慧保』也曾进行过梳理分析:

2022年12月9日

新冠防疫"闪放",新冠防疫险"闪退"!压力骤增,险企不得已为之?

然而,尽管多款防疫险紧急下架,但基于险企已售出的大量防疫险保单,以及不少保险公司对旗下相关产品扩展了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总体而言,相关险企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赔付压力。

中国人寿官网就显示,早在2020年2月,该公司已对旗下现有31款长期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了责任扩展,涵盖新冠肺炎确诊保险责任;此外,平安寿险也针对目前已上市的85款长期疾病保险扩展了新冠肺炎相关责任;还有正在热销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近期也面向参保人赠送新冠病毒保障责任。

事实也证明,近期防疫险正面临着理赔纠纷增多的尴尬,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已购买新冠防疫险的消费者投诉称,感染新冠肺炎后却遭到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A智慧保』也注意到,在保障新冠肺炎确诊方面,相关防疫险的理赔条件比较严苛,如明确表示不保障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重症危重症确诊为主,并且对于保险责任中的“确诊”条件,保险公司不仅需要消费者出具核酸检测阳性证明,还需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或方舱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胸部CT以及血液检查等才可认定,这也给很多消费者造成了不佳的理赔体验。

事实上,关于新冠险的理赔纠纷风波,今年已不止出现一次,在此之前,以提供新冠隔离津贴为特色的新冠隔离险,同样衍生出大量理赔纠纷问题,一度引发监管出手规范,并且新冠隔离险反复上架、下架的现象更是备受诟病。

2022年3月14日

监管“动脸”,隔离险“变脸”:自查、降温、下架!朋友圈刷屏!

2022年4月26日

汹汹疫情,二度吓跑隔离险!重出江湖,冷对“居家隔离”!

从新冠隔离险到防疫险,险企迎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的意识固然值得肯定,但面对疫情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关经营主体显然未做出充分的风控预判,以致病毒传播和防疫政策一旦发生改变,就导致保险公司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结合台湾地区防疫险的发展情况来看,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基于内地险企前期承保的大量新冠确诊责任保单,在当前全国多地感染高峰袭来的背景下,相关险企恐将面临承保亏损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将承压,促使其不得不将增资计划提上日程。

然而,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角度看,也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践行理赔承诺依然是保险的首要职责,若此时险企只求“自保”不顾及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势必会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

从市场层面看,『A智慧保』注意到,不少保险机构始终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对新冠肺炎相关案件展开赔付。如国寿寿险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赔付新冠肺炎相关案件4563人次,赔付金额5842.9万元;另据银保监会披露,2021年以来,财险业已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关风险保障6.9万亿元,支付赔款3亿元。疫苗保险累计为超34亿剂次新冠疫苗接种提供保险保障,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期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政策,也有专业人士建议保险公司可在产品条款、核保核赔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与时俱进。

近期,北京银保监局在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险企应加快设计开发适宜人群广泛、价格普惠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风险。可见,从国民健康需求出发,监管依然鼓励险企在做好风控的基础上,对新冠病毒相关传染风险作出保障。